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修改版)

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加强过程控制,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电缆敷设工程施工质量,指导作业施工,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电缆敷设施工。

3.编制依据GB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国标D101-5.6 《电缆敷设》GB50397-2007《冶金电气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企业标准Q/BYJ22-2003 《电气工程安装规范》4.过程控制4.1. 人员资格参与本过程施工的主要人员必须是电工,应持“电工作业安全操作证”上岗;卷扬机、牵引机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4.2. 机械、机具、设备吊车、汽车、电缆输送机、电缆牵引机、钢丝绳、电缆放线架、钢轴、千斤顶、托辊、定滑轮、断线钳、钢锯、波纹管、皮尺、对讲机、直通电话、广播。

4.3. 作业条件4.3.1.电缆通道畅通;通道上的积水、杂物等清理干净。

4.3.2.电缆桥架、走线架、电线管都已施工完毕并且经监理验收合格,被敷设电缆两端的设备已就位(或者安装位置已经明确)。

4.3.3.地下室、隧道等内的照明、通风、排水良好;对于直埋电缆,所挖电缆沟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4. 材料4.4.1.所敷设的电缆应有合格证、质保书。

4.4.2.校对电缆型号、规格与设计是否相符,查看电缆有无扭曲,表面有无划伤。

4.5. 人工敷设电缆的工艺、操作要领4.5.1.熟悉图纸,根据要敷设的电缆长度、根数合理选用某一盘电缆,尽量减少接头,降低损耗。

4.5.2.敷设电缆应采用电缆放线架,严禁倒盘敷设电缆;电缆放线架高度、钢轴的强度与电缆盘大小与重量相适应,并有制动措施。

架盘两端高度一致,对于较重的盘需用千斤顶或活动吊车架盘,电缆盘方向正确,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上摩擦拖拉(见图1)。

守;对于地形复杂区域,应派专人监护,防止电缆滑落,并注意不让电缆护层受损;敷设时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4.5.4.敷设电缆时用透明胶布将电缆标签贴在电缆始端,敷设完一根后,将同样的标签贴于电缆终端。

4.5.5.电缆敷设尽量利用托辊,在通道上每隔一定距离放置托辊,拐弯处放置转角托辊,避免与地面或侧壁摩擦拖拉;拐弯处留有弧度,满足电缆弯曲半径要求。

4.5.6.高压电缆、低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弱电电缆分开排列,电缆在直线槽内不得交叉,若交叉不可避免,尽量将电缆交叉在桥架分歧或引出处,在竖井内交叉时,尽量集中于底部入口处。

4.5.7.控制电缆不得多根同时敷设,在电缆槽内应分层敷设、绑扎;每根控制电缆在盘内的备用芯线应捆扎在一起并贴电缆标签。

4.5.8.对于大截面三相单芯电缆,应成“品”字排列,控制电缆一般不应有中间接头,若接头不可避免,应按设计加设端子盒或使用相应的中间接头,并满足所在地环境要求。

4.5.9.电缆从梯级桥架引出时,一般从槽底部引出,大截面动力电缆可以从槽上部引出;若是屏蔽槽,应在槽边开孔并加软绝缘衬垫;上层托盘电缆槽如果引出电缆较多时也可以从槽上部引出,但引出电缆的部位应集中并应满足弯曲半径要求。

4.5.10.电缆穿管时,尽量将管内电缆整理成束后一次穿过,必要时可使用滑石粉、中性凡士林等无腐蚀润滑剂。

4.5.11.每根电缆敷设结束后应及时整理、绑扎,特别是对于拐弯、上下坡、竖井、垂直导管处电缆,要绑扎整齐、牢固。

若使用金属卡子,应在与电缆接触处加垫,单芯交流电缆不能使用导磁材料固定,以免构成闭合磁路。

4.5.12.从封闭电缆沟内、隧道、建筑物、盘柜等处引出电缆位置应进行封堵,封堵材料应防火、防雨、防水。

4.5.13.直埋电缆应在转弯处、直线段每隔(50~100)米处、电缆接头处、进入建筑物处埋设电缆标志桩。

混凝土槽内敷设的电缆,应埋黄沙,并要作好隐蔽记录。

4.5.14.电缆切割后(特别是高压电缆),切口处需进行防水、防潮处理,并置于干燥处。

4.5.15.二次倒放电缆前,应用皮尺量好所需电缆的长度,倒放出来的电缆应在地面呈“8”字放置。

4.6. 机械化敷设重型电缆的工艺、操作要领4.6.1.电缆敷设的相关准备工作4.6.1.1.在敷设电缆之前,应熟悉电缆敷设路线,由电缆敷设责任人进行敷设路径现场勘察,根据现场情况和使用的机械,确定敷设方法,并做以下工作:a、确定电缆盘架设位置、电缆牵引方向、电缆放线架高度等工作。

电缆盘架起后要保证两端高度一致,对于较重的盘需使用千斤顶或活动吊车。

选择合适的钢轴(钢轴承重强度应大于整盘电缆重量,钢轴的大小应与电缆盘大小相适应),并有良好的制动措施。

电缆盘的制动措施是采用木棍插入电缆盘底边与地面间的空隙,使电缆盘停止转动。

b、电缆盘摆放方向一定要正确,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见图1),电缆敷设时电缆盘需由人力协助转盘,不使电缆过度受力;如果电缆盘与钢轴间的摩擦较大时,可以在电缆盘上穿钢轴的位置涂抹润滑油以减少摩擦。

c、电缆进入井口处需加套“波纹管”进行保护,且电缆下隧道的地方需安排两名作业人员进行保护(详见图2)。

d、在电缆的上下坡位置应设置限位架,防止电缆腾空,限位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固定牢固。

e、在电缆敷设路径的沿途如果还存在其它出入口可进入敷设区域,要在出入口处挂设“禁止入内”的警示标识牌。

4.6.1.2.每次电缆敷设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后,需由班长、工长、队长共同进行检查确认,检查合格后方可敷设电缆。

4.6.1.3.在同一条线路上的每根电缆敷设后,凡是需要拆除并需再次恢复的措施点,由做准备的班组成员中确定人员专人负责,并在下一根电缆敷设前由班长和工长进行二次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6.2.电缆输送机敷设电缆的方法4.6.2.1.电源应采用380V AC三相四线制,控制箱及机器外壳应可靠接地。

4.6.2.2.一般情况下,第一台输送机距电缆盘(15~25)米左右为宜,其余各台间距为(30~50)米左右,在上下坡,转弯处要适当减小两输送机之间的距离。

每台输送机都必须要固定好,用10#铁线固定在可靠的固定点上(如桥架立柱、预埋地锚等),如现场无可靠固定点,必须现场安装设置可靠固定点。

4.6.2.3.输送机在现场布置好后,进行通电试运行。

检查每台的运行方向是否相同,所有输送机的运行方向必须保证一致。

当进行电缆敷设时如无特殊原因,每台输送机的设置要在同一转速档位上,保持转速同步。

4.6.2.4.沿电缆敷设路径每3米放置一台直滑车,使电缆悬空,避免与地面摩擦。

直滑车摆放时,应将滑车上标识的箭头方向与电缆前进方向一致。

4.6.2.5.转弯处要固定好转弯滑车。

(见图3)4.6.2.6.上下坡的地方要对直滑车进行固定,并采用钢管和毛竹对电缆进行保护。

4.6.2.7.电缆敷设时电缆头前用(25~30)人用棕绳拉电缆头牵引电缆前进。

4.6.2.8.每台输送机处﹑上下坡处﹑转弯处要有专人监护。

4.6.3.牵引机敷设电缆的方法4.6.3.1.电源应采用380V AC三相四线制,控制箱及机器外壳应可靠接地。

4.6.3.2.牵引机要固定牢固,牵引机与收线架之间的距离要大于2米。

4.6.3.3.工作前,应将钢丝绳在铰轮上绕4圈左右,然后将钢丝绳固定于收线架上,并用人工带紧。

4.6.3.4.工作前,人工旋动收线架,保持铰轮与收线轮之间的钢丝绳处于拉紧状态。

4.6.3.5.电缆牵引前让钢丝绳拉紧,检查各部位,如上下坡处、转弯处,确认没有问题后,所有人员撤除钢丝绳区域,才能开始牵引电缆。

4.6.3.6.钢丝绳牵引电缆要6人打头,1人专门负责用电话与牵引机操作人员联系。

4.6.3.7.转弯处要固定好转弯滑车。

(见上图3)4.6.3.8.上下坡的地方直滑车固定,用钢管和毛竹对电缆进行保护。

利用地锚和滑轮来改变钢丝绳的方向。

4.6.3.9.电缆头在快到转弯、上下坡处,直接用电话与牵引机操作人员联系指挥。

4.6.4.使用牵引机时,应对张力进行计算,铜芯70N/mm2以下,速度不应超过15m/min。

4.6.5.通讯联络方法4.6.5.1.在机械敷设电缆的控制处设扩音机和直通电话主机,控制处一般设置在电缆盘架设处或电缆进入隧道处。

4.6.5.2.在电缆盘处、电缆输送机处、转弯处、上下坡处、牵引机敷设时直线段(40~50)米处敷设线路上设扬声器和直通电话子机。

4.6.5.3.电缆敷设前,广播、电话要作好调试,能正常使用。

4.6.5.4.中控台需安排2名操作员负责,每次电缆敷设前,要先用广播通知清场,再由专人负责从头至尾清查,在确认危险区域无人后方可进行作业。

4.6.5.5.电缆敷设过程中,机械操作人员每次起动机械前,先用广播通知沿线的施工人员“电缆准备启动”,间隔30秒钟后如果没有电话回应,再次广播通知后方可启动敷设系统。

4.6.5.6.机械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电话主机,只要发现电话主机灯亮就必须立刻停机,再拿起电话与线路上的作业人员通话了解情况,再将情况用广播告知线路上的所有作业人员。

4.6.5.7.沿线路的监护人员发现有问题需要处理时,必须先用电话通知机械操作人员停机,停机后方可进行故障处理。

线路上故障处理好后,再用电话通知机械操作人员故障已排除的结果。

操作人员得到通知后再用广播通知打头和线路上的人员。

(然后按第4.6.4.5条内容进行操作)。

4.6.5.8.电缆前端安排一人专门负责与机械操作人员联系。

电缆敷设前对整条线路进行现场分析,对上下坡、转弯、穿孔等处确认为“故障易发点”,当电缆前端将到达“故障易发点”时,由电缆前端的专人用电话通知中控台操作员,操作员看到主机亮灯后立刻停止运转,双方接通电话后不挂断电话,由这名通讯员实时通知中控台操作员启动系统,但运行方式为点动式,当电缆前端通过“故障易发点”后,由通讯员通知操作员,然后方可挂断电话,电缆又恢复连续行进敷设方式。

这样做可在“故障易发点”作到实时监控,并且又可将故障出现率降到最小。

4.6.5.9.任何时候都严禁在通讯不畅的情况下起动电缆敷设系统。

5.质量要求5.1. 电缆型号、规格符合设计,电缆的耐压试验结果、泄漏电流和绝缘电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5.2. 电缆敷设位置正确、无绞拧、无扭曲。

5.3. 铠装电缆无压扁,电缆护层无断裂,表面无明显划伤,直埋电缆时,不得在管道垂直上方或下方平行敷设。

5.4. 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应符合制造厂家的规定,或符合表4.6.4的规定。

表1:电缆最小弯曲半径注:表中D为电缆外径。

6.环境影响控制6.1. 电缆盘的包装材料应及时回收,统一处理。

6.2. 涂抹钢轴的润滑油不得滴落在地面,电缆敷设结束后,应对润滑油进行回收,不得随意放置。

6.3. 切割电缆时,应在地面敷设塑料布,防止铜屑洒落在地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