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

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

电缆敷设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特点在电缆供方专业人员督导下,由电缆敷设组完成这项工作。

供货商:2适用标准、规范及工艺要求2.1施工技术标准2.2工艺要求⑴通过道路及构筑物时应穿镀锌钢管保护。

电缆管内壁及管口光滑无毛刺,管口宜做成喇叭形,弯曲半径符合电缆弯曲半径的规定。

明敷电缆管应用卡子固定在支架上或墙上,电缆管支持点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超过3m。

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置,应便于电缆与设备的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和进出,并列敷设的电缆管口高度应一致,排列整齐。

电缆保护管的接地可靠,电缆保护管的管口封堵严密。

电缆保护管垂直引出地面时的高度不宜小与2m,且固定牢靠。

35kV交流和1500直流电力电缆的保护管采用博玻璃钢管。

⑵电缆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敷设电缆应将电缆盘安置在专用放线架上,放线架安置稳妥,敷设时电缆从电缆盘上拉引出。

敷设较长电缆宜用座式或吊式滚轮,避免电缆在支架或地面上磨擦拖拉。

电缆不得有铠装压扁、铰拧、铠装或护套折裂等损伤。

②电缆在支架上的排列应符合设计要求。

控制电缆在每层支架上的排列不宜超过1层。

③电缆在支架或桥架上排列整齐,绑扎牢固;每条电缆的终端处及位于电缆穿墙板处、夹层处或电缆竖井进出口处的显著部位均应挂有标志牌,标志牌规格应统一,字迹清晰,挂装牢靠。

④电缆弯曲半径允许最小值,如下表:⑤电缆敷设时,不应形成相互交叉,敷设后的电缆排列应整齐。

⑥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隧道、电缆井和人井的防水层。

⑦电缆各支持点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垂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支架处,水平敷设的电缆在其首末端、转弯处及接头处均应应将电缆固定。

⑧敷设后的电缆在站台两端与隧道连接处应有保护措施;电缆经隔离开关上网处的电缆支架安装位置,应便于隔离开关检修。

⑶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与设备的连接方法正确,固定牢固,绝缘良好,终端头接地可靠。

各类电缆在终端处留有适当的备用长度。

电力电缆终端头的相色标志应与系统相位一致,各带电部位应满足相应电压等级的电气距离规定。

且保证电缆头表面清洁、无杂物。

相间及对地的安全净距为:①33KV为300mm;②1500V为100mm;③0.4kV为20mm。

⑷电缆头制作要求:①电力电缆终端头的电缆护层剥切长度、绝缘包扎长度及芯线连接强度应符合电缆头制作工艺要求。

②控制电缆在制造长度内不允许有中间接头。

③电缆终端头应安装在便于检修、不影响交通且不受机械、化学损害的地方,并列敷设的电缆其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位置应相互不受干扰。

④电缆终端头采用预制件结构,并应满足下列要求:A接头连接处导电良好,能长久稳定传输额定电流。

B端头和接头处的绝缘能耐受电缆工作条件下的额定电压和瞬时过电压;C接头外壳具有良好密封性和足够机械强度。

D电缆终端头的出线应保持固定位置,电缆芯线弯曲应做到不破坏芯线绝缘和根部不受损伤。

⑸ 33KV电缆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各车站变电所间33KV环网电缆(包括铠装层及屏蔽层)两端就近接地,如设有中间头,中间头两侧的电缆铠装层及屏蔽层应分别连接良好,不得中断,跨接线等效截面不应小于铠装层及屏蔽层截面。

②变电所内部的33KV馈线电缆(包括铠装层及屏蔽层)在始端就近接地。

③去跟随式变电所或冷站的33KV馈线电缆(包括铠装层及屏蔽层)在始端就近接地。

④由主站馈出的33KV电缆,以主站为起点,每两段(配盘长)电缆为一组,在该组电缆(包括铠装层及屏蔽层)的始末两端接地,中间头处电缆铠装层及屏蔽层连通;如最后仅剩一段电缆(包括铠装层及屏蔽层),其两端均接地。

⑤33KV电缆单端接地时,非接地端电缆铠装层及屏蔽层处理同接地端,以便于电缆试验。

⑹低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①低压电力电缆接地采用金属铠装的电力电缆,连接变电所内部设备时,铠装层要一端接地,另一端悬空;连接变电所内外设备时,铠装层要两端接地。

铠装层一端接地时,交流设备与交流设备间的电缆在始端(指电源端)就近接地,交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的电缆在交流设备侧就近接地,直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的电缆在始端(指电源端)接地。

电力电缆单芯截面不大于4mm2时,接地线截面为4mm2;电缆截面大于4mm2而小于120mm2时,接地线截面为16mm2。

当电缆截面为150 mm2及以上时,接地线的截面不得小于25mm2。

②控制电缆接地A屏蔽层接地:均为一端接地。

交流设备与交流设备间的电缆在始端(指电源端)就近接地,交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的电缆在交流侧就近接地,直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的电缆在始端(指电源端)接地。

B铠装层接地:电缆连接变电所内部设备时,铠装层要一端接地,另一端悬空;连接变电所内外设备时,铠装层要两端接地。

C铠装层一端接地时,交流设备与交流设备间的电缆在始端(指电源端)就近接地,交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的电缆在交流侧就近接地,直流设备与直流设备间的电缆在始端(指电源端)接地。

D控制电缆接地线截面为4mm2。

⑺ 1500V直流电缆不接地。

3资源配置3.1劳动力组织:见下表。

3.2施工机具准备:见下表。

4施工方法4.1施工流程图4.2主要施工方法及步骤4.2.1变电所内电缆敷设4.2.1.1前期准备①清扫变电所电缆夹层、电缆竖井、电缆沟的卫生,检查电缆支架、电缆桥架是否连接牢固、接地可靠。

②检查电缆的型号、规格、电压等级、绝缘情况,都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③技术人员编制电缆清册,对现场进行测量,计算出每一根电缆的长度,综合考虑电缆总体排布方案,根据施工图对电缆的排列,确定电缆施放的先后次序。

④准备电缆标识牌。

电缆标识牌采用计算机配合专用线号烫印机烫印,字迹清晰,经久耐用。

⑤对电缆需穿的管道要进行检查清理,去除管口毛刺,必要时在管内加穿引线。

4.2.1.2裁切电缆在项目部的材料堆场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完成。

将电缆盘在选好的位置上支起,调整支架手柄使滚轴呈水平状态,且电缆盘下沿距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00mm,防止支得过高以致不稳。

将电缆牌栓电缆端头,由引导员牵拉电缆端头前行,测量至所需的长度时(准备时已计算好)用断线钳或手工钢锯截断电缆。

如此下去,将全所的电缆均一一裁切。

4.2.1.3将裁切好的电缆运输至所内。

4.2.1.4电缆敷设根据施工图的标示排放电缆。

将拟敷设电缆两端头贴上临时标识,由引导员牵拉前行。

敷设组的作业人员按所能承担的电缆重量,分段扶(扛)起电缆随引导员前行。

由敷设组将电缆安放在指定的支架层上。

若电缆需要穿管时,用电缆引线引导电缆穿过管道。

①电缆从最下层支架往上敷设,先敷设35KV的交流电力电缆,然后敷设1500V的直流电缆,然后敷设低压电力电缆,最后敷设控制保护类电缆。

②每一层支架最里侧应敷设引至最远处配电装置的电缆,由里向外逐渐缩短敷设长度,避免在同一层支架上出现敷设方向不同的电缆。

③电缆夹层的电缆在引向配电装置时,宜正好处于支架的最外侧位置。

④在敷设过程中,遇有电缆需要转弯情况时,应由辅助人员在转角处对电缆进行防护,必要时可以设转向滑轮组导向,以防发生损伤。

⑤电缆在穿越电缆井、穿墙、穿地板等时,除应穿保护管外,还应挂设电缆牌。

⑸敷设工作全部完成后,应按技术要求的规定在各有关支架上把电缆绑扎固定牢靠,同时,还应将电缆竖井等处加挂的电缆标志牌分层整理,统一形式和所挂部位,以便查找或核对。

4.2.2 电缆终端头制作和安装4.2.2.1 33KV终端电缆头制作和安装⑴剥除电缆外护套。

⑵割去多余金属屏蔽层,割除前,先用铜丝作临时绑扎,防止割切时松散。

⑶剥去电缆外半导电层,操作时,要剥得非常干净,不留肉眼可见的残迹,半导电层端部切口应光滑圆整,同时,要小心不要伤及绝缘,操作时用刮刀等利器来清除半导电层和残迹。

⑷用剥切刀切去电缆端部绝缘,并将绝缘端部例角。

⑸除去电缆端部的内半导电层,割切时注意不得损伤导体,在导体末端包扎两层相色带作保护性包扎。

⑹距护套端部以外100mm处,对接地编织带渗锡。

⑺先用半导电带从铜屏蔽层端头前约2mm处包绕一层,将铜屏蔽层与半导电层的台阶复盖住,再从铜屏蔽层端头开始缠绕圆柱形缠绕体,然后再向下包绕几层。

⑻用清洁巾从绝缘层向半导电带缠绕方向一次性清洁绝缘层及外半导电层,不得反方向,以免把半导电颗粒带列绝缘层上,检查绝缘层,如有残留半导电颗粒或较深的凹槽等,用砂布打磨或用刮刀刮干净,再用清洁巾清洗,待清洁剂挥发后,安装终端头。

⑼将硅脂均匀涂在电缆绝缘层上和终端头内,用力将终端头套在电缆上,使电缆导体从终端头顶部露出,再用力推终端头,直到终端头应力锥与电缆上的半导电带缠绕体接触好为止。

安装后抹去桥出来的硅脂,拆除导体上的相色带,把接线端子套列导体上,端子下端与终端头顶部接触。

⑽按从内向外的压接顺序压接接线端子。

⑾用热收缩带将终端头底部电缆和电缆护套缠在一起,加热收缩并装上卡带。

⑿终端头自开始剥切列制作完毕必须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以免受潮。

4.2.2.2 1500V直流电缆终端头制作和安装⑴确定电缆末端,将多余电缆切除,从电缆端头开始调直约500mm 长电缆,将电缆表面清理干净。

⑵以电缆的末端为起点,切除150mm长外护套及电缆内衬层、阻燃包带层;量取接线端子接线孔深:L,剥取L长电缆线芯,打磨其表面,去掉氧化膜,并清洁干净。

从外护套端口开始打毛约50mm长外护套,并清洁干净。

⑶将热缩管套入电缆。

⑷压接端子:切割导体前应将导体端部用胶带缠牢,防止在切割时出现松散现象,切割后用细钢锉将切割导体时出现的毛边磨平。

将端子套入线芯,分两步进行压接,压模的规格和压接后参考尺寸见下表。

压接端子后打磨掉上面的毛刺,并清洁干净。

压模规格和压接后尺寸表(压模内孔为正六棱形)⑸用密封胶将接线端子与线芯绝缘之间的空隙填充,并在电缆外护套切断处包绕密封胶。

⑹将绝缘表面清洁干净后,使热缩管与接线端子管部全部搭接,加热收缩,有热熔胶溢出为好。

安装完毕。

4.2.2.3 低压电力电缆、控制保护类电缆终端头制作和安装⑴热缩型电缆头的制作:①确定电缆端头剥除长度。

从电缆头安装位置(盘、柜、箱底座的电缆固定支架上沿)起计算,至该电缆引至最高一个端子排的距离,再加上200mm的裕度,即为剥除长度。

②按确定的尺寸剥除电缆外护层,用铠装钢带作一环型卡子,卡牢在外护层裁口的铠装上。

③由裁口处向下再剥除15mm宽一段外护层,焊接铠装接地线。

另作一卡子,沿裁口上沿取齐,将接地线与外护层卡箍在一起。

④剥除钢带卡子以上的电缆铠装,在距铠装裁口50mm处剥除电缆内护层,并除净芯线间的填充物。

⑤在内护层与芯线间结合部位各15mm范围内,采用半重迭法缠绕一层热熔胶带。

⑥截取50mm长度的一段热缩管套在缠绕胶带的部位上,其中心与结合部位分界点应重合。

⑦用电热吹风机从热缩管中心向其两端加温,使其从中心部位开始收缩,逐步过渡为整体收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