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1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学案

4.1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学案

九年级化学学案
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知识点一:认识空气的成分
【知识梳理(一)】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氧气约占,氩气约占,二氧化碳约占,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

2.空气成分的发现: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____ 和____ 组成的,其中___ 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反馈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成分的是()
A.二氧化硫B.氮气C.氦气D.二氧化碳
2.空气中含量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知识点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参考资料:
1.在加热条件下铜在空气中只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2.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3.蜡烛在点燃的条件下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镁条在点燃的条件下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氮气都能发生化学变化。

5.红磷在点燃的条件下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我们可选择哪一种药品来进行本实验_________
选择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探究一】
利用铜粉与氧气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原理:利用加热的铜粉将硬质玻璃管及注射器中的
消耗,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体积就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2)装置:
(3)实验步骤:
测量硬质玻璃管体积的方法是;气球的作用:;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玻璃管冷却到室温时,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的目的是
(4)实验现象:铜粉由色变成色,活塞先向移动,后向移动。

(5)实验结论: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6)反思:实验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实验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

(7)本实验应该注意事项:
①装置方面
②药品方面
③操作方面
【实验探究二】
1.原理:利用红磷燃烧完全消耗空气中的_____,导致装置内气体的压强
变,恢复至室温时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现象:
3.反思交流:实验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4.推测瓶内剩余气体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反馈练习(二)】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