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ppt课件
❖
流式-特异类型T细胞及PCR-TCR基因重排
❖
CD3-CD4+ Th2型细胞特征
.
12
❖ 特殊情况
❖ 形态异常的肥大细胞高度聚集,KIT-D816V突变
❖
---SM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1*10~9/L
❖
--- CMML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外周血早期阶段中性粒细胞>10%伴发育异常,不伴单核细 胞增多
HES的诊断和治疗
.
1
1975 Chusid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10~9/L且持续6个月以上 (或因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于6个月内死亡);
❖ 排除其他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原因,如寄生虫感染和过 敏性疾病;
❖ 有明确的器官受累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肝脾肿大、器质性心 脏杂音、充血性心力衰竭、弥散或局部的神经系统异常、肺 纤维化、发热、体重减轻和贫血等。
❖ 排除M-HES和L-HES
.
8
❖ 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 ❖ 胸部X光片、肺功能 ❖ 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清肌钙蛋白水平 ❖ 消化道内镜 ❖ 皮肤活检 ❖ 骨髓检查、T细胞克隆、免疫表型分析、细胞遗传
学、分子学检测FIP1L1-PDGFRA融合基因
.
9
排除所有继发性或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患 ❖ 感染性(寄生虫、Lofflers综合征) ❖ 非感染性(药物反应、过敏性疾病、肿瘤性疾病)
❖ 3.8 肥大细胞病
❖ 3.9 MPN,未分类型பைடு நூலகம்
❖ 4、MDS/MPN
❖ 4.1 慢性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 4.2 青年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 4.3 非典型慢性髓系白血病
❖ 4.4 MDS/MPD未分类型
❖ 5、伴有PDGFRA、PDGFRB和FGFR1异常的嗜酸性细胞增多性髓性肿瘤
❖
(F/P融合基因阳性或5q33易位或8p11易位)
MDS) ❖ 排除由异常表型的T细胞分泌异常细胞因子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
病
❖ 髓系细胞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或外周血原始细胞>0.02, 或骨髓0.05<原始细胞<0.19---CEL
❖ 无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无异常T细胞群体及无克 隆性髓系疾病表现---HES
.
5
❖ 2008年WHO 髓系肿瘤分类
.
7
❖ 骨髓增殖异常型(M-HES)
❖ 染色体异常—髓系细胞克隆性增殖 ❖ F/P(+)或其他突变或易位 ❖ 骨髓增殖异常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肝脾肿大、贫血、血小
板减少、骨髓纤维化)
❖ 异常T淋巴细胞克隆型(L-HES)
❖ 异常表型的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大量IL-5—刺激嗜酸性 粒细胞过度生成
❖ IHES
❖
--- aCML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13
治疗
❖ L-HES&IHES
❖ 控制血液及组织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 ❖ 预防嗜酸细胞介导的组织损害 ❖ 皮质激素、羟基脲、ɑ干扰素、IL-5单克隆抗体
❖ M-HES
❖ 靶向治疗---F/P(+)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反应率接近100%)
.
14
.
2
❖ 难以执行 ❖ 对应于IHES
.
3
❖ 2001年WHO CEL/HES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超过1.5*10~9/L ❖ 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外周血和骨髓中幼稚细胞<0.20 ❖ 有明确的器官损害 ❖ 除外
.
4
❖ 除外
❖ 排除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排除所有继发于肿瘤性疾病的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淋巴瘤) ❖ 排除嗜酸性粒细胞是肿瘤性克隆的其他肿瘤(如CML、AML、MPN、
.
10
评估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组织器官损伤
❖ 皮肤
❖ 消化道
❖ 肺脏
❖ 心脏:不可逆转
❖
急性坏死期-血栓形成期-纤维化期
.
11
通过临床表型、骨髓组织学检查、核型分析及其他分 子细胞遗传学手段来鉴别克隆性或特发性
❖ M-HES:F/P最常见 4-56%阴性不能排除诊断
❖ L-HES:无明显细胞遗传学异常 ,
❖ 1、急性髓系白血病
❖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
❖ 3、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 3.1 慢性髓性白血病
❖ 3.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3.3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3.4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 3.5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 3.6 慢性嗜酸细胞性白血病-未归类(CEL-NOS)
❖ 3.7 高嗜酸细胞综合症(HES)
❖ 5.1 伴有PDGFRA重排的髓性肿瘤
❖ 5.2 伴有PDGFRB重排的髓性肿瘤
❖ 5.3 伴有FGFR1重排的髓性肿瘤(8p11髓. 增殖性综合症)
6
❖ F/P基因
❖ 可导致髓系肿瘤的基因重排
❖ 除HES嗜酸性粒细胞,还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红细胞、肥大细胞、T和B淋巴细胞
❖ CD34+细胞表达F/P基因---促进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红细胞的增殖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