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归园田居》用

《归园田居》用


归去后最能表现诗人归隐 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16
陶渊明笔下的官场和田园有怎样的 特点?
黑暗 官场: 尘网 樊笼
厌 弃
归园田居
和谐
恋 恋
归 归
田园:宁静、优美、
方宅 榆柳 村庄 狗吠 草屋 桃李 炊烟 鸡鸣
17
下列诗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误落尘网中
2.羁鸟恋旧林 3.池鱼思故渊 (比喻)
春 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思考: 1、分析一下这首诗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 2、描写了哪些意象。 3、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4、鉴赏这首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春 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①这首诗写的是春季之景; • ②描写的景物有草芽、白雪。
(重复、直白)
拓展延伸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 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 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 归 看法?
(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 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答:(1)我赞成这种说法。因为:“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2)我反对这种说法。a.陶渊明归隐是对污浊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 的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不 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愿同流合污,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官场的反 叛。 归 b.“性本爱丘山”,这是陶渊明的个人追求。 c.陶渊明处在乱世之中,纵是文武双全,有济 世之才,一介书生,除却不甘之外,也只有悲愤 和无奈,既然改变不了现实,还不如独善其身。 1 、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若从 (3 )辩证地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个人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感来看 ,陶渊明似乎是消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极避世的。但陶渊明的归隐是坚守节操,是对黑 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具有积极的意义。
9
3、归向何处?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0
4、归去如何?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1
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 时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 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方宅 榆柳
“田园诗人”(开创田园诗一体) “隐逸诗人”(41岁辞官归田) “靖节先生”(谥号)
“五柳先生”(自号)
早年: “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3
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 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 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 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 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 叹息说:“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 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 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 田园诗歌。
活。
5
内容探究
请用原文回答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6
1、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官场生活
7
2、 为 何 而 归 ?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8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用到了什么 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1)比喻和拟人。 (2)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 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 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 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 活的眷恋与向往之情。
• •
春 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④拟人的手法。 • 写白雪有“嫌春晚”之意,运用拟人的 手法。 • 融情于景的手法, • 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 雪来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 描写之中。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夸张
• “草芽”二月才见到,“白雪”嫌弃 春天来得晚,所以穿越庭院中的树幻 化为会飞的花朵。
春 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③表达了诗人嫌春天来得晚,盼望春 天到来的急切心情。 • 诗中写“白雪却嫌春色晚”其实是诗 人的感受,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了 白雪,不直接写自己嫌春晚,让白雪 有急切的心情,并且让白雪化作飞花, 表达自己的盼春之情。
1、巧用比喻,使情意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如:把官场比喻为“尘网”、“樊笼”,把误入官 场的人比喻为“羁鸟”、“池鱼”。 2、巧用对比,归隐前后的情绪对比感人心肺。 田园生活与官场的对比,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 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厌恶污浊的官场。 3、白描手法的运用。 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 4、语言纯朴自然,使诗中的泥土气息浓烈。 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写景抒情,展现田园生活的美 丽画卷。
对偶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设问 东流。 ※五指山上五座峰,五座峰上五条龙。 顶针
作业:
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语言来 描绘田园生活这个场景。
作业:
背诵、默写全诗。
35
4
朗读感知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适应,迎合。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韵:气质,本性。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羁鸟:笼中鸟。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拙:愚拙。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荫:遮盖。 暧暧:昏暗、模糊。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墟:集市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既可理解为自然界,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又可理解为田园生
村庄 狗吠
草屋 桃李
炊烟 鸡鸣
优美、宁静、和谐
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把农村中最 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那
些信息?题眼是那个字?
静归 动
方宅 榆柳
草屋 桃李
炊烟 鸡鸣
近景
远景
白描
村庄 狗吠
有声衬无声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一切景语皆情语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情景交融)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1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领会诗人的田园情怀, 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
[学习重点]
1、背诵全诗。 2、领悟诗人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 想。
[学习难点]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
作者简介
陶渊明
又名:潜 字:元亮 东晋著名诗人
• • • •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暧暧”和“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可以 互换吗?为什么?
“暧暧”和“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可 以互换吗?为什么?
• 暧暧
(模糊不清的样子。)
模糊、静止
• 依依
可见、飘动
(依稀可辨的样子。)
5、远近结合(自己阐述)
6、动静结合(自行分析)
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对偶、 衬托、象征、双关、设问、倒装、 反问、反复、顶针、
咏柳
贺知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品味语言美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 精辟、简洁、明快、清新、 新奇、优美、绚丽、工丽、 含蓄、质朴、自然
铺陈,华丽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进入官场中, 一去三十年。 飞鸟想旧林, 游鱼想故渊。 榆柳栽后檐, 桃李植堂前。 狗卧深巷中, 鸡栖桑树颠。 久在官场里, 复得返自然。
(生动、含蓄)
(拟人)
(拟人) (比喻)
4.久在樊笼里
语言美
陶诗的语言看似平淡却极 尽简洁朴素、生动含蓄的特点。
陶诗: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王勃: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回; 桂殿兰宫, 即冈峦之体势。
简洁,朴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