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垂直》(说课稿)
王娟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的《平行与垂直》,我将分四个阶段完成说课,一是说教材,二是说教法,三是说学法,四是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角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能为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平行与垂直》在本单元的地位作用,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具体从三个方面确定:
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存在相交和不相交,掌握垂直、平行的概念。
技能目标: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难点: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质性。
二、说教法
整节课,我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采用多媒体与数学整合、动手操作、交流汇报等有效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把知识和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三、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引”、“探”、“用”、“激”这四个环节设计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生活中有很多蕴含数学知识的事例。
一上课,我以两根小棒在同一个平面中的位置关系为例,引导学生用两根小棒在课桌上摆一摆,看这两根小棒会形成哪些图形?把摆出的图形在纸上画出来。
由此,引出课本的主题:“平行与垂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合作交流,动手探新
1.发现相交与不相交
(1)把学生画出的图形进行整理,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会有哪些情况?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看到每位同学的作品。
通过画一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跟着分一分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发现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为学习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作好充分的准备。
】
2.学习互相平行的概念
(1)老师引导学生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延长,再延长,发现它们是永远不相交的。
由此引出互相平行的名称。
让学生读一读,找出概念中的重点词语,重点理解概念。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展示平行的概念,画出概念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从具体思维上初步认识互相平行。
】
(2)根据概念,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互相平行。
设计意图:【用多媒体展示习题,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互相平行的概念,并体会数学概念的严谨性与数学美,同时也可以分散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
】
3.学习互相垂直的概念
(1)老师从学生所画的图形中找出特殊的图形,学生动手量一量,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让学生读一读,并找一找概念中的重点词。
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互相垂直。
(2)根据概念,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互相平垂直。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习题,把抽象的图形具体化,更直观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互相垂直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
】
(三)精心设练,学中用新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练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填空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也可以说它们()。
(2)两条直线相交成()角时,叫做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2.判断题,对的√,错的×。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2)两条直线相交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3.你能又快又准的找出运动场上的平行与垂直吗?
4.欣赏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欣赏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现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四)评价体验,情感激新
最后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同时,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本课时的教学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类、汇报、交流等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基础,学生在讨论、分析、争辩中逐步理解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及含义,学生体会成功,分享成功。
四、说板书设计
垂直与平行
同一平面→不相交→平行线(互相平行)
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同一平面→直角→互相垂直
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