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三、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企业及特征 洋务企业的评价
英法联军
1 . 洋 务 运 动 的 背 景
太 平 天 国 19 世 纪 50 60 年 代 的 清 政 府 -
阅读下列材料: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 购 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 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 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 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 略。 ——曾国藩
自 强
民用 企业
求 富
李鸿章 开平煤矿
第一个使用 分洋人之利, 机械开采的 促进其他工 煤矿 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中官办的特点是:采用机 器大生产、采用雇佣劳动方式、部 分地实行成本核算。
李鸿章
曾国藩
拓展: 洋务企业是封建企业还是资本主义企业?
军用企业:带有官僚资本主义因素的 封建性企业 (民用企业官督商办):带有封建因 素的资本主义性质企业
3.洋务企业的评价
a.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b.标志着近代工业的起步 c.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d.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源自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理解:中国现代化(或近代化)的内涵: 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即工 业化; 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变化,即资 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门户进一步打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A.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B.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经商 C.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二、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
传统的经济结构: 小农经济 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 商品经济只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 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封闭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近代工业开始出现 (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夭折)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手工业发达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滞
学以致用
1、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其最大的 影响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洋务运动出现 D、阶级矛盾尖锐
A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根 本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1.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农业经 济中的自给自足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 济的发展。 2.中国逐渐依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以及社会结构 发生变化——买办迅速发展成一个新兴 阶层。
讨论探究: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 结构的变化?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南海继长隆缫丝厂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9 世 纪 末 20 世 纪 初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的热潮
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张謇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1899年)
1907年徐祥林在上海创建的振华纱厂
3、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 其忌,百计阻挠,勒价停市。上年江浙、 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 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二: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 63个厘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 率高达40%到50%。当时统兵人员未经政府 部门批准设厘卡抽课的现象也非常多。
三是政治上由封建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 变化,即政治民主法制化; 此外,还包括社会结构的城市化,文化上的理 性化,科技化
四、民族工业的出现 和初步发展
民族工业的出现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民族工业的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企业的诱导 外资企业的刺激
民 族 工 业 的 出 现
思 考 : 民 族 工 业 的 出 现 有 什 么 地 域 特 点 ?
参考:(1) 是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农民、手工业者破产,处境悲惨。 (2) 冲击了旧的经济结构,传播 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 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 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运动: (背景、特征、评价)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 (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 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 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 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 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 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 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 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 构的变动
一、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请回忆:两次鸦片战争后, 列强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攫取 了哪些政治经济特权?
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鸦片战争: 中法《黄埔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
鸦片战争: ①中国门户被打开:五口通商 ②失去关税自主权: 英国进出口货物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议。
类 型
军 用 企 业 民 用 企 业
口 号
代表 代表企业 特征 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评价
李鸿章
2.洋务企业及特征
类型 口 号 军用 企业 代表人 代表企业 物 曾国藩 安庆内军 械所 李鸿章 江南制造 总局 特征
第一家官办 军用企业 当时国内最 大的官办军 用企业
评价
近代工业的 起步。 存在弊端, 制约发展。
在材料中你发现民族工业在什么 处境中发展?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压制
民 族 工 业
阻碍
本 国 封 建 势 力
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在夹缝中步履维艰”
(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 力的双重压迫)
2、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 即两面性
小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以后 鸦片战争以前
学以致用
5、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近代一批优秀的 民族工业包括( A )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A ①②③
C ②③④
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④江南制造总局 B ①②④ D ①③④
6、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C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及周围地区 D主要分布在上海及周围地区
探究:洋务派认为应该怎样解决 危机?宗旨、根本目的是什么? 怎样解决危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宗旨(口号):自强、求富 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剿发 捻,勤远略”)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前期 后期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2.洋务企业及特征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始终居主导地位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B、洋务运动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开始解体的自然经济
学以致用
3、1864年,包世臣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 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 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 ( )A A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B 松太地区的棉纺织业水平迅速下降 C 棉纺织品在当时的需求量下降 D 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4、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所谓的 “内外交困”指的是( B )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鸦片战争 ④西方列强大肆进行资本输出 A ①②④ C ③④ B ①③ D ①②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