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霍布斯的政治伦理学思想

霍布斯的政治伦理学思想

霍布斯的政治伦理思想摘要:霍布斯对西方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近代转型意义在于,不仅把正义看作高于道德,而且正义时其政治哲学的根本,而霍布斯的正义观却是以自然状态的假设为逻辑起点的。

霍布斯对人性进行分析,以激情、理性、绝对自由、自我保护的私人力量为推论起点。

而在这种自然状态中时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所以走出自然状态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在霍布斯看来,走出自然状态的方式,就是订立契约,把每个人的权利转让给一个人为的公共权力,一个政治共同体国家——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

关键词:自然状态;自我保存;政治伦理;正义我们知道,霍布斯的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研究对象时国家制度,霍布斯通过义自然状态的假设为逻辑起点,对人性进行了分析,以激情、理性、绝对自由、自我保护的私人力量为推论起点。

人们以自我保存为目标,每一个人追求自认为善的自愿行为都是正当的,由于没有共同的权利慑服众人,其结果必然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所以,走出自然状态时必然的、必要的。

一、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理论自然状态说时霍布斯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前提和出发点。

霍布斯从机械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来论述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说明人的感情、欲望和理性。

他指出,人同自然的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物体。

当外界物作用于人,有助于人的生命运动时,就会引起喜悦和快乐的情感。

当外界无作用有碍于人的生命运动时,就会产生厌恶的感情。

前者称为善,后者称为恶。

在霍布斯看来,人的本性就是自我保存,趋利避害,无休止的追求个人利益,他写道:“得其一思其二,然而后已,永无休止的权势欲。

”旧的欲望满足了,新的欲望就会随之产生。

“有些人时为求新辟疆土之名,有些人是为求安逸和肉体快乐,还有些人则希望在某些艺术或智能方面出类拔萃,以博得人们的赞扬和阿谀。

”[1]霍布斯人为,自然状态下人是生而平等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意识人在心理和身体上的能力是十分相等的,二是在相等的时间可以使人们在同样的事物中获得同等的经验和智慧。

正是由于能力上的相等,就能产生达到目的的希望的平等。

有这两个前提出发,霍布斯提出了这一结论:“任何两个人如果想取得同一东西而又不能同时享有时,彼此就会成为仇敌。

”[1](93)他们的目的主要是自我保存。

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要实现自己占有一切的“自然权利”从而导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

霍布斯进一步从人性中寻求相互斗争的原因。

他认为在我们的人类的天性中,竞争、猜疑和荣誉是造成人与人之间斗争的主要原因。

竞争使人为了求利,猜疑使人为了求安全,荣誉则使人为了求名誉而进行侵犯。

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个没有共同权利是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下。

”[1](96)在自然状态中,人性让人彼此相互离异,易于互相离异摧毁,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

战争的结果就是没有什么是不公道的,是和非一集公正与不公正的观念在这都不可能存在。

暴力和欺诈是一种美德,没有财产,没有统治权,没有“你的”、“我的”之分。

在这种相互为战的战争状态下,还会产生一种结果,那边是不存在善良与邪恶,也无所谓是非曲直,正义或不正义,因为“没有共同权利的地方就没有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地方就无所谓不公正。

”[1](96)在自然状态中,人们不断的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之中,而“暴力与欺诈在战争状态中是两种主要的美德。

”[1](96)人的生活时“孤独、贫穷、龌龊、凶残和短促的”,一切都处在混乱中。

在自然状态中的人都享有平等的自然权利,即每个人按照自己所意愿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即保全自己的生命——的自由。

这种自然权利的平等来源于霍布斯人为的人在身心两方面的能力都是十分相等的。

而在这种状态下,也就无所谓“你”的“我”的之分。

即每个人都对所有物品有着同等享有权。

然而物品终究是悠闲地,而人的占有欲则是无穷的。

所以,必然引起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人对人是狼”的状态。

这样,人们不仅对财物没有法定的所有权,甚至连生命也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人们要保全自身,就应该走出这种自然状态,寻求其生存和发展之路。

二、如何走出自然状态之深渊(一)自然法霍布斯认为,这种自然状态是可以被超越的。

一方面要靠人们的激情,而另一方面要靠人们的理性。

“使人们倾向于和平的激情是对死亡的恐惧,对舒适生活所必须的事物的欲望,以及通过自己的勤劳取得这一切的希望。

也就是说人本能的反对死亡而寻求安全,反对战争寻求和平,人的自我保存和享受快乐的欲求使人产生了和平的观念。

”理性则为人们寻求和平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霍布斯提出了自然法师引导人们走出自然状态的律法。

“自然律是理性所发现的诫条或一般法则。

这种诫条或一般法则禁止人们去做损毁自己的生命或剥夺保全自己生命的手段或事情,并禁止人们不去做自己人为最有利于生命保全的事情。

”[1](97)自然发的第一部分包含着基本的自然律——寻求和平,信守和平。

第二部分则是自然权利的概括——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来保卫我们自己。

这条基本自然律规定人们力求和平,从这里引申出下一下的第二条自然律:在别人也愿意的这样做的条件下,当一个人为了和平与自卫的目的认为必要时,会自愿放弃这种对一切事物的权利;而在对他人的自由权方面满足于相当于自己让他人对自己所具有的自由权利。

”[1](98)也就是说,为了和平这条自然律,个人必要时应当放弃自然权利。

因为和平和合作永远比任何其他道路都更有利于个人的自我保存。

霍布斯人为,人们力求和平,放弃自然权利的条件是大家订立契约,共同转让权力。

由此所产生第三条自然法,即“所订信约必须履行”。

否则,契约就回事一纸空文,人们便仍然回到战争状态。

之后,霍布斯又继续提出了其他有利于和平的诸多道德信条。

第四自然法:不许忘恩,“接受他人单纯根据恩惠施予的利益时,应努力使施惠者没有合理的原因对自己的善意感到后悔”。

第五自然法:应当合群,“每一个人都应当力图使自己适应其余的人。

第六自然法:应当恕宥,即“当悔过的人保证将来不再重犯,并要求恕有时,就应当恕肴他们过去的罪过。

”恕宥就是为了取和。

第七自然法:禁止单纯报复,即“在报复中,也就是在以怨报怨的过程中,人们所应当看到的不是过去的恶大,而是将来的益处多”。

这自然法规定除了为使触犯者改自新和对其他人昭示儆戒之外,禁止以其他任何目的施加惩罚。

第八自然法:禁止侮辱他人,“任何人都不得以行为、言语、表情、姿态表现仇恨或蔑视他人”。

第九自然法:禁止自傲,“每一个都应当承认他人与自己生而平等。

”第十自然法:禁止骄纵,“进入和平状态时,任何人都不应要求为自己保留任何他不赞成其余每一个人要为自己保留的权利”。

在表述了以上有利和平的道德信条之后,霍布斯又提出了一些和平解决社会冲突的自然法内容。

第十一自然法:公正司法,一个人如果受人信托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裁断时,那么他要秉公裁断,不能偏袒,违反这一条就会引起战争。

第十二自然法:公平分配,不能分割之物如能共享,就应当共享,数量允许时,应不加限制;否则就应当根据有权分享的人数按比例分享。

对于有些东西既不能分割,又不能共享时,便要求全部权利以抽签方式决定。

要不然就轮流使用,让第一次占有权以抽签方式决定。

第十三自然法:凡斡旋和平的人都应当给予安全通行的保证。

第十四自然法:社会争议各方应将其权利交付公断人裁断。

为了使所有的人都无法找到借口起见,上述自然法被霍布斯概括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霍布斯指出自然法是一种道德规范,只在内心范畴中具有约束力。

他人为研究自然法的科学是唯一真正的道德哲学,因为所有的人们都同意这一点:“和平是善,因而达成和平的方式或手段,如我们在前面所说的争议、感恩、谦谨、公道、仁慈以及其他自然法也是善,换句话说他们都是美德,其反面都是恶。

”[1](122)同时,也正因为自然法只对欲望和主观努力具有约束力,即真诚与持久的努力。

所以“努力履行自然律的人就是实现它们,而实现了自然法的人就是正义的。

”[1](121)然而自然法是那些有助于和平的经验,与法律不同。

在自然状态仅靠自然法是不行的,它并不会真正消除战争状态,只是启示和引导人们摆脱战争状态,只有订立契约,建立国家才能彻底消除战争状态。

从而霍布斯在描述自然状态、自然法的基础上推出了社会契约论。

三、霍布斯政治伦理思想(一)契约论霍布斯认为个人是国家的基础,正是个人权利的相互转让才产生了国家,因此国家要保障个人的权利。

社会契约论是人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国家的桥梁。

霍布斯强调,为避免人人为战的状态,人们在激情和理性的作用下,订立了和平的自然律,并将此自然律置于一个公共权利的监督下执行,及国家产生。

权利的转让就是所谓的契约。

由于在自然状态下人性的自私与不合群的倾向,对在权利转让的基础上订立的契约的遵守便是一个问题。

于是霍布斯求助于强制和惩罚。

他说:“如果在双方之上有一个共同的并且有强制履行契约的充分权利与力量时,者契约便不是无效的。

这是因为,语词的约束过于软弱无力,如果没有对某种强制力量的畏惧心理存在时,就不足以束缚人们的野心、贪欲、愤怒和其他激情。

”[1](103)尽管理性对人的贪欲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但是其作用明显不够。

霍布斯认为:“如果要建立这样一种能能抵御外来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的共同权利,以保障大家能通过自己的辛劳和土地的丰产为生并生活得很满意,那就只有一条路:——把大家的所有的权利和力量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能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见化为一个一直的多人组成的集体。

”[1](131)使之成为众人人格的代表,来承担起维护公共和平与安全的责任。

换句话说,就是:“指定一个人或一个有多人组成的集体来代表他们的人格,每一个人都承认授权与如此承当本身人格的人在有关公共和平或安全方面所采取的任何行为,或命令他人作出的行为,在这种行为中,大家都把自己的意志服从于他的意志,把自己的判断服从于他的判断。

”[1](131)人格是大家互相订立契约而形成的,其方式就好像是人人都向每一个其他人说:我承认这个人或这个集体,并放弃我管理自己的权利,把同样的方式承认他的一切行为。

这一点办到之后,像这样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称为国家。

”[1](131-132)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

国家是一个统一独立的人格,人们要把自己的意志服从他的意志,把自己的判断服从他的判断。

国家的本质在于运用人们托付给他的权利和力量,对内谋求和平,对外互相帮助抗御外敌。

霍布斯在此基础上给国家下了一个定义:“这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人都对它的行为授权,以便使它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御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一个人格。

”[1](132)这个人格的承担者就是主权者,其余则为臣民。

(二)政体问题霍布斯认为,“国家的区别在于主权者的不同”。

“当代表者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国家就是君主国,如果是挤在一起的全部人的会议时便是民主国家或平民国家,如果只是一部分人组成的会议便称为贵族国家,再也没有其它政体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