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之我见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之我见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整合探究之我见
【内容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谁能把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应用到教育工作之中,谁就能抢占教育教学的制高点,增强教育的综合
实力,促进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的出现和应用,既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语文整合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经过几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对此项信息技术感触颇多。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使用中的优点,希望能够给众多接触多媒体教学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对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都是滔滔不绝,讲个不停,学生面对初中语文课本上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欣赏价值的精品,却是云里雾里,
难以领悟其魅力,不知老师所云。

而利用多媒体上语文课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学生可以通过幻灯片充分挖掘文章蕴含的美感,激发
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延伸教学空间,突破教学难点,把课
本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形象可感的东西。

1、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延伸教学空间
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层面。

如在学习《护钟》这一课时,我们在课前把《红旗谱》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借助影片,课文中那朱老忠那种护钟的果敢和刚毅的斗争气氛被电视中特定的环境再现了出来。

观看电影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了整体感知后,再来学习这一课,学生
对剧中人物如、朱老忠、冯兰祥等形象的认识和看法就更全面准确了。

所认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关注范围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在拓展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2、用多媒体教学能扩大课堂容量,加快课程进度,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我们能迅速地多角度展
示教学内容,而改变以往先板书、后空泛讲解的低效程序。

同时,在展示方式上一改过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图文结合体,使同
学们利用图片展示的鲜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记忆板书的重要内容。

同时,还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把林黛玉初进贾府拜见贾母、大舅父、二舅父的动态路线图展现出来,指导学生分别阅
读相关的语段,分析贾府宏伟的建筑、复杂的结构、讲究的布局、豪华的摆设,让学生由此探究背后所显示的贾家不同凡响的地位。

在学生阅读节选部分重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相关语段后,讨论探究作者的描写手法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而后在大屏幕上整体归纳显示,这样预计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两课时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3、多媒体教学可以营造恰当的情景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上用多媒体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可以让学生从视听诸方面接受与课文相关的教学信息,增加对课文的学习兴致,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了,因为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直接动力,是发展智力的活跃因素。

学生有了内在兴趣,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

所以教师如果用多媒体教学时能设置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重要。

譬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一课时,课前我先在多媒体上播放钢琴曲《春日寄语》,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一张张色彩绚丽的春天图画在大屏幕上自动翻页,学生在下面不时发出惊叹声,有的还小声说:“不知道春天这么美!”。

上课时我这样导入:同学们,刚才大家看到大屏幕上展示的色彩斑斓的春天图画,可以说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古往今来,写春的诗文数不胜数,而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对春天会有不同的感受。

今天我们来共同欣赏朱自清笔下的春又具有怎样的意味。

这样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在领略音乐与图画交织的情境之时,产生对春天的美好想像,学习热情倍增。

4、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历史画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江泽民总书记曾说过我们要“以德治国”,而学校正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基地,在授课过程中恰切地给学生灌输德育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语文教学过程针对那些富有爱国情感的课文,恰当地播放音乐、影片、图画、文字,可以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感悟到教材中的人格力量,让学生得到道德上的感化。

譬如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这一课,授课过程中我用多媒体把的中国大陆精美的繁荣图片展示给学生,在学生的赞叹声中,我把画面切换到中国台湾的图片资料及台湾和大陆同交的图片等一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中台本是同根生的事实,从而激发学生振兴国家的欲望。

5、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我们及时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们知道,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而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能力一直也是语文教师钻研的一个重点。

其实写作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不断尝试和修改,而在传统的作文辅导课上,教师往往只能读一读优秀的或是差的文章,然后让学生来品评,但是后面的读完了前面的学生也忘得差不多了,只能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评论是不大可能了,一堂课下来,收效其微,效果可想而知。

采用多媒体后可以改变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方式,一般我们的作文是两周写一次,教师有时间可以把优秀的或差的文章各1—2篇输入电脑,上课时在屏幕上逐段显示“例文”,引导学生发现“例文”中的问
题,各抒己见,师生一块讨论,共同修改,在“改”中逐渐体会要领,把改后作文与原文对照显示,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修改的效果,“原来我也能写好”的成功体验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此外用多媒体教学还有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等好处,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堂不再是靠单纯的语言文字传输知识,而是融合了优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

6、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教学素材范围涉及面广,除了学生常见的小说、诗歌、散文、文言文之外,一些科技性说明文、古今戏剧、哲学论文等也有选裁,而在学习一些内容相对来说较为陌生或比较抽象性的文章来说,要让学生接受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转变这种状况。

譬如《神奇的极光》这篇科技文要求学生学过之后把握激光的特点及形成原理,掌握相关的说明方法,但是对于没有见过极光的学生来说,光靠接触书本上的文字描述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用多媒体教学,把极光千姿百态的形状及色彩在大屏幕上显现,教师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极光幔、极光弧、极光卵等等,学生就觉得不是那么抽象了。

而对极光形成的物理性描述,仅凭书上的静态文字记叙也不好理解,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动态性的画面,把极光的形成与电视图像的形成进行对比说明,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就是其表现特征之一,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的信息课素质,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只有这样,“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才会开得更加娇艳。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教育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伊为民
4、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
5、《新课程语文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作者:余文森郑金洲
6、《走进新课程》
7、《中国教育报》
8、《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