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过滤、蒸发及SO42-的检验一过滤和蒸发1.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
(1)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滤纸等。
(2)在进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②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液体的液面略低于滤纸的边缘;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靠到玻璃棒上;玻璃棒的底端应轻靠到漏斗三层滤纸一侧;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到烧杯的内壁上。
2.蒸发——是指给液体加热,使液体受热汽化,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物质的方法。
蒸发可得晶体,蒸发也用于浓缩溶液。
(1)主要仪器: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玻璃棒。
(2)在进行蒸发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②加热到蒸发皿中剩余少量液体时(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③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引起蒸发皿破裂。
如果一定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放在石棉网上二粗盐的提纯1.不溶性杂质除去粗盐提纯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1)上述各步实验操作的名称依次为;;。
(2)上述各步实验操作中均使用了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3)用上述方法提纯后的食盐中还含有的杂质是。
答案(1)溶解过滤蒸发(2)搅拌,加速溶解引流搅拌,防止液滴飞溅(3)可溶性的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等2.可溶性杂质的除去若要除去粗盐中的下列杂质,则应加入什么试剂?把试剂的化学式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入下表。
1.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原理2.加试剂的先后顺序为使杂质离子完全除去,要加入过量的试剂。
后续试剂要能够将前面所加过量的试剂除去,由此可知Na2CO3溶液要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通常加入试剂的几种顺序为(1)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盐酸;(2)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盐酸;(3)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盐酸。
3.沉淀的洗涤(1)洗涤沉淀的原因:过滤完毕,过滤器的固体表面总是残留部分母液。
(2)洗涤沉淀的方法: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刚好浸没沉淀,让水流下,直到固体表面洗涤干净为止(洗涤2~3次)。
(3)沉淀是否洗涤干净,检验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相关试剂后观察现象。
(4)若滤液浑浊,应继续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内部资料,只供蒋有华班上内部使用,严禁外出三Cl-和SO2-4的检验氯离子: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硫酸根:盐酸酸化的氯化钡第2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一蒸馏(1)蒸馏实验原理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汽化,蒸气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
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可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实验仪器装置指出图中序号所示各仪器的名称蒸馏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的作用: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的反应容器,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冷凝管——用于冷凝蒸气使之成为液体;牛角管又叫承接器——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锥形瓶中;锥形瓶——用来接收冷凝出的液体。
(3)实验注意事项①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的顺序。
②气密性检查连接好装置,在冷凝管的出口处接一橡胶管,并将橡胶管插入水中,将烧瓶微热,水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到室温,橡胶管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③用水作冷却介质,将蒸气冷凝为液体。
冷凝水的流向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即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④加入碎瓷片(或沸石)是为了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暴沸。
2.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操作(1)检验Cl-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HNO3和几滴AgNO3溶液,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自来水中含有(2)蒸馏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后,收集蒸馏水。
(3)再次检验Cl-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HNO3和几滴AgNO3溶液,试管内无沉淀。
说明制得的蒸馏水不含归纳总结1.蒸馏实验装置的改进当用蒸馏的方法分别获取几种沸点不同的液体时,应该用温度计控制收集沸点不同的馏分,装置改进如下:说明(1)温度计的液泡(水银温度计的液泡又称水银球)不能浸入液体中,应放于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精确地说,温度计的液泡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2)制取蒸馏水时可以不使用温度计,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加热至沸腾即可,可以不通过温度计控制。
2.Cl-的检验方法(1)试剂: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2)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3)以氯化钠为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
2.工业酒精是含水约4%的液态乙醇,向工业酒精中加入生石灰,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乙醇:CaO+H2O===Ca(OH)2。
要在实验室中将工业酒精转化为无水酒精。
请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可采取的分离操作是。
(2)在你选择需要加热的实验方法中,需要的玻璃仪器除酒精灯外,还有。
(3)在该方法的实验步骤里,紧挨加热之前的操作是,并且对此要注意的问题是。
答案(1)蒸馏(或过滤)(2)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3)接通冷凝管中的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解析生石灰为固体,酒精是液体,可用过滤,最好用蒸馏。
二萃取和分液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加入的溶剂内部资料,只供蒋有华班上内部使用,严禁外出称为萃取剂。
(2)分液、;把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实例——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归纳总结1.分液漏斗的使用和检漏方法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若漏液可在活塞上涂少量凡士林。
检漏方法: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放正后把瓶塞旋转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2.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点性质(1)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2)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它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3.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1)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造成危险。
(2)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以防液滴飞溅。
(3)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时,要注意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出时及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注意不能让上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
3.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的碘水。
现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
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 mL碘水和15 mL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上的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F.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A→G→→E→F。
(2)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3)能选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4)已知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能不能用酒精来萃取碘水中的碘:(填“能”或“不能”),其理由是。
答案(1)C B D H(2)使漏斗颈末端紧靠烧杯内壁;及时关闭活塞,不要让上层液体流出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进行E操作时,漏斗内的液体能顺利流出(3)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并且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大得多,碘与CCl4不反应(4)不能酒精和水可以互溶,碘溶于酒精中所形成的酒精溶液与水无法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用符号n 表示。
“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为专用名词,不可任意加减字,既不是物质的质量,也不是物质的数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内部资料,只供蒋有华班上内部使用,严禁外出二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1、通过上表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12 g 12C所含的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
2.试通过计算,填写下表:通过上表计算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6.02×1023个微粒(1摩尔)的质量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其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摩尔质量)。
归纳总结1.阿伏加德罗常数(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0.012 kg 12C所含的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个,用符号N A表示。
(2)物质若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个微粒,其物质的量为1 mol。
(3)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N A,约为6.02×1023mol-1,其单位是mol-1。
2.摩尔质量(1)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符号M表示,单位是g·mol-1。
(2)上表中1 mol各物质的质量各不相同,但在数值上分别(近似)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H+的质量是1 gB.H2的摩尔质量是2 gC.1 mol O2的质量是32 g·mol-1D.1 mol Na+的质量是11 g答案A解析 1 mol H+的质量是1 mol×1 g·mol-1=1 g,A正确;H2的摩尔质量是2 g·mol-1,B不正确;1 mol O2的质量是1 mol×32 g·mol-1=32 g,C不正确;1 mol Na+的质量是1 mol×23 g·mol-1=23 g,D不正确。
理解感悟(1)质量的单位是g,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进行概念辨析时要注意这点。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2)对具体的物质,其摩尔质量是确定的,不随物质的量的多少而变化,也不随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三关于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1.3.01×1022个O2的物质的量是0.05 mol;2 mol H2O所含的分子个数是1.204×1024个,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4 mol。
2.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1,24.5 g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3.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mol-1,1.5 mol氢氧化钠的质量是6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