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选择题错因分析诊断及其解决对策错题举例一:(2008年广东,17)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
世界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30°附近B.南北纬4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南北纬80°附近错题举例二:(2010年广东文综,9)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A. 导致气候变暖 B. 引发草场退化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 增加土壤肥力错题举例三:(2009年广东文基,38)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
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北方比南方光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错题举例四:(2009年广东,5)与广东某特大城市相比,北京城市公路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地质条件B.水文条件C.土壤条件D.气候条件错题举例五:(2008年广东,13)我国持续增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广东卷的选择题试题情景信息类型比较单一,虽说有一些新颖图表,但文字信息类为主的试题却较常见。
组题方式虽有串题(题组),但单个表现的试题为数很多。
广东省的选择题的命题取向与原则与安徽卷是有明显差异的,作者查阅了2011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的,样题中的选择题是清一色的以图表信息为主的,能够说题题有图表,无图不成题,15题选择题的样题中竟无1题广东题。
当然,富含新颖地图、景观图、表格的广东高考题仍值得其他省区备考借鉴。
2、(自然)地理的过程和原理在不同尺度的区域中迁移使用类的试题错误频率高。
准确解答这类问题不但要熟练透彻掌握重要过程和原理,还要求考生具备熟悉的区域特征和较高的空间想象水平。
错题举例六:(2008年四川延考卷1,2)图1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地区低压的槽线,完成1~2题。
1.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则槽线西北和东南的风向分别为A.西北、东南B.西北、西南C.东北、东南D.东北、西南2.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该类槽线夏天出现在我国华北地区时,最可能出现A.暴雨和冰雹天气B.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C.连绵的阴雨天气D.干热风(焚风)天气这组试题通过表现抽象的局部不完整图,来考查等压线、锋面气旋与天气的关系,风向的绘制等主干知识与技能。
该题还隐含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水平,具有一定的难度,两个小题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并列式,第1题出错很容易导致第2题出错。
错题举例七:(2009年四川文综,4-6题)图2是沿36°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5. 相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准确的是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B.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A. 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准确解答这个题组,首先必须依据题干文字36度纬度和坐标曲线图中的经度及气温的数值及变化等信息判断出图示气温曲线反映的是北纬36度北美洲大陆东西各点7月的气温分布状况;其次熟练调动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的影响因素,等温线的判断法则等知识和原理;然后结合坐标曲线图的识别、对比、分析,最后选出准确选项。
该题的知识综合性强,考生需要了解该地的区域特征和基本的空间定位水平,难度较大,一不留神,就容易出错。
错题举例八:(2008年宁夏文综7-9题)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
读图3,完成7~9题。
7、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A、M地B、N地C、P地D、Q地8、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洋流D、距海远近9、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游牧业该题组为地理学科内综合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析等主干知识,堪称是系统地理知识和原理在区域中应用的经典好题。
试题情景材料为区域地形图和人口密度图,考生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判读该地是英国中南部地区,然后通过读图、识图、析图,调动降水和人口分布等影响因素答出此题。
3、教材版本(次)和教材内容差异导致的易错试题。
错题举例九:(2009年上海7-9)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7.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8.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 东非大裂谷B. 日本列岛C. 阿尔卑斯山脉D. 落基山脉9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理解①海陆间水循环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D.①③错题举例十:(2008年上海,20)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带海拔高度降低A. ①④B. ②③C.③④D. ①②错题举例十一:(2009年广东理基70).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线称为雪线,山岳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制约。
相关冰川与雪线,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雪线的高度是变化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B.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变化的C.雪线高度以上,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D.一个地区如果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教材版次不同,主干知识的选择差异,对于同类主干知识的表述差异,试题情景陌生,解题的干扰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错误频率会增大。
4、图像信息复杂,考点综合性强,题型与平常训练不吻合的试题,容易出错。
错题举例十二:(2010年江苏,19-20)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19~20题。
错题举例12.JPG (12.47 KB)2011-5-31 14:5219.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准确的是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20.对山体位置的判断,准确的是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该题组试题情境表现坐标式垂直带谱图,图例繁多、复杂,涉及的方位转换和空间位移较多,考查具有一定难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的影响因素,需要中国地理区域知识作为铺垫,该题组对于信息的提取、筛选要求较高,且为双项选择题,而平时训练是单选题,故稍不留神,不是错选就是漏选。
5、知识和原理跨度极大,综合性强,图像高度抽象概括的创新题,与平常套路迥异的经典题易错。
错题举例十三:(2009年安徽卷,31-32)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持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
图4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
完成31-32题。
3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3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错题举例十四: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有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
图10北太平洋沉积物种中石英含量分布。
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A 、北美西部荒漠地区B 、日本东侧海底火山C 、亚洲内陆荒漠地区D 、北美西侧海底火山3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A 、大气环流B 、大洋环流C 、水循环D 、岩石圈物质循环这两组试题均站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教材高度和框架下,紧扣水平立意的命题思路,以整体性的视角来考查考生对于自然地理的核心过程和原理的理解、使用、迁移水平。
立意高远、设问清晰、材料新颖,个别试题虽存有一些争议,仍堪称经典好题。
这类试题因为不落俗套,超越了平常复习备考的难度要求,很多学生(含优秀生)初次面对茫然无措,容易出错。
6、试题情景信息以景观图类为主的选择题较易出错。
错题举例十五:(2010年全国文综Ⅱ卷)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错题举例十六:(2010年北京文综卷1,2)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分别是A.①和② 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错题举例十七:(2010年山东文综卷7,8)图4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象。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
读图回答7~8题。
7.比较两幅形象,可判读和分析出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相关8.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景观图的复印常常比较模糊,清晰度不够,平时的各类教学检测和训练景观图类信息采用的偏少,景观图与真实物体之间的相互转换训练很少,考生头脑中难以建立相关表象,一旦遇到相对陌生的景观图,容易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