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小技巧总结
一、自然地理部分
1. 短距离内,降水和温度发生明显变化,选地形
2. 热=上升气流=低压=气旋=阴雨=温差小=等压线向下弯曲
3. 冷=下沉气流=高压=反气旋=晴朗=温差大=等压线向上弯曲
4. 东西方向=沿海向内陆规律=水分
5. 南北方向=赤道向两极规律=热量
6. 锋面过境时:温度、天气、风向风速、气压变化大
7. 冷锋锋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所有锋面冷一团一侧降水
8. 东南季风(太平洋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 西南季风(印度洋季风)成因
主要原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次要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0.在赤道附近的澳大利亚西北部、非洲、中美洲、东南亚、台湾海峡都有“移动季风”
11. 干旱地区,阴坡植被多于阳坡(阴坡蒸发小,水分损失少)
12. 等值线,凸高则低,凸低则高
13. 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14. 等值线越密集,变化越大。
(等高线密集,落差大;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压线密集,风力大)
15. 等高线,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16. 河流一定形成于谷地,所以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一定相反
17. 河流两侧等高线数值相等
18. 可视问题:连直线,找凸点
10. 等值线高差计算:
20. 全球等温线:7月陆北,1月陆南
(全球陆地等温线:7月向北弯曲,1月向南弯曲)
21.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
22. 渔场成因1:离岸风形成上升补偿流
(秘鲁渔场、本格拉渔场、索马里渔场、西澳大利亚渔场、加纳利渔场)
23. 渔场成因2:寒暖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舟山渔场)
24. 水资源包括:浅层地下水、淡水河流湖泊、高山冰雪融水(雨水、海水、深层地下水、冰川都不是水资源)
25. 河流的水文特征(微观):量汛沙冰凌断差
26. 河流的水系特征(宏观):程支系域形外流
27. 大坝水库建在峡谷、盆地出口处,工程量小难度低,集水面积最大
28. 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下蚀、溯源侵蚀=V型谷
河流下游=落差小流速慢=堆积作用强=侧蚀=U型谷
29. 冰川地貌=U型谷=峡湾、冰斗、角峰、冰蚀湖、冰蚀平原地貌
30. 形成绿洲位置:地势高形成于三角洲,地势低形成于冲积扇
31. 正午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
32. 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H=90°)向南北递减
33. 夏半年(3.21-9.23)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34. 冬半年(9.23-3.21)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35. 北极星高度角=当地纬度值
36. 夏半年(3.21-9.23)全球越向北昼越长,越向南昼越短,北极出现极昼
37. 冬半年(9.23-3.21)全球越向南昼越长,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出现极昼
38. 日界线解题关键:算出0时是多少度
39. 上升补偿流一般为寒流
40. 山麓=山脚,但海拔不一定低(喜马拉雅山北侧山麓5000米)
41. 稀树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萨瓦娜气候
42. 西风(30°-60°)力量强,(表现:北大西洋暖流是最强洋流、冬季副极地低压明显偏北,新疆准噶尔盆地水汽多,天山北侧为迎风坡,南半球西风带被称为“杀人西风带”
43. 地球无风带:赤道0°地区,30°副热带高压地区
44. 地球大风带:30-60西风带
45. 赤潮产生条件:农药化肥排入河流,水域封闭,温度高,降水少,蒸发强
46. 酸雨=有色金属冶炼=SO2=南方(江西湖南)
47. 全球变暖=CO2=CH4甲烷=全球普遍升温(有些地区降温)=高纬地区粮食增产,低纬地区粮食减产
46. 欧洲西部气温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强,全球变暖导致高纬地区冰川融化,使暖流量减弱,导致欧洲西北部降温
47. 臭氧层空洞=氟氯烃、氟氯昂=南极地区影响大=在逐步恢复中
48. 雾云露霜雨成因:温度低,有水气,地形封闭,无风
49. 雾霾成因:汽车尾气、工程废气、工地扬尘、农村燃烧秸秆,无风,干燥,地形封闭,大气稳定有逆温
50. 防台风措施:生物措施(防护林)、工程措施(沿海堤坝)
51. 治理沙化措施:生物措施(恢复植被)、工程措施(沙障、防护墙,固沙与拦沙相结合)
52. 同一纬线上,越东地方时越大
53. 凌汛:河流有结冰期,由低纬流向高纬
54. 热量=熟制(一年几熟)=积温=生长期
55. 大陆西岸:三圈环流,大陆东岸:季风环流,组合在一起:大气环流,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56. 丰水期,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大
57. 四种降水类型:对流雨(热带)、锋面雨(温带)、台风雨(夏秋季沿海)、地形雨(山地迎风坡)
58. 背风坡少雨=下沉气流增温=焚风效应=雨影区
59. 四种岛屿类型: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沉积岛
60. 水深的湖泊、谷地一般是断层下陷形成:贝加尔湖、死海、三峡
61. 冻土:温度<0℃的土壤,东北有季节性冻土(夏季融化),青藏高原为永久性冻土(夏季<0℃)
62. 冻土会危害地基稳定,阻碍植被生长
63. 交通线与河流重合→山区谷地(判断地形的方法)
交通线与河流相交→平原
64.移动天气系统,不如移动点
65.谷地多夜雨,夜晚寒冷的山风下沉,使谷地暖湿气流抬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巴山夜雨涨秋池)
66.森林的环境效益
67.太阳能丰富因素:晴天多、纬度低、海拔高大气层稀薄
68.水能丰富因素:流量大、落差大
69.风能丰富因素:临近风源地(内蒙、东南沿海)、地形平坦山脉阻挡少、植被少摩擦力小
70.地热能丰富因素:板块交界处、多断层、地质活动频繁
二、人文地理部分
(一)、人口部分小技巧
1. 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高,原因是老龄化严重
2. 发达国家增加人口数量的措施,鼓励移民迁入效果>提高出生率
3. 中国的人口迁移,使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老龄化水平降低使落后地区城市化水平挺高,老龄化水平提高
4. 城市化包括:人口、地域、产业城市化
5. 三角坐标图读法:找左下、相加百
6. 当人口增长为0时,人口总量最大
当人口减少为0时,人口总量最小
7. 只要自然增长率>0,曲线上升代表增长加速,曲线下降代表增长减少
(一)、城市部分小技巧
1. 住宅区
①城市中用地规模最广泛的功能区(40%-60%)
②昼夜人流量变化最小
③早出(8:00)晚归(18:00)
④大城市出现分化
高级住宅区:临近郊区、科教区、环境优美(上风向、上游、风景区)低级住宅区:临近市中心、工业区、环境差(下风向、下游、铁路)
2. 商业区
①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广阔市场)、交通干道两侧(便利交通)
②昼夜人流量变化最大
③上午进(10:00)晚出(21:00)
④大城市出现中心商务区CBD,从事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
3. 工业区
①一般位于城市边缘,临近交通干道
②早进(8:00)晚出(18:00)
③对交通要求:城市外部交通(高速公路、铁路、港口、机场)
④部分无污染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市内部(食品厂、纺织厂)
4、逆城市化原因:①城市出现各种问题
②农村基础设施完善
③城乡间交通完善
(三)、农业部分小技巧
1. 商品率高→人口少
2. 生产潜力→可耕荒地面积
3. 平原地区修交通线建高架桥→保护耕地
4. 城市周边用地变化:粮食种植→园艺农艺→城市工业用地
5. 梯田农业、立体农业、基塘农业主导因素:地形
6. 种植、生长、收割、种植界限变化、熟制、生长期、积温→热量
7. 丘陵地形排水条件好,不适宜种水稻,适宜种植茶叶、烟草等经济作物
8、南半球、海南、热带→反季生产
9、西北地区→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10、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11、地形崎岖→立体农业、梯田农业
12、季风气候有利→雨热同期水热充足,不利→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多
13、地中海气候有利→夏季晴天多昼夜温差大,不利→雨热不同期,不利于作物生长
14、中国主要地区土壤类型
肥沃:东北黑土、四川紫土、长江中下游水稻土
较肥沃:华北平原棕土、黄土高原黄土
贫瘠:云贵高原红土、东南丘陵红土
最贫瘠:青藏高原高寒冻土、西北干旱地区沙质土
(四)、工业部分小技巧
1. 新能源的优势:可再生、无污染。
劣势:成本高、技术难、能量低、不稳定(传统能源优势区域,新能源少)
2. 人文地理有利影响:经济发展、增收就业(外汇)、相关产业发展、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能源结构优化
3. 工业污染风向判断(盛行风、季风区、最小风频)
三、区域地理部分
1. 美国大部地区气候为温陆,缺失温季
2. 俄罗斯多大河,但航运价值低
3. 东南亚中南半岛,山高谷深北高南低,与横断山脉相连
4.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西北地区灌溉农业、东南丘陵立体农业、东北大棚农业
5. 中国风能最丰富区域:内蒙古高原、东南沿海地区
(临近大风源地、地形、植被摩擦力)
6. 日本气候具有明显海洋性(成因、表现)
7. 青藏高原:永久性冻土,东北地区:季节性冻土
8. 中国冬季风力量强于夏季风,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