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邹城方言的调查及研究汉语言文学4班赵欢222011308011220【摘要】邹城市是山东省济宁市的一个县级市,素有“邹鲁圣地”之称。
邹城方言,属中原官话蔡鲁片,流行于邹城及其周边地区,是山东方言的代表方言之一。
为了对山东方言有一个更细致具体的了解,本文通过邹城的地理历史状况、邹城方言的语言特点、邹城方言的典型示例等方面,关于邹城方言做一个整体的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邹城方言地理历史状况语言特点典型示例一、邹城及邹城方言的简介1.邹城的简介(1)邹城的地理简介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6°44′30"-117°28′54",北纬35°9′12"-35°32′54",地质属华北地台型,地势东高西低,地型分为低山、丘陵、平原、洼地、水面五种类型。
水系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40余条,绝大部分属季节性间歇河流,汛期有水,冬春干涸,源短流急,含沙量大。
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水热同步。
矿产资源丰富。
(2)邹城历史的简介邹城简称“邹”,古称“邹鲁圣地”,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是中国儒家学发源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诞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美誉。
夏代属九州徐州之域,为秦朝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初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2.邹城方言的简介(1)方言的简介方言,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方话”,它是通行于某一地点或某一地区的交际工具。
方言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任何民族语言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总是要分化出自己的方言的。
方言和共同语是兄弟姐妹的关系,是同一古老语言历史发展的结果。
(2)邹城方言的简介邹城方言,又称邹城话,属中原官话蔡鲁片,流行于邹城及其周边地区,是山东方言的代表方言之一。
邹城话在语音上与普通话颇为接近,大部分使用邹城话的人可以与说普通话的人自由通话。
邹城话语言朴素,直爽,在交流中简洁明快。
不过究竟是地域性语言难免粗俗,很容易被误解为骂人,其实不然。
因为山东人豪爽,不计较小节,直言直语,从来不打弯,所以山东很多地方的方言就是骂人的话,但是表面是骂人,话的真正含义却是感叹词或玩笑话。
二、邹城方言的语言特点1.音节方面(1)a.知照组、精组字,声母均读相应的舌尖前音。
b.中古日声母字今读作舌尖前音浊擦音[z].(2)区分尖团音。
即见组细音与精组细音发音不同。
见组细音颚化,精组细音不颚化而仍保持舌尖音的读法。
邹城话大部分区域能够区分尖团音,但也有部分区域不区分。
(3)入声字的读音与普通话差异较大。
整个邹城话区内,入声字都已经失去塞音尾,而归入舒声字。
在声调上,清入声、次浊入声字归入阴平,全浊入声字归入阳平,在全区内高度一致。
不少入声字韵母也与普通话差别较大。
主要有:a.曾摄、梗摄入声字,韵母一般为[ε ai ei],如百、则、客、德;b.宕江摄入声字,韵母一般为[yo io],如药、角、学;c.山摄入声字,韵母在有些地区为[ye],有些地区为[yo],如缺、雪、月。
(4)蟹摄、止摄合口三等非组,“非飞费肥肺”等字,大多发为[fi]音。
(5)知组、照组合口字,邹城话区有唇音读法。
分布较广的是将shu(音读为f音,如“书、水、双”读作“夫、匪、方”)。
2.声调方面(1)邹城方言的音调有四个。
如下表:普通话声调邹城话声调例字阴平 55 213 诗衣滴灭方开阳平 35 42 石棉什笛韩人上声 214 55 使椅等整古五去声 51 312 是第意六汗帽(注:阴平的起点和去声的终点实际上都不到2度,约在1.5度。
尤其年轻人的发音,大多将阴平发成前平后升的调型。
)(2)邹城方言有四个声调,却只有平直、曲折、下降三种调型,其中属于曲折性的有两个声调(阴平与去声),没有普通话中上扬的调型。
中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绝大部分归入阴平。
如:古清入归阴平一七不割撇节括血雪笔匹说黑铁答作恶削脚桌握德北刻色策积畜烛足曲旭古次浊入归阴平岳灭日列拉叶热烙绿律麦脉鹿录三、邹城方言的典型示例1.词语的分类举例(1)动物类:蝴蝴蜓(蜻蜓);绵绵虎子、盐面虎子(蝙蝠);长虫(蛇);蚂蚱(蝗虫);蝎虎子(壁虎)冬油子(蛐蛐,特指青色会叫的蛐蛐);刀螂(螳螂);姐聊、嘟了(蝉);姐了归、爬杈(蝉的幼虫);不各(鸽子);蛤(he)蟆(青蛙);疥蛤蟆(蟾蜍)。
(2)身体类:乐道(耳朵);肩膀头(肩膀);手脖子(手腕);决脖子(脚腕);各乐蹦子(脖子);各了败子(膝盖);各乐芝(掖窝,又做胳肢窝);手几几盖(手指甲);脚几几盖(脚指甲);大枚手指头(大拇指);二枚手指头(食指);小枚手指头(小指);倔和拉子(脚趾中间的部位)口拉水(口水);心脯肋子(胸);腚棰子、腚帮子(屁股);架巴络(身架)。
(3)时间类:清起来(清晨,早上);头晌午(上午);晌午顶(中午);过行午(下午);帮黑儿(傍晚);哄上(夜里);黑介(晚上);已爱里(昨天,又做燕儿里);前儿里(前天);大前儿里(大前天);面儿里(明天);过明儿里(后天);大过明里(大后天);头年儿里(年底之前)。
(4)生活物品类:趿拉板(拖鞋);搔(水桶);洋茄子、气茄子(气球,小的橡胶的气球);哗啦棒槌、花拉棒槌(一种手摇玩具);铅杯(铅笔,类似有毛笔、钢笔等,都读“杯”音);对子(对联);玻璃叉子(玻璃);叉子(簸箕);地排车(手拉的木车)。
(5)食物类:地蛋(土豆);洋柿子(西红柿);捻宁(煎饼);筛月(山药);匪(水);玉蜀黍(玉米);棉火(棉花)。
(6)处所类:茅子(厕所);屋当门(院子,门口附近的区域);灶户窝(烧锅房柴火的地方);锅门脸(烧柴填柴的地方);炕头(炕);灶笃(烟囱);屋山头(房子山墙一侧);场(读音“藏”,轧小麦、黄豆等果实的场所。
还可以用来堆放秸秆);映门墙(迎门墙);就地(地面);四戈旯子(四周)。
(7)数量词类:骨录(如“一骨录木头”);把棍(如“一把棍路”);匝(如“一匝”,即母指尖与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乎塌(如“一乎塌咸菜”);楞子(如“一楞子馒头”);一嘛嘎儿(如“一顶点儿);节骨(表示一段物品);嘟噜(如“一嘟噜葡萄”);提留(如“一提留礼品”)。
(8)其他名词类:坷垃头子(坷垃、土块);鼻个渣(鼻屎);锅饹馇(锅巴);咯渣(疤痂);卜土(又做扑土,尘土);遑子、熊遑子(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二流子);笊篱(是用竹篾、柳条或铁丝等编织的用具,能漏水,用在水、汤里捞东西。
功能类似漏勺);分哥子(硬币);胰子(肥皂或香皂);兜兜(小孩吃饭时带的系带的围布)。
(9)动词类:干哕(yue)(恶心);罗罗的什么(你说的什么,又做络络。
含义非常丰富);哕(呕吐);裂熊(拉倒);耪地、耪草(用锄头锄地、锄草);钯地(用钯将土地平整);蒋(读音“讲”,升调。
播种。
如蒋麦子、蒋豆子);硌场(轧场,使地面平整);藏猫圪儿(躲猫猫);哄、混、坑(骗,程度逐渐加重);揍饭(做饭);不揉、不甩、不耳(不理)。
(10)形容词类:好子勒(很好);北北地(接近与发誓,向别人证明自己。
又做呗呗哩);儿地啵(询问对方,类似让对方发誓。
如果说的是假的,就是儿子);恣个挠的(高兴,快乐);愕应人(讨厌);胡揉八扯(没实话);里行(hang)(处于某种状态,有某种感觉。
比如"干哕里行"、“冻里行”);卜土杠天(形容尘土飞扬,遮天蔽日);齁(味道非常重,如齁咸、齁甜等);憨巴子、憨宝子、儒勒子、二锅子、半吊子、不够头(形容人傻,办事不力。
常在嗔怒或朋友之间开玩笑用);不一艾(不一定);麻利地(快点儿);能豆子(较为聪明而幽默逞能的人);瞎叽歪(说不到正题);蔫啦糊地(性格比较慢,行动迟缓);思思维维(犹豫不决的人)。
(注:上述方言音节同举例用字,声调需参见上文“声调方面”。
)2.“熊”在邹城方言粗口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一个地方的方言特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粗口(即骂人的话),尽管不太雅致,但还是可以玩味的。
而“熊”,不知为何,在邹城方言粗口里占有重要地位。
(1)它可以作为一个名词。
首先,普通话里的“熊”指一种凶猛的动物是其基本义。
在邹城,“熊”还有其他指。
比如说一个人坏,就是“坏熊”或者“不是熊”;说一个人蠢,就是“憨熊”“蠢熊”“笨熊”;说一个人逞能,就是“能熊”“骚熊”;说一个人为老不尊,就是“老熊”;有疑问,常说“干(四声)熊”;即使是恋爱中女人们常说的“你真坏”,在邹城也可以又嗔又爱地叫对方“死熊”。
(2)它可以作为一个形容词,说一个人长得不好或不怎么样,就是“熊样”“熊人”;事情不好,是“熊事儿”;说某人霸道,是“熊气”;说某人欠打,叫“颠熊憨”;奇怪,是“出熊奇”。
“熊”可以用到自己不满意的任何字词的前面,以表示不满,例如“熊孩子”“熊爪子”、“看个熊书”、“干点熊活”……(3)它可以作为动词。
“熊”就是批评的意思,比如说“某位老师喜欢熊人”,做错了事就得“挨熊”。
(4)它可以作为一个后缀词。
具体什么作用和意思,恐怕连当地人也不太清楚。
比如,分手或是不干,就是“裂熊”;让别人离开,就说“滚熊”;气愤的时候还常说“奶奶个熊!”“日子过够了个熊了”。
(5)它也可以作为一个副词。
比如说人笨,可以说“熊憨熊”;说人逞能,可以说“熊能豆子”;说人胖,可以说“熊死胖子”;说事情不好,可以说“熊烂事”。
在邹城,骂一个人的词很多,常用的有熊、黄子、买卖、东西、玩意儿、货。
比如“他啊,不是什么好熊(黄子、买卖、东西、玩意儿、货)”。
当然,这是作名词的时候。
而“熊”还可以作为副词,放在那几个名词的前面,起修饰作用,比如,“你是什么熊黄子(熊买卖、熊东西、熊玩意儿、熊货)?”,还有,“那黄子不是个熊东西”。
(6)另外,在歇后语和俗语中,“熊”又和“狗黑子”联系在一起,比如“狗黑子打哈哈——净熊事”“狗黑子坐弹簧——颠熊憨”“狗黑子玩火机——烧熊”、“狗黑子过河——木熊”等,还有“裤裆里抹鼻涕——充熊”(和打肿脸充胖子一个意思)。
【参考文献】①詹伯慧、李如龙、黄家教等,《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第二次印刷②王珊,《济宁方言连续变调的优选论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