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导学案及答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导学案及答案

《醉翁亭记》导学案
设计人:杨惠珍审核人:八级语文备课组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而”的作用,“然”的意义。

2、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段落层次,把握文章中心。

2、体会欧阳修的山水游记,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的特点。

【知识链接】
1、再说“记”。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

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
2、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3、写作背景。

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
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 39 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4、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一起来总结:
(1)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

全篇熔于一炉,表面上句句记山水,实际上句句记亭,句句记太守。

作者把自己的之情,含蓄巧妙地蕴藏在。

(2)全文以“”字贯穿始终,各部分都紧扣主旨,层层深化,逐步推进。

(3)文章结尾,作者用“”画龙点睛,点明“醉”与“乐”的统一关系,从而完成了文章主旨的表达。

文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你认为“醉翁之意”在乎,更在乎。

作者的乐,真谛在于。

(4)本文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5)、如果给每一段加上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中都有一个“亭”字:点出亭──────
如果小标题中含有“乐”字,该怎样归纳呢?
──────醉归之乐
阅读理解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
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
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按要求在文中用“”勾画。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

(2)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

3、归纳第②自然段的段意:
4、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
...概括层意:、、、
;其中核心为。

5、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
7、第④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8、《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案
4、(1)游玩宴饮、与民同乐写景、叙事、抒情,表面上句句记山水,实际上句句记亭,句句记太守。

欣慰和悲苦,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和游乐气氛的渲染上。

(2)“乐”
(3)“醉能同其乐”,山水之间,一州之百姓,与民同乐。

(4)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5)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
山水之乐──赏景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醉归之乐
阅读理解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
(2)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写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游山之乐无穷。

4、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
...概括层意: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为太守醉。

5、( C )。

6、仕途失意,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排遣内心郁闷;但壮志未酬,不禁发出游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慨叹。

7、第④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8、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