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

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


欧阳修因支持韩琦、范仲淹等人的革新运动,遭到保守 派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后,欧阳修被贬到滁州。《醉翁亭 记》就是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的。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 政治,大力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而 且滁州又有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些都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 但是当时的北宋王朝政治昏暗,奸邪当道,有志改革图强的 人纷纷受到打击,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 长,这又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
注释: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回,回环,曲折环绕。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坐落在高处。
原文:环滁 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
而深秀者,琅琊也。
注释: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环,环绕。 诸:各个,众。 尤:格外。 蔚然:茂盛的样子。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
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树木繁茂幽深秀 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原文: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11 醉翁亭记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不仅有许 多秀美、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无数蕴含着深厚文化 的人文景观。安徽滁州的琅琊山上就有这样一座亭子, 因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而声名远播。让我们循着先生的 记述,作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 听先生的心音。
1.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重点)
8.而:而年又最高 连词,表递进 日出而林霏开 连词,表顺承 朝而往,暮而归 连词,表修饰 溪深而鱼肥 连词,表并列 而不知人之乐 连词,表转折
(三)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3.山行六七里 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4.杂然而前陈者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面前 5.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5.名: 名之者谁 命名,动词 有仙则名 出名,动词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动词
6.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动词 云归而岩穴暝 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上来,动词 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动词
7.乐:山水之乐 乐趣,名词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欢乐、高兴,形容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第一个乐:以……为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第二个乐:乐趣,名词
(二)一词多义 1.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形容词 佳木秀而繁阴 草木茂盛,形容词 2.环:环滁皆山也 环绕,动词 如鸣佩环 玉环,名词 环而攻之而不胜 包围,动词 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坐落在高处,动词 临溪而渔 在……旁 把酒临风 对着,动词
4.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名词 与君离别意 情意,名词 目似瞑,意暇甚 神情,名词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读一读字音
chú
环滁
láng yá
琅琊
míng
岩穴暝
chán
潺潺
liè
酒洌
zhé

zhòng
射者中
二 写一写字形
yǔ lǚ( 伛 偻 ) 阴yì( 翳) 林hè( 壑 ) 野sù( 蔌 )yì( 弈 )者胜 gōng( 觥 )筹交错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香花;今义:芳香 2. 至于负者歌于途 古义:背着东西的人; 今义:失利的一方 3. 颓然乎其间者 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4.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五)成语积累 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相 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2.峰回路转:山峰、道路迂回曲折。现在常比喻事 情经历挫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3.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显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4.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5.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 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 ……也:表判断。
山之僧智仙也
……也:表判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表判断。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者……也:表判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饮少辄醉 省略主语“太守”,即“太守饮少辄醉”。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两个“之”字的后面都省略了介词“于”, 即“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2. 了解写景顺序,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难点)
3.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 翁,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 忠公,吉州吉水(今属江西省)人。北宋 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 领导者。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 撰《新五代史》。代表作有《朋党论》《 醉翁亭记》《秋声赋》《卖油翁》《采桑 子》《踏莎行》《蝶恋花》等。
记的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 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
的散文体裁。
“六一居士”名号的来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 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 一乎?”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六)名句积累 1.环滁皆山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 人游也。 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景之醉
导思1.从第①段中找出奠定 全文的感情基调的句子,说 一说醉翁亭所在地琅琊山有 着怎样醉人的山景。
3.倒装句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于两峰之间”为后置状语,应在“泻出”的前面, 即“于两峰之间泻出者”。
负者歌于途 “于途”为后置状语,应在“歌”的前面,即“负者 于途歌”。 行者休于树 “于树”为后置状语,应在“休”的前面,即“行者 于树休”。 醒能述以文者 “以文”为后置状语,应在“述”的前面,即“醒能 以文述者”。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