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 PPT课件
• 超声常用术语
• 器官性质:囊性、实性;良性、恶性 器官外形:圆形、椭圆、梭形、豆形…… 器官位置:肋间第X肋、剑突、心尖、锁骨 上、耻骨联合……
• 边界回声 强边界回声:结石、囊肿壁钙化 高边界回声:肝血管瘤、肾上腺囊肿 低边界回声:肝癌、前列腺癌 无边界回声:肿瘤无包膜或边界回声亮度 与肿瘤内部回声相同
• 超声常用术语(5) 动态聚焦:通过延迟变化连续改变焦距和焦平面,用于提 高横向分辨力。 动态范围:允许接收回声信号幅度的变化范围,单位为分 贝(dB)。 可变孔径:随距离的增加,分段增加接收回声的晶片数 (孔径大小),以改善近场分辨率。 扫描线束:组成每幅图像的线数,受帧数、最大探测深度、 声 声学造影就是将某种物质引入(靶)器官 或病灶内,以提高图像信息量的一种方法。 晚近,即利用微气泡造影剂经周围静脉注 入后得到的后向散射信号进行谐波成像 (以二次谐波为主),显示了良好的应用 前景。
(四)介入性超声的应用 介入性超声包括内窥镜超声和术中超声。如超 声引导下肝囊肿、肾囊肿的介入性治疗等均有 较大的实用价值。 二、超声诊断技术的新进展 (一)二维超声成像技术
声影
• 声影指在常规DGC正补偿调节后,在组织 或病灶后方所演示的回声低弱甚或接近无 回声的平直条状区。声影系声路中具较强 衰减体所造成。高反射系数物体(如气体) 下方具声影; 高吸收系数物体(如骨骼、 结石、瘢痕)下方具声影。
后壁增强效应
• 声束在传播过程中必然随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其衰减, 但设计师为使声像图显示深浅均匀、可比,故必须加入深 度增益补偿(DGC)调节系统。后壁增强效应是指在常规 调节的DGC系统下所发生的图像显示效应,而不是声能量 在后壁被其他任何物理能量所增强的效应。 DGC调节使 与软组织衰减的损失一致时,获“正补偿”图。而在整体 图形正补偿,但其中某一小区的声衰减特别小时,例如液 区,则回声再此区的补偿过大,成“过补偿区” ,其后 壁亦因补偿过高而较同等深度的周围组织明亮得多,名后 壁增强效应。此效应常出现于囊肿、脓肿及其他液区的后 壁,但几乎不出现于血管腔的后壁。有些小肿瘤如小肝癌、 血管瘤的后壁,亦可略见增强。
• 内部回声:由反射和散射而来的 强度:强回声、中等回声、弱回声、无回 声 光点粗细与均匀性:分布均匀或不均匀 内部结构:实性、液性、蜂窝状、钙 化……
• 后方回声 增强效应:声衰减系数低 声影:声衰减系数高 扩散或收拢
• 比邻关系 超声常用术语(1) 穿透:声波通过界面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介质 散射:声波朝多个不同方向的反射、折射和反射 频散:声速随频率变化 衰减:在介质中传播时声能量减少 旁瓣(Side Lobe):合成声场中,主方向或目标 方向以外发生的声束。
二维超声成像技术通称B型超声,是超声诊断 方法中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现代超声的主体 部分。诸如全数字化省属形成技术和信号处理 技术的进展,大大提高了图像的分辨力,减少 了斑点噪音,还提高了信/噪比,使其能获取到 更弱的组织信号。
(二)双功能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
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可以实时地为 临床提供解剖断层形态和血流动力学信息。 脉冲多普勒和连续多普勒技术仅能提供一 维的血流信息和参数,而彩色多普勒血流 成像则能进行实时二维血流成像,形象而 直观的现实血管的形态、血流的方向、流 速和血流的性质(层流或湍流)。
多普勒频移:因多普勒效应产生的超声波频率的 变化数值。 频谱(Spectrum)分析:不同时间、速度目标点 的集合。 脉冲波(PW):间歇发射调制脉冲的方式。具有 深度定位能力。 连续波(CW):连续发射和接收多普勒效应信号, 测速范围大。但没有深度分辨力。
• 超声常用术语(4) 探头(Probe):超声诊断仪上,包含发射、接收信号的 换能器及附属。 线阵(Linear):晶片以直线排列,直线扫描,获得方形 图像。 相控阵(Phased):晶片与延迟元件连接,改变相位差 异,使声束偏转做扇形扫描。 凸阵(Convex):晶片以凸弧形排列,依次发射和接收 超声。
超声的几个常见的专有名词
• 侧壁失落效应 • 大界面回声具明显角度依赖现象。入射角
较大时,回声转向他侧不复回探头,则产 生回声失落现象。回声失落时此界面不可 能在屏幕上显示辨认。囊肿或肿瘤其外周 包以光滑的纤维薄包膜。超声常可以清晰 显示其细薄的前后壁,但侧壁不能显示。 此由于声束对侧壁的入射角过大而致使侧 壁回声失落。
• 超声常用术语(2) 近场:声源附近,声压与质点速度不相同的声场。 远场:声源远处,声压与质点速度相同的声场。 声窗:具有良好透声性能的介质,如水囊。 回声(ECHO):从被检测体发射返回的超声波。 形成图像的原始信息。 深度(Depth):18-24cm 。
• 超声常用术语(3) 多普勒效应效应(Doppler):声源与观测目标之 间声传播的距离,因观测 目标随时间变化而导致声音频率改变的现象。
• 在CDFI彩色图像显示下,同时能够以频谱 方式记录血流信号;通过脉冲式多普勒距 离选通门,对任意选定的血流区域取样, 则可取得该区域血流频谱图,更可准确地 进行有关血流参数的测定。 CDFI已广泛的 应用与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诊断。
• (三)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和多普勒组织成 像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它显示的参数 不是速度而是与血液中散射体大小相对应 的能量信号。其特点是克服了在常规CDFI 现实中对探测交的依赖性,同时也不会产 生Alias伪像,且血流相识的灵敏度较CDFI 高,有助于低速血流的显示,另外,因不 依赖于角度,故对血管的娴熟连续性好, 特别是对微小血管和盘曲迂回的血管,能 显示完整的血管床或血管树,对观察血管 的形态的血流的丰富程度亦具有更大的优 越性。
(五)内腔超声
(六)三维超声成像
探头的种类与功能
• 探头即超声换能器,分电子扫描式和机械 扫描式。电子扫描式包括线阵型、凸阵型 电子相控阵型。电子线阵型近区视野较大, 容易观察脏器之间的关系,但操作不方便, 且需较大“声窗”不宜作肋间探测。凸阵 的扇面扫查具有较大的近区视野,远区视 野更大,探头与体表接触面较线阵为小, 操作方便,适于肋间和盆腔部分扫查。在 腹腔脏器检查中最为通用。
• 超声影像诊断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超声图像诊断是形态学表现为依据的。因
此,它的基础是研究人体正常解剖学、病理解剖 学、形态学改变以及由病变所致的组织升学的变 化及其与图像上的联系,从而有助于做出病变的 定位于定性诊断。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促使超 声从形态学诊断上升至“形态-血流动力学”联合 诊断,以促使确诊率更进一步提高。 • (二)功能性检测(生理性诊断) • 所谓功能性检测,就是研究某些脏器和组织的生 理特点在声像图上或超声多普勒图上的规律性变 化。如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双功系统对心脏收缩 与舒张功能的测定,对胆囊收缩及胃排空的评价, 以及对卵泡发育过程的监测等。
第一节超声基础
概论
• 一、超声影像诊断学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 超声影像诊断学属于医学影像学的范畴,是一门边缘学科。
它吸收了当今电子学和生物工程学上的最新成就,以人体 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来获取活体器官及组织 的断面解剖图象、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并与临床医学密 切结合,从而诊断人体疾病。它系继X线之后成为临床可 以直观的显示人体内部器官结构和形态的又一重大技术进 展。近年来,超声影像发展极为迅速,并与X-CT、核素 成像(E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构成了当今四大现 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科,在临床医学中占中有重要的地位。
• 超声常用术语(6) 分辨力:包括对比和空间分辨力,后者又 包括横向、纵向(深度)、厚度分辨力。 滤波器:对频率成分起通过或断开的作用。
帧频数(帧率):单位时间(每秒)内成 像的幅数。 实时图像:帧频数大于每秒24幅。受扫描 角度、线数、深度、声速和扫描系统的制 约。
• 组织多普勒成像(DTI)即心肌运动速度的 彩色多普勒显像,它是从运动的心肌中采 集多普勒的频移信息,删除血流信息后, 用彩色多普勒编码心肌的运动,并可采用 速度方式、加速度方式和能量方式图显示。
• 超声声学造影
新型造影剂(Carisomes)经静脉注射后, 能被肝、脾淋巴结的网状内皮系统摄取, 是指器官的所有正常部位摄取了造影剂后 使其组织成像对比增强,而肿瘤部位因未 能摄取而呈分界明显的负性区,在实验中 已能发现肝脏的小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