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商法ppt
第九章 海难救助 是运输关系?是船舶关系?是海上 发生的债权关系,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与船舶有 关的债权关系。 第十章 共同海损,既一种海上运输中发生的关系, 又是一种与船舶有关的债权关系; 第十一章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 不一定是一种运输关系 ,但可以说是一种与船舶有关的债权关系。 第十二章 海上保险 包括船舶、货物、责任保险,不 一定是运输关系,但应是与船舶有关的债权关系。
• 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1条的规
定,可将海商法定义为“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 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二、Subject matter of maritime law
(一)海上运输中发生 的特定社会关系
有关海上运输的 合同关系
因海上侵权产生的 法律关系
因海上特殊风险产 生的法律关系
(二)与船舶有关 的特定社会关系
三、船舶的性质
(一)船舶是物,但做拟人化处理 (二)船舶是动产,但有时做不动产处理 —船舶是动产或是不动产?
《物权法》第2条:“本法所称物,包括不动产和动产。” 不动产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定着物 动产则指不动产以外的物
结论: 船舶是动产
(其物权变动,应当适用《物权法》第二章第二节第23条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 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 Doctrines and legal theories
英美法系国家承认的渊源。
四、Scope of application of CMC
(一)空间效力:《海商法》第四章只适用于国际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CMC第2条);第五章第117条 只适用于国际海上旅客运输;其他各章适用于沿海 、国际水域,并有条件地适用于与海相通水域(第 165条、第171条)。 Case2
二、船舶物权的客体
(一)船舶的概念 广义上的船舶:水上移动装置 狭义上的船舶: 海商法定义的船舶 《海商法》第3条: “本法所称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 装置,但是用于军事的、政府公务的船舶和 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一)船舶的概念 广义上的船舶:水上移动装置 狭义上的船舶: 海商法定义的船舶 《海商法》第3条: “本法所称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 装置,但是用于军事的、政府公务的船舶和 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案例1: 船舶触碰码头,码头方多次致函(每隔两三个月一次)要求 船方赔偿损失,船方未予积极反映,无奈之下码头方在船舶 触碰码头之后的第25月向船方提起诉讼,船方辨称起诉已过 2年诉讼时效,请求法院驳回码头方的诉讼请求。船方的理 由是:双方因船舶触碰码头而产生的关系属于《海商法》第 一条规定的“船舶关系”,因此《海商法》第267条的规定 可以适用,即单方致函要求赔偿不能导致时效中断。 此案适用《海商法》还是《民法通则》? 案例2: 一船受雇为航道疏浚单位在海上倾倒疏浚物,但倾倒在非法 定倾倒区,造成海洋环境与养殖物污染,受害人向船舶所有 人提出索赔,是否属于海商法调整?是否可以限制责任? 第207条(三)与船舶营运或救助作业直接相关的侵犯非合 同权利的索赔
• 《船舶登记条例》第5条 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应当向船舶登记 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船舶由二个以上的法人或者个人共有的,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 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船舶登记条例》第6条 船舶抵押权、光船租赁权的设定、转移和消灭,应 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我国不同学者的观点:
• 赵国玲《海商法概论》一书认为,海商法调整的对象是海 上运输中发生的以及与船舶有关的各种关系。 • 《法学词典》对海商法所下的定义为,海商法是海上运输 中调整船舶及其所有人与其他有关当事人之间关系的法规 总称。 • 司玉琢《新编海商法学》《海商法》等书认为,海商法是 调整特定的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海商法
硕士研究生课程 韩立新 教授 Tel:0411-8472 8505 E-mail:hlxwhy@
海商法的学习方法
学习海商法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三个基础,一个工具,最后才是海法。”
学习海商法的正确研究方法:
第一、既要防止从实务到实务,忽视理论研究 ;又要防止从理论 到理论,忽视海商法的实践特点 ; 第二、既要重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海事法 律制度中相互渗透和融合,又要防止机械地、生硬 地用大陆法理论去解释从实践中形成的特殊海事法 律制度。
(二)International Shipping Conventions 我国参加的国际海事公约:
1910年《船舶碰撞公约》
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议定书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1978年《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公约》及其议定书 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HK) 2001年《燃油公约》 1974年《海上旅客及其行李运输雅典公约》 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等
船舶管理: Register; Administration; etc.
《海商法》各章关系归属:
第二章 船舶 以船舶为客体的物权关系; 第三章 船员 船员的身份与船长的职责;与船舶有关的身份关 系; 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一部分:海上运输合同关系;一种运 输关系,同时也是与船舶有关的合同关系,因为海上运输是 以船舶为运载工具的。 第六章 船舶租用合同 以船舶为客体的债权/合同关系。 第七章一部分 船舶拖航合同;与船舶有关的合同关系。 第八章船舶碰撞 以船舶为致害工具的债权关系;
《海商法》调整对象的规定存在的问题: • 首先,《海商法》各章规定的法律关系往往既涉及海上运 输,也涉及船舶,如海难救助,既一种海上运输中发生的关 系,又是一种与船舶有关的债权关系。因此,从逻辑概念上 说,《海商法》第1条把“海上运输关系”与“船舶关系”并 列,是不科学的。 • 其次,“船舶关系”一词也不科学。 • 再有,因《海商法》第1条对“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 系”没有任何限定,使人容易误解一切与海上运输或船舶有 关的社会关系都为《海商法》所调整,从而发生争议。
船舶物权: Ownership of ships; 船舶的法律地位: Mortgage of ships; Nationality; Maritime liens; Flag; Right of Possessory cabotage, etc. lien of ships, etc.
船舶安全: Seaworthiness Conditions; Survey; Pilotage; Manning; etc.
《物权法》第55条: “国家出资的企业,由国务院、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 律、行政法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 资人权益。” 第67条: “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投到企 业的,由出资人按照约定或者出资比例享有资产收益、重 大决策以及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并履行义务。” 第68条: “企业法人对其不动产和动产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 章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结论:国家是企业的出资人,企业是船舶的所有人。
(一)相关法律规定 • 《海商法》第9条规定了船舶所有权变动模式,“船舶所有权的取得、 转让和消灭,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 人。” • 《海商法》第13条规定“设定船舶抵押权,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共同 向船舶登记机关办理抵押权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 《船舶登记条例》第5条 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应当向船 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船舶由二个以上的法人或者个人共有的,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 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船舶登记条例》第6条 船舶抵押权、光船租赁权的设定、转移和消 灭,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船舶是一种特殊的动产
(其物权变动,还需要适用《物权法》第24条的规定) 第24条 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 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三) 船舶是不可分物,但在保险时可有例外。
第二节 船舶所有权
一、一般规定 (一)Definition CMC 第7条:船舶所有权,是指船舶所有人依法对其船舶 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这一概念套用了《民通》中“财产所有权”的概念 。 《物权法》第39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 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国有船舶所有权问题:CMC 第 8条国家所有的船舶由国 家授予具有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的,本法 有关船舶所有人的规定适用于该法人。
第一章 绪论
一、Definition of maritime law(1)
各国的法律规定和学者观点: 《英国大百科全书》宣称,海商法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它 所调整的对象是船舶与航运(Ships and Shipping)。 美国学者认为,海商法是指有关海上立法、法院裁定和习 惯,特别是有关公海和可航水域的客货运输、船长船员的 权利义务、船舶所有权和船舶管理的规定。 波兰海商法规定,海商法调整有关海上运输的法律关系。 日本学者认为,海商法是关于海上企业、特别是海上运输 业的法律;它作为关于商业企业的商法的特别法,是以海 上企业为对象的。
(四)船舶所有权的消灭
1、船舶灭失,包括沉没、失踪、拆解等 2、船舶转让,包括赠与、出售及保险委付 3、船舶被法院拍卖 4、公法上的没收、征用、捕获,以及民法上的 混同、抛弃等。 海盗劫持是否属于船舶灭失?
二、船舶所有权、船舶抵押权的登记效力
(一)相关法律规定
• • 《海商法》第9条规定了船舶所有权变动模式,“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 消灭,应当向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海商法》第13条规定“设定船舶抵押权,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共同向船舶 登记机关办理抵押权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一元论 or 二元论? Case CMC第26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