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去湿的偏方
文章目录*一、健脾去湿的偏方*二、健脾去湿的中药方*三、健脾去湿艾灸哪些穴位
健脾去湿的偏方1、猪横脷煲夏枯草健脾去湿
功效:清热祛湿,除肝热。
材料:猪横利500克,夏枯草、绵茵陈各20克,生姜4片。
做法:把猪横脷先飞水去腥备用。
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脷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水2500ml。
先武火煲滚后转文火煲约2小时,调味即可。
2、淮山扁豆煲鸡脚健脾去湿
功效:健脾祛湿、舒筋活络。
材料:淮山15克,扁豆15克,芡实15克,苡仁15克,鲜鸡脚200克(约10只),生姜丝少许。
做法:先将鸡脚去衣清洗,切掉脚趾甲。
将淮山、扁豆、芡实、薏苡仁、鸡脚和姜片一起放瓦煲内,加水2500ml(约10碗水),武火煲滚后文火煮2小时。
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注意事项:建议不要用冰冻鸡脚,否则会影响汤的鲜味。
3、绿豆薏米粥健脾去湿
原料:将15克大米,15克绿豆,15克薏米。
做法:洗净,加水熬粥。
直接食用可充饥,清热解渴,补肺、健脾胃、清热、祛风湿、消水肿。
也可以加上绿豆粉一起做成豆沙,
煮成绿豆薏米粥,绿豆和薏仁都有利尿、改善水肿的效果。
薏仁本身有淡化黑斑、美白肌肤的功效,而绿豆则有解毒的作用,使体内毒素尽快排出。
对于爱美的mm,薏仁粥除了有美白的功效,同时还是一种低卡又可消瘦的减肥食品。
4、百合薏米粥健脾去湿
原料:将薏米50克、百合15克。
做法: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薏米热烂,加入蜂蜜调匀,出锅即成。
特点:甜香,热糯,略有清香味,此粥常吃,健脾益胃,泽肤祛斑,可用于治疗妇女面部雀斑、痤疮、湿疹等症,对青春少女美容有益。
健脾去湿的中药方1、茯苓: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
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八珍”之一。
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
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
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2、荠菜;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
荠菜味甘、淡,性微寒。
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
宜于湿热胃痛、血热吐血、湿热泄泻、便血等症。
3、木瓜:一说到木瓜,人们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
虽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药的还是皱皮木瓜或者木瓜。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
木瓜还能使湿浊得化,中焦得以调和。
此外,木瓜还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健脾去湿艾灸哪些穴位1、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
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
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3、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