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态心理学1

变态心理学1

变态心理学一、填空: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重视现实的生活情境,把重点放在预防上。

3、影响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学基础、大脑的解剖与生理基础以及。

4、行为异常的观点认为人的内在矛盾冲突或情绪扰乱是精神疾病的根源。

5、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森克提出的关于学习过程的特殊理论指出,各种心理变态和躯体症状都可以看作是得来的异常行为。

6、罗杰斯与马斯洛一样,认为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

罗杰斯还提出了“”,认为它是在人自我发展过程中,在与环境或别人的接触与交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7、皮亚杰曾做过大量研究的思维心理学,他认为是一种组织经验和行为调整的工具。

8、在认知心理学观点看来,情绪的产生是直接受认知,特别是调节的。

9、生理学因素只能决定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存在,而社会-文化因素则决定着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

正是人的因素的无比复杂和丰富,决定了人的心理(包括变态心理)现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10、任何类型的)都能造成人们对疾病的易感状态,特别是一些使人感受到失落或丧失的事件影响就更加严重。

11、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为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12、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

妄想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异常表现,是精神病的最重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妄想是在一定的基础上形成的。

13、是一种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异常。

这是癔病的主要精神障碍之一。

14、病理性激情是一种突然、强烈而短暂的情感发作,并伴有一定程度的。

15、是一种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即病人的情感体验和反应与外界刺激的性质不符。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16、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是智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是衡量智力的重要标志。

17、: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发育不全,是以智力低下和适应能力欠缺为主要牲的一组疾病。

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或病毒、病菌等因素的操作使原来正常的智力受到损害,造成缺陷,称为。

18、社会因素导致的智力迟滞:儿童大脑功能的发育需要外界合适的刺激,如狼孩、猴孩等。

在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阶段,文化教育机会的严重剥夺可以引起智力发育迟滞,尤以能力所受的影响更为严重。

19、人格障碍是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基础上,在后天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造成的人格发展的偏离正常和的缺损。

20、人格障碍患者的子女从小寄养出去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前者有比较高的人格障碍发生率,这也提示起一定的作用。

21、因为家长的不良行为往往给儿童一个模仿的恶劣榜样,使儿童的人格发展偏离常轨,导致人格障碍,特别是人格障碍的形成。

22、:好争斗,为个人权利进行不屈的斗争,明显地过分且与处境不和谐。

23、:没有责任心,不顾道德准则、社会义务和社会规章。

24、:常有突如其来,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

25、:完美主义,反复核对检查,过分注意细节。

26、:日常生活中对可能的危险估计过于严重,倾向于恐惧和回避,但还不到恐怖症的程度。

27、:总是害怕被抛弃,需要别人反复保证,孤独时感到很不自在或不舒服。

28、CCMD-3把人格障碍分为9个类型:、、、、、、、。

29、根据CCMD-3的规定,只有18岁以上的成年人才会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在18岁以前的少年儿童只能诊断为。

30、患者往往无视社会权威,他们的行为显示,似乎大众所遵循的社会规范(包括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对他们都不适用。

31、易性症是一种障碍,属于性身份障碍。

32、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占较大成分的那些疾病,称为。

33、社会文化因素对于人的心身健康所以能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它作为一种,能激发人们的某种情绪体验。

34、幼儿时期的动机冲突,能影响到往后成年时期的精神生活或身心健康,这是所谓的的作用。

35、恐怖症的临床表现:、和。

36、社交恐怖症主要表现为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持久的强烈恐惧和行为。

37、癔症是以和为主的一类精神障碍。

38、癔症性遗忘也称,指对曾经是或仍然是创伤性或应激性时间有部分或完全遗忘。

39、是由于长期明显的生活环境改变或应激事件后的适应期间,主观上产生的痛苦和情绪变化,并常伴有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状态。

40、危机干预的最终目标是让当事者学会、的方法,这不但有利于渡过当前的危机,而且有利于应付今后遇到的问题。

41、心境障碍的两个关键状态是和42、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言语障碍、刻板的行为方式、智能偏低。

43、在CCMD-3中,是指“特定学校技能发育障碍”。

44、老年期功能性心理障碍主要包括、和。

二、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轻度心理异常:这一类心理异常表现是指人的整体心理活动某些方面受到影响,即大脑一般没有组织上的器质性损害,只有在高级神经系统活动方面表现失调。

3感知和识别能力缺失症(不识症):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这种感知异常现象称为“不识症”。

4、幻觉: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题却简直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5、错构症:是指病人将过去可能在生活中经历过,但在他指的那段时间里并没有发生过的事件,错误地作为当时的一件真事来诉说,不自觉地加以歪曲和渲染,并坚持自己所说的事情是真实的。

6、虚构症:是指病人在回忆中把过去从未发生过而可能是纯属幻想的事件,当作亲身的经历,并坚信确有其事。

7、病理性激情:是一种突然、强烈而短暂的情感发作,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

8、情感倒错:是一种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即病人的情感体验和反应与外界刺激的性质不符。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9、违拗症:病人对别人加于他的动作和提示不仅没有相应的反应,而且加以抗拒,在临床上可见到两种表现:主动性违拗和被动性违拗。

10、刻板动作:病人在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情况下,持久地、机械地重复做着一种单调的动作,称为刻板动作。

11、作态:病人做出一些古怪的、愚蠢的和做作的幼稚动作、姿势、步态或表情,使人感到好象故意装出来似的。

12、智力障碍: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

13、人格障碍:是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基础上,在后天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造成的人格发展的偏离正常和人格机构的缺损。

14、易性症:是一种性别认同障碍,属于性身份障碍。

易性症患者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特征和性别身份相违背。

几乎所有的易性症患者都是异性恋。

15、易装症: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恋物症,表现为对异性衣着的特别喜爱,反复出现穿戴异性服饰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

大多数易装症者是男性。

16、恋物症:指在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下,反复收集、玩弄异性所用物品,或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

17、同性恋:是指对同性产生性兴趣并以同性为满足性欲的对象。

18、心身疾病:是指那些主要或完全地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主要呈现为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

19、神经症:神经症是对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焦虑、烦恼、抑郁、恐怖、强迫、疑病症状或各种躯体不适感,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20、特殊恐怖症:又简称单恐怖症,是指对存在或预期的某种特殊物体或情境而出现的不合理恐惧。

特殊恐怖症以儿童常见。

21、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地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22、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广泛焦虑障碍是以持续性的紧张不安,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23、强迫症:强迫症又称强迫—冲动性障碍,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患者认识到这些观念和行为是毫无意义的,不合理的,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的一种心理障碍。

24、疑病症:疑病症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经常述说躯体不适,反复就医,经各种医疗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障碍。

它的核心表现是焦虑或恐惧。

25、癔症:是临床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也称为歇斯底里。

癔症的临床症状可表现为精神、神经和躯体多方面功能的异常。

癔症是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一类精神障碍。

26、急性应急反应: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由于遭受到严重的急剧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所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常。

本病预后良好,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

27、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存在的精神障碍。

28、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应激,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29、危机干预:系指一短期的帮助过程,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运用个人、社会和环境资源予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

30、躁狂抑郁症:是以情感、活动过分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疾病,故又名情感性精神病。

31、药物滥用:指在一种已知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偏离了社会常模与医疗允许的情况下,间断或不间断地自由使用药物的情况。

32、药物依赖:也称药物成瘾,指带有强制性的使用与觅求某种或某些药物,并于断药后不断产生再次使用倾向的行为方式。

一般来讲,药物依赖是非医疗用药的突出危害之一,是药物滥用的后果。

33、儿童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又称早期婴儿孤独症,简称孤独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34、老年期抑郁症:是指在老年期之后第一次发病的,以持续时间至少2周以上的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

35、老年性痴呆:指那种由于老年性脑萎缩所致的进行性脑器质性痴呆。

多发病于75岁前后,以女性为多。

36、早老性痴呆:为初老期多发,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症状的某些脑病变性疾病的总称。

三、简答:1简述西方现代变态心理学的四次变革。

现代的变态心理学在随后的变化历程中,大概经历了这样几次变革过程:(1)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的变更;(2)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3)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更;(4)从医院走向社会的阿尔比和尔普兰等人的现代的变更。

2、简述行为(学习)理论在研究人的行为异常方面的成就和不足。

行为(学习)观点对人的行为异常现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解释,以及新的研究方法,即采用客观实证方法,因而行为理论被认为是变态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里程碑。

无论是华生的经典行为注意,还是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都是极端的环境决定论观点,有十分明显的机械论色彩,他们对人性的看法过于简化,完全五十了人的行为异常发生的内在认识、情感、动机和态度等主观的心理原因,同样,也五十了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在治疗中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