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问题及对策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问题及对策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城乡差距较大的国家,这种差距还体现在公共服务供给上,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从某种角度上看来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政府是人民利益
的维护者,在予以公共服务方面负有重要责任。

因此,分析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中还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引言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进程中的重要历史步骤,是消除城乡
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全方位协调发展,最终做到城乡有机融合的根本出路,对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形成深远的影响。

城乡一体化对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
考验,要求公共服务有效发挥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引领作用。

但政府予以的
公共服务现状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公共服务的新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仍难以满足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可见,开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公共服务改革研究具备
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是推进城市化进程
的基础,城市化进程是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动力,能够发挥城市对农村公
共服务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农村建设。

其次,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村群众享有平等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相
应权利,真正保障了服务的公平正义。

最后,有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在传统的公共服务管理中,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体,只有政府才能积极履行公共
管理职能。

因此,在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过程中,应当转变政府的管理职能,促进达成公共服务全民共享。

2.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2.1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均
现阶段,很多农村地区还享受不到城市的公共服务,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依然是农村和农民的痛。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几家甚至几十家大医院,
小型医疗中心和药店几乎遍布城市。

而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像城市这样的
大医院少之又少,诊所数量更是有限。

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已经落地,但在医疗领域对农民的补贴水平还相对不足。

与义务教育相比,鉴于农村基
础教育主要由县乡财政承担,许多农村地区财政供给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缓慢。

2.2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等
同类型的基本公共服务,城市质量通常更好。

首先,鉴于城市居民普遍具备
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城市居民的维权意识和参加意识高于农村居民。

同时,城市法制监督体系更加完备,城市居民对政府予以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视程度
更高,起到了监督作用,带动了政府予以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

其次,在广大农村,基层财政收入相对不足,对基层各方的监督也比较薄弱。

一些基层政府急于
改善的公共服务,大多数情况没有参考农村居民的意见,造成有的地方供给不足,有的地方供给过剩。

2.3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
在我国,政府的服务供给效率直接影响到城乡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但在实际
工作中,与财政支出和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量相比,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仍然相
对不足。

同时,政府部门容易出现职责不明、相关机构冗余、效率低下等问题,
政府在供给过程中很容易就地监管、事倍功半。

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只关注投资回报短、见效快的项目,加剧了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

3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3.1 教育方面
一是实施城乡一体化。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水平远低于城市,因此相关政策
一定要正确面向农村基础教育。

只有改善农村师生比例不协调、生均经费严重失
衡、师资队伍不达标等问题,才能缩小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差距。

城乡基础教育一
体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深入、多角度探索。

为此,能够设立
农村规划基金,支持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还能够参照该地区农村家庭的收入将
学校分为几个级别,学校越贫穷,得到改善教育的资源就越多。

二是提高财政资
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做到资金合理分配。

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资助,在改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起到“雪
中送炭”的作用,而不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减少城市和农村的基础教育以损
害优质学校或城市教育质量是不可行的。

三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体系。

能够
尝试推行城乡教师轮岗制,改善农村教师落后的状况。

3.2 医疗卫生方面
一是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政府牵头,农村居民自愿参与,构建互助互爱的形式,解决农村居民未来可能遇到的突
发重大疾病。

一方面,所需资金由个人资本、集体和政府部门共同筹集。

但有一
个具体情况是筹资水平不高,极大地阻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

在资金筹
措问题上,一些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保险费几乎全部由村集体缴纳,居民
很少缴纳。

而在其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村集体资金不足,保险费基本上
都是居民自行承担,给农村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负担,导致参保率大大降低。

为此,政府部门应协调制定更加合理、科学的国家补贴额度。

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需要的各种补贴较少,更多的资金用于补贴真正需要帮助的特困地区和人员。


是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精准投入。

近年来,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领域
的投入,但投入方式方法不合理,资源分配不足,没有发挥物尽其用的效果。


要分析乡镇和农村不同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业务发展是否发生变化,调整现行
法律规定的管理制度,参考不同地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投入,从而实现资源
的优化配置。

三是全力培养基层医务人员,进一步增强与农村居民的相互交流。

在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生病、感冒时主要到乡镇卫生院就诊,对于距离乡镇卫生
院距离较远的村庄,特别是一些相对紧急的突发事件时,会产生极大的不便。


每个村有数名专科医生,负责就近居住地农户的健康状况,定期检查农户健康状况,进一步增强与农户的沟通与互动,这将有益于改善农民的身体健康。

为此,
应当在农村发现这些有潜力的人,全力培养他们成为全科医生,从而造福群众。

3.3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我国旧有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拉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差距,严
重阻碍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

要着力打破二元体制,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在予以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权责,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
体系,打破旧制度的弊端。

一体化的制度有利于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享受同
等质量和数量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

户籍制度加剧了城
乡分离,阻碍了城乡共同发展,加剧了社会分化。

同时,要增强农村土地流转保障,推动农村工作职能转变,让更多人进城务工,享受城市的实惠和便利。

进一
步推进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向城市转变。

然后是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医疗和教
育改革,让全体公民共享发展成果。

结语
当前,城乡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明显差距,一体化建设依然复杂艰巨。

因此,本文从政府角度分析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希望政府努力建设与社会经济相
适应的服务型政府,在调整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此外,要在政府作用下,统筹城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切实促进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高峰,盛芳,康维波.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以泰安市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9):6-9.
[2]杨喜,王平.城乡一体化视阈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长春理
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1):17-21.
[3]杨超.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浅析[J].江西建材,2017,12(24):62-6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