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2 分)贞观十五年,遣使诣.西域立叶护可汗,未还,又令人多赍①金帛,历诸国市.马。

魏征谏.曰:“今发使以立可汗为名,可汗未定立,即诣诸国市马,彼必以为意在市马,不为专立可汗。

可汗得立,则不甚怀恩,不得立,则生深怨。

诸蕃闻之,且不重中国。

但使彼国安宁,则诸国之马,不求自至。

昔汉文帝有献千里马者,曰:‘吾吉行日三十,凶行日五十,鸾舆②在前,属车在后,吾独乘千里马,将安之乎?'乃偿其道里所费而返之。

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

今陛下凡所施为,皆邈过三王之上,奈何至此欲为孝文、光武之下乎?又魏文帝求市西域大珠,苏则曰:‘若陛下惠.及四海,则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陛下纵不能慕汉文之高行,可不畏苏则之正言耶?”太宗遽③ 令止之。

【注释】①赍(j ī):送东西给人;②鸾舆(lu án y ú):天子的乘舆,亦借指天子;③遽(j ù):急。

1. 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2 分)又光武有献千里马及宝剑者马以驾鼓车剑以赐骑士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 分)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遣使诣.西域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诸国市.马③魏征谏.曰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陛下惠.及四海13. 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则.生深怨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B. 诸蕃闻之.吾既已言之.于王矣(《公输》)C. 剑以.赐骑士可以.调素琴(《陋室铭》)D. 求而.得之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观潮》)4.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魏徵认为只要能使西域各国安定,那么各国的好马用不着去买,就会自动送上门来。

B. 有人给汉文帝献千里马,汉文帝并没有接受。

C. 汉光武帝把别人献上的千里马用来拉装载战鼓的车,宝剑赐给手下的骑士。

D. 太宗打算买西域的珍珠,苏则劝说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够珍贵了。

5. 下列关于原文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魏征在劝谏过程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

B. “得道者多助”,文章中魏征会劝谏太宗,是因为太宗治国过程中善于听取臣子的建议。

C. 魏征是一个正直、勇敢、不慕名利,善于谏言的人。

D. 汉光武帝治军过程中,奖惩有度,法令严明。

二、(2018 沂源一模改编)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所好轩记2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

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①。

其胜群好奈何②?曰: 袁子好味③,好葺屋④,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⑤、名人字画,又好书。

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 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⑥矣。

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

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⑦焉,此如辞狎友⑧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

毕⑨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

昔曾皙⑩嗜羊枣,不嗜脍炙1○1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

何也?从人所同也。

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

今老矣,以俸1○2易1○3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

患1○4得之,又患失之。

苟患失之,则以" 所好"名轩也更宜。

【注释】①敌:比较、竞争。

②奈何:如何,怎么样。

③味:美食。

④葺屋⑤珪璋(gu ī zh āng):古代两种贵重的礼器。

彝(yí仪)尊:古代祭祀用的青铜酒器。

⑥欲:将要。

少味:减少趣味。

⑦昵(nì逆):亲热。

⑧狎友:关系密切而行为不庄重的朋友。

⑨毕:完成,结束⑩曾皙(xī西):点名,孔子的学生,曾参的父亲。

1○1脍炙(kuài zhì):切细的肉和烤熟的肉。

1○2俸:俸禄,薪水。

1○3易:买,购买。

1○4患:担心,害怕。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 分)①而又何以书独名.名________________②而胡.以书名胡_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句中与“谢众好而昵焉”中加点词语“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3A.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二章》)C.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D. 启窗而.观(《核舟记》)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 分)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4.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相比于我其他的爱好,我对书的爱好更强烈一些。

B. 我把我的“所好”归于书是因为相对于其他爱好,我更爱书。

C. 我独独因为爱好书而命名"所好轩"是因为书不管是少壮、老病、饥寒、风雨都不受限制D. 因为我爱好书,所以小时候怕得不到书,现在又怕丢了书。

5.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2018 临淄二模改编)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2 分)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①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4七十里,刍荛②者往焉雉③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④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则是方四十里,为阱⑤于国中。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孟子·梁惠王下》)【注释】①囿:古代畜养禽兽的园林。

②刍荛(chúr áo):指割草打柴的人。

③雉(zhì):山鸡。

④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郊,郊外设关。

⑤阱: 捕野兽用的陷坑。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民犹.以为大②不亦宜.乎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B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C .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D .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公输》)3. 请用三条“ /” 线给句子断句。

(3分)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4.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 ;齐宣王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的原因是_________ 。

(2 分)5. 选文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主要表明孟子的什么观点?(3分)5四、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0 分)桓公曰:“吾欲从事①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邻国未吾亲也;君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则亲邻国;”桓公曰:“若何?”管子对曰:“审吾疆场②,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无受其资③;而重为之皮币,以骤聘眺于诸侯④,以安四邻,则四邻之国亲我矣;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于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皮币玩好,使民鬻之四方,以监其上下之所好,择其淫乱⑤者而先征之。

”《国语》【注释】①从事:这里的意思是称霸;②疆场:疆界;③无受其资:不占邻国的便宜。

④以骤聘眺于诸侯:派出使者经常到周边邻国作亲善访问;⑤淫乱:奢侈腐化。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 分)①而反.其侵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奉.之以车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选项中的“于”与文中“吾欲从事于诸侯”的“于”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是(2分)()A.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B.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C.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D. 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2 分)君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则亲邻国。

64. 根据选文内容,写出管子主张如何亲临国?(用自己的话概括)(4 分)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0 分)孝成王、临武君曰:“请问王者之兵,设何道,何行而可?”荀卿曰:“凡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治者强,乱者弱,是强弱之本也。

上足则下可用也;上不足则下不可崐用①也。

下可用则强,下不可用则弱,是强弱之常也。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

是事小敌毳②,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

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

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

摘自《资治通鉴·秦纪》)注释】①崐用:召唤。

②敌毳:敌人弱小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 分)①隆礼贵义者其国治②上足则下可用.也2. 下列选项中的“若”,与“若飞鸟然” 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B.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C.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7D.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2 分)下可用则强,下不可用则弱,是强弱之常也。

4. 荀子在文中提出怎样的治军观点?试简要概括。

(2 分)5. 文中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 分)六、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0 分)帝暇日欲观古名画,巎巎①即取郭忠恕《比干图》以进,因言商王受不听忠臣之谏,遂亡其国。

帝察其真诚,虚己以听。

帝一日览宋徽宗画称善,巎巎进言,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

帝问何谓一事。

对曰:“独不能为君尔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它非所尚也。

”或遇天变民灾,必忧见于色,乘间则进言于帝曰:示儆天心仁,爱人君,故以变②。

譬如慈父于子,爱则教之戒之。

子能起敬起孝,则父怒必释。

人君侧身修行,则天意必回。

”大臣议罢③先朝所置奎章阁学士院及艺文监诸属官。

巎巎进曰:“民有千金之产,犹设家塾,延馆客④,岂有堂堂天朝,富有四海,一学房乃不能容耶?”帝闻而深然之。

即日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存设如初。

(节选自《元史·巎巎列传》)【注释】①巎巎(náo):元代书法家。

②儆:警告。

③罢:撤销。

④馆客:老师。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 分)8①乘.间则进言于帝 ____________________②必忧见于色.____________________2. 下列选项中的“其”,与“帝察其真诚”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B. 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C. 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D.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传》)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