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目的
之所以选择运动参与之运动疲劳的消除方法,是因为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后会出现运动疲劳,运动疲劳是每位学生在体育课上或课余运动中都会出现的现象,但是很多同学对这种现象的出现表现出畏惧,并不能正确地看待和处理运动疲劳现象的产生,适时进行疲劳消除才能使运动能力得以提升。
另外,本内容也是为了丰富雨雪天气及最近经常出现的雾霾天气而必须进行的室内体育课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她们的年龄为13岁左右,刚步入初中。
一方面,他们已掌握的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较少,并且对体育保健的内容比较喜爱。
另一方面,该年龄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纪律性,可以很好的开展小组合作与自我评价。
三、教学目标
新课标下,制定体育课教学目标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按照水平来制定,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
二是按照学生的发展观来制定,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三方面。
本课采用第二种方式,具体教学目标详见教案。
四、重难点
重点:四类按摩手法动作准确。
难点:全身性按摩的手法准确,并且力度适中。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1、示范法;2、提问法;3、图示法;4、直观教学法;5、纠正错误法
学法:1、观察法;2、模仿练习法;3、小组合作法;4、自我评价法
六、教学过程
七、教案
场 地 布 置
板 书 设 计
教具 体操垫6个;橡皮人1个
图注: 代表学生; 代表课桌。
讲台
运动疲劳的消除方法
一、常用消除方法 二、复习四类按摩手法 三、学习全身性按摩 1、颈部 2、上肢 3、下肢 4、腰背部 四、评价总结 五、课后作业
全身性按摩的方向示意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