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职业危害告知书(劳动合同补充)
一、背景和目的
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建立的法定依据,它规定了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为了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劳动合同应当包含职业危害告知书作为补充条款。
二、被告知的职业危害范围
•1.危害因素名称:化学品
–危害特性:化学品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损害,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炎症、呼吸道问题、中毒等。
劳动者可能接触到有毒化学品,应注意个人防护和合理使用。
–预防措施:劳动者应严格遵守有关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程,在接触化学品时要注意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必要时要进行适当的培训,了解各种化学品的特性和应急处理方法。
•2.危害因素名称:物理因素
–危害特性:物理因素可能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损害,包括但不限于噪声、振动、辐射等。
劳动者可能接触到较高强度的噪声、振动和辐射,应注意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预防措施:劳动者应注意佩戴相关个人防护装备,比如耳塞、防护面具等。
另外,工作环境应当满足相关的标准,劳动者有权要求雇主提供适当的工作条件,以保障自身的身体健康。
•3.危害因素名称:生物因素
–危害特性:生物因素可能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损害,包括但不限于传染病、动植物叮咬等。
劳动者可能在工作中接触到病原体、致病虫害等生物因素,应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预防措施:劳动者应密切关注个人卫生,注意保持干净的工作环境和个人卫生习惯。
在有必要的时候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被叮咬或感染病原体。
•4.危害因素名称:心理因素
–危害特性:心理因素可能对劳动者的心理健康产生损害,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压力、心理刺激等。
劳动者可能承受工作或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刺激,应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预防措施:劳动者应建立健康的工作和生活平衡,适当调整工作压力,舒缓心理紧张。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可以主动向上级或同事寻求帮助和支持。
三、双方责任和权益
1.雇主的责任和权益:
–提供必要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检查;
–组织职业危害防护培训和知识普及;
–安排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
–监督工作环境和操作规程的合规性。
2.劳动者的责任和权益:
–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配戴个人防护装备;
–接受职业危害防护培训;
–如发现职业危害隐患,应及时向雇主报告,并配合进行调查和改善;
–享受雇主提供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要求工作环境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四、违约与争议解决
雇主和劳动者应当共同遵守本告知书的规定。
一方违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双方如产生争议,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如协商不成,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诉诸法院等方式解决。
五、批准和生效
本通知于签订劳动合同时生效,并作为劳动合同的组成部分。
双方应妥善保管,并严格执行本告知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