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做家务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做家务北师大版
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7、对口令游戏。
四、实践应用
做练习
1题:运算哪乘法时用二九十八那个口诀?
2题:用1、2、3、4、56、7、8、9分别跟2相乘,得数画上圈
3题:口算练习
4题:每人2只手,4人几只手?一只手5个手指,8只手几个手指?
5题:独立完成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快乐吗?能说说你的收成吗?
六、布置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2.探究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把握2的乘法口诀。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并把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探究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策略、方
法和教
学预备
教学策略: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
教学方法:探究法、发觉法、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等。
学情
分析
学生差不多学过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百分数的意义及应用,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比奠定了基础。比在数学中是比较重要的概念,学生明白得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因此只有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体会,结合多个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摸索,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体验感悟
1.谈话:小明要摆几双筷子?我们一起来帮小名,同学们摆的专门好,能不能一边摆一边填上14页的表格?
2.组织学生交流订正:
摆一双筷子如何样列乘法算式?摆2双,3双,4双……会吗?
3.组织小学生独立列式后交流汇报
4.依照5的乘法口诀编制2的乘法口诀
5、整理2的乘法口诀。
6、教学生如何样记口诀。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亲躯体会了乘法口诀的编排,这对以后乘法的教学有着专门关键的作用。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欢乐,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不足是:学生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以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培养
观看回答
学生独立用小棒摆一摆,认真观看操作后,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编制2的乘法口诀
二九十八
2×9=18
9×2=18
说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激发爱好
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给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空间,充分展现自我。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成效。
本课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分碗筷进行切入,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有用价值,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从而激发学习爱好,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听到的东西容易不记得,看到的东西便于经历,操作后获得的知识便于明白得。本课的另一个特点是使学生通过操作、探究、合作交流来学习新知,让学生经历2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全过程。教学方法多样,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始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试一试、编一编、圈一圈,做游戏等方式猎取新知,并结合统计的初步知识让学生对比、探究、交流,专门快突破了教学难点,课堂气氛活跃,时有学生的争辩,学生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观点。
5个2 2×5=10 二五一十
6个2 2×6=12 二六十二
7个2 2×7=14 二七十四
8个2 2×8=16 二八十六
9个2 2×9=18 二九十八
教学设计
创新特色
简述
预期教学
成效或教
学反思
教学前,我第一对教材进行了认确实分析,本节课“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备课时我反复斟酌,如何引导学生探究经历2的乘法口诀?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设计教学时,我也紧扣这两点。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形创设
师:老师听说,咱们班有许多同学都会做简单的家务活了,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快乐啊!谁来介绍一下你常做哪些家务活呢?板书课题:做家务
生:自由汇报
二、问题探究
师:从小养成爱劳动的适应会让我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小明和你们一样是个爱劳动的好小孩,那个星期天,小明家来了6位客人,小明主动给客人们端茶]拿水果,吃饭前,又帮着摆碗筷子,你明白小明摆了几又筷子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师姓名
所在单位
课题
《做家务》
年级册数
第三册
课型
新授课
教材
分析
本节课《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出现小孩“摆碗筷”的情境图,与学生的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探究筷子的双数与根数之间的对应,填表表示这一对应关系,再依照那个表,写出乘法算式,编制2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那个过程,不仅学习了2的乘法口诀,而且体验了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将对学习后继的乘法口诀产生积极的迁移和阻碍
让学生体会到来自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图:复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列算式编口诀-查找规律记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
板书
设计
2的乘法口诀
1个2 1×2=2 一二得二
2个2 2×2=4 二二得四
3个2 2×3=6 二三得六
4个2 2×4=8 二四得八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而对那些专门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要紧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要,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不管是“博士”“讲师”,依旧“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差不多概念都具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