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基础》专项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滴加液体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倾倒液体.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2.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有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稀盐酸(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3.使用酒精灯时,有下列四点注意事项,其中三点是为了防止引起火灾,剩余一项是防止酒精灯不易点燃,这项是()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到另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上去点火C.熄灭酒精灯时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D.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4.如图中容器I、II体积相同,起始时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若利用针筒将一定量液体同时注入容器中,并迅速关闭弹簧夹,实验过程中有可能观察到红墨水左低右高的是()选项容器Ⅰ内针筒Ⅰ内容器Ⅱ内针筒Ⅱ内A.A B.B C.C D.D5.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
下列属于操作正确..的是()A.块状固体可以放在细囗瓶内B.制备气体前,应先检验制气装置的气密性C.为了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用100毫升量筒量取8毫升的液体6.下列有关实验室基本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后撤离导管C.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试管已洗干净D.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不可以用嘴去吹7.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B.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D.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8.下列实验操作,不合理的是A.化学实验探究完成后,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B.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容器口正上方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达到试管容积的二分之一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解释: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氯化钠晶体不导电解释:氯化钠晶体中不存在离子C.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解释:含碳量不同D.温度计中的水银球受热体积膨胀解释: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10.要取用3至4mL 蒸馏水进行加热,有以下加热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点燃酒精灯;②加热;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④往试管里加入蒸馏水;⑤把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A.①④③②⑤B.①③④②⑤C.④⑤③①②D.④③⑤①②11.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B.C.D.12.量取 25mL 水,需要用到的仪器是()①10mL 量筒②5mL 量筒③酒精灯④胶头滴管⑤50mL 量筒⑥20mL 试管⑦试管夹A.①②④B.②④⑥⑦C.③④⑤D.④⑤1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在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氧气是否收满C.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圆瓶D.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二、填空题1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指出A实验中的一处明显错误:_________________;(2)B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3)C实验可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
15.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被称物品放在________盘上,砝码放在________盘,先加________的砝码,后加________的砝码.它能准确称到________g.易潮解的药品可放入________里称量.16.实验操作都应该注意先后顺序,请在每小题的横线上填“先”或“后”。
(1)使用胶头滴管时,_______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_______把胶头滴管伸入试剂瓶中。
(2)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_________加质量小的砝码,__________加质量大的砝码。
(3)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___________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___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4)检查装置气密性时,___________ 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__________用双手捂住容器。
(5)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要_______稍稍用力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_____ 把要插入胶皮管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
17.请为下列实验操作选取仪器(填写相应的序号):①药匙、②燃烧匙、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镊子、⑥烧杯、⑦坩埚钳、⑧10mL量筒⑨50mL量筒.取用粉末状的固体用_____;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_____;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取8mL的液体用_____。
18.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2)装置B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___________(填收集装置的序号)。
(3)小明同学用“碎冰冰”包装做了如图F的发生装置制氧气,该装置中的液体药品是_________,无纺布包中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起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随时开始和停止反应,装好药品后如何操作使反应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19.A、B、C、D、E、F 是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A常用于制玻璃,F为厨房中每天必备的调味品的主要成分,B、C、F含有相同的元素,D为黑色物质。
(1)C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2)B转化为C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3)E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F与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20.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指出很多反应可以归纳,如: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等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都含有氯化钙和水。
同学们兴趣很高,也进行了归纳:(1)甲物质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物中有CuSO4和H2O,则甲物质可以是____和______ (请填写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写出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H都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D为蓝色沉淀,A、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F、H为黑色固体。
他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①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②写出反应写出反应A 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写出反应E→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21.酒精灯是实验中的常用热源,掌握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非常重要。
(1)下列与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
(2)如果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你采取的应急措施是_____。
A 用水冲灭B 用书本打灭C 用灭火器扑灭D 用湿抹布盖灭(3)用酒精灯加热,要注意实验的先后顺序,如图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当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然后_____;原因是_____。
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
(1)用甲装置测定水的组成。
正极与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同学用乙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①“蜡烛中含有氢元素”,该判断所依据的现象是。
②一段时间后,小红观察到蜡烛熄灭,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
(3)用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消耗氧气的体积五、计算题23.在“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中,小竹同学分别收集了一瓶(275mL)呼出气体和一瓶空气。
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发现在呼出气体中石灰水很快变浑浊(即生成了碳酸钙沉淀)且浑浊物更多。
已知:①二氧化碳密度为 2g/L,②在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约为 4%,③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与生成的碳酸钙质量成正比且每44g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完全反应可产生 100g 碳酸钙沉淀。
假设在小竹的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完全反应。
请你计算:在小竹实验中,呼出气体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__________________g。
24.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最多的是______。
(2)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 (填宇母序号)。
a. Ca(H2PO4)2b. NH4Clc. KNO3(3)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除了用量筒外,还需要用_______ (填仪器名称)。
参考答案1.C 2.A 3.D 4.D 5.B 6.B 7.C 8.C 9.B 10.C 11.C 12.D 13.A14. 管口向上 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不可燃不助燃15.左 右 质量大 质量小 0.1 玻璃器皿16.先后后先先后先后后先17.① ② ③ ⑧④18. 酒精灯 水槽 防止高锰酸钾冲入导管 略 分解 E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催化 略 捏挤下半段塑料管19.CuCl 2 AgNO 3 Fe+2AgNO 3==2Ag+ Fe(NO 3)2 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复分解反应20.CuO Cu(OH)2 H 2SO 4+Cu(OH)2=CuSO 4+2H 2O CuSO 4232Fe O +3CO 2Fe+3CO 高温 CO 2+ Ca(OH)2=CaCO 3↓+ H 2O21.C D 将导管移除水面 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回流进入试管,导致试管炸裂(表述合理即可给分)22.(1)8:1 2H 2O 2H 2↑ +O 2↑(2)①烧杯内壁上有水雾 ②与氧气接触 (3)C23.0.524.氮气 c CuO + CO △ Cu + CO 2 胶头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