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硫黄熏蒸前后性状对比图(下)
本文目录:太子参、天花粉、白茅根、浙贝母、土茯苓、白鲜皮、白果仁、平贝母、白及、紫菀、白术、三棱。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今后的发展趋势及问题1、无硫化道路含硫药材逐渐被淘汰,目前在现有的状态下,还会存在部分含硫药材,药典也规定了允许含硫,但不允许超标。
在我们企业的要求标准,要求无硫,避免因检测误差被判为劣药,确保药品安全。
2、无硫药材颜色不断提高根据“购销消”的要求,既要无硫颜色又要好看。
产地初加工者会不断摸索,改变加工工艺,在干燥方法上有所改进,如晒干,改为烘干,避免了因天气原因,不能及时干燥,使药材颜色变差。
改变干燥工艺后既确保药材无硫,又使药材颜色更进一步提高。
3、存在的误区无硫药材刚流入市场时,不被人们所接受,被认为是提取过的。
部分地区追求药材外观好看,或因储藏问题。
经过硫黄熏蒸后的药材,均有不同程度的酸味。
4、基层验收人员及消费者观点的转变过去基层验收人员及消费者一味的追求药材外观的好看,而不看药材性味的归经。
以我个人的角度认为,无硫药材性味要好于含硫药材对人体机能的作用。
随着无硫药材的普及,及产地加工者,普遍加工无硫药材,今后无硫中药材及饮片标准,会被中药验收人员及广大消费者所推崇。
5、熏硫的后的药材到底是好是坏?据民国《药物出产辨》明确记载开始硫黄熏蒸,亦可能在清朝末年已经出现。
作为当时也算是一种发明,利于药材的保存。
凡事有利有弊,经过硫黄熏蒸,药材的性味发生了改变,药物对人体的归经也存在了变化,如天麻,无硫味甘,含硫味酸,归经不同,近年来人们也也意识到了硫黄熏蒸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到底熏还是不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