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的护理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由于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斑块增生或合并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阻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飞速发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加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s)成为治疗冠心病重要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且介入治疗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时间短,易于接受等特点。

对冠心病患者行ptca+cs可确保血运重建,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改善预后。

1护理
1.1术前护理
1.1.1心理护理术前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心理状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手术方法、治疗措施、大致过程及术中和术后配合,院方所做的准备及对患者手术的重视程度、大致费用及可预见的结果等。

并向患者介绍典型病例,让术者患者谈体会,有针对性地运用鼓励、安慰、祝愿的语言与患者谈心,消除疑虑,减轻恐惧、紧张心理,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

1.1.2术前指导术前1d-2d指导并协助患者皮肤擦浴,更换干净衣服;术前6h禁食水,以免术中呕吐;做抗生素和碘过敏试验;左侧肢体放置静脉留置针以备术中用药;术区备皮;术前排空膀胱;保证患者充足睡眠,必要时应用镇静剂。

为了防止术后排尿困难引
起尿潴留及水、电解质紊乱,术前1d-2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

1.2术中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和表情,行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保持输液通畅,随时询问患者感受,强调一旦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术毕采取正确方法包扎,安全运送。

1.3术后护理
1.3.1加强监护术后将患者送至ccu病房专人护理,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和氧气吸入。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心率、心律、尿量等变化;穿刺侧肢体平伸、制动12h,穿刺部位盐袋压迫6h,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血肿形成;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插管肢体的皮肤温度、湿度、有无肿胀、发绀、胀痛等,以了解其供血情况。

术后24h保留静脉通路,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解除肢体制动,患者活动后无不适方可搬出监护病房。

支架术后为了预防血容量不足,同时加速造影剂的排泄,一定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一般4h内摄入量保持在1000ml-2000ml,必要时通过静脉补液,保证液体量。

1.3.2配合拔管一般与术后4h-6h拔除鞘管,鞘管拔除时一定要有资深护士及医生共同在场,备齐急救药品阿托品及多巴胺及用物。

如果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可立即抢救。

拔管前给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可明显减轻疼痛,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拔管时应以手指指腹按压股动脉,按压力度以既能触及搏动又不出血为宜,按压力度不可过大、过猛,更不宜应用多层纱布覆盖穿刺点,因面积过
大易分散压力,且手感消失,更易引起出血。

一般按压时间
15min-20min,然后用弹力绷带呈“8”字型加压包扎,盐袋压迫。

1.3.3抗凝治疗期间的护理冠造及ptca术中都要肝素抗凝,使血管肝素化,ptca术后有效的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形成,所以冠造结果阳性及ptca术后仍给予常规抗凝治疗。

对于老年患者,应加强抗凝治疗后的护理。

①严格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过高过低均应及时处理;②观察有无穿刺部位活动性血肿形成、皮肤或输液穿刺部位淤斑、牙龈出血等低凝表现;③观察尿液颜色、大便颜色、血压、瞳孔、意识等表现,尽早发现可能出现的出血并发症。

所以护士要严密观察局部及血压情况,及时给予处置。

1.3.4心理护理冠心患者心理压力大,存在焦虑恐惧的心理。

因此应对患者多做安慰解释工作,讲解有关医疗知识,并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等差异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对精神过度紧张者可应用适量镇静剂。

1.3.5生活护理要设法满足患者需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饮食方面予以低盐、低脂饮食,进食不可过饱、少食多餐,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因卧床消化功能减退及不习惯床上排便等造成的排便困难,可反射影响心率和动脉血流量引起意外,因此排便困难者除应用缓泻剂外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排便时观察床旁心电图及血压变化确保安全。

1.3.6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抗凝、扩血管药物,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解除制动后,鼓励患者尽
早下床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更换敷料后,告知患者3d
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污染,避免用力蹲起,防止出血。

1.3.6.1急性血管闭塞急性血管闭塞是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

病人表现出持续剧烈的心前区疼痛,血压下降。

心电图表现为st段改变等急性血管闭塞表现,遵医嘱立即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后缓解,病给予严密的观察:①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术后出现心绞痛即可记录心电图,并与术后心电图相比较,即使发现异常变化,同时给予止痛、镇静治疗;②血压变化:术后要勤测血压,发现血压下降要查原因;③周围血管栓塞表现:有无原因不明的相关部位剧烈疼痛,术前与术后测量的下肢周径要做比较。

判断有无栓子脱落、肢体水肿,造成术肢动脉栓塞。

1.3.6.2严重心律紊乱严重心律紊乱是ptca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持续心电监护对预防和早期发现一些并发症至关重要。

护士要严密观察有无频发室早、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同时应注意观察st-t的改变,以便及早发现心肌缺血及心肌再梗死表现。

1.3.6.3局部出血及血肿无论上肢或下肢,任何一个动脉穿刺点均可发生出血,而形成局部血肿。

①注意动脉(股动脉、桡动脉)的穿刺及压迫技术,应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穿刺股动脉。

如果病人血压较高,存在主动脉关闭不全或病人反复咳嗽,应延长压迫止血时间。

护士要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沙袋是否压迫穿刺部位。

②如果病人较胖,皮下组织较厚,应采取重压方法,否则容易造成严重出血。

③如果病人术前已使用抗血小板凝集治疗,应避免病人过
早下床活动(一般要求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盐袋压迫6h,静卧24h)。

护士要给病人讲解卧床的重要性。

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

④少量出血或小血肿:无症状者可不予处理。

小血肿可以自然吸收。

⑤血肿太大伴失血过多引起血压下降者:要重新a、压迫止血,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或止血夹压迫止血;b、立即给予补液或输血补充血容量;c、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能生效应请外科会诊,采取外科手段进行处理;d、如果明确为腹膜后血肿应停止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补液输血,必要时由外科处理。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神志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小结
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特点,进行评估和护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护理程序,并把健康教育融入护理程序中,对其术前术后进行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和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