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优秀教案设计祝福鲁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1.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体会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方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写作背景简介:《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鲁迅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揭示与批判,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故事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鲁迅这一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迷信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与摧残,揭示了它们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倾听课文示范录音,积累字词(注意正音)1、字音积累钝(dùn)响寒暄(xuān) 朱拓(tà) 间(jiàn)或悚(sǒng)然踌蹰(chóu)(chú) 不更(gēng)事谬(miù)种淡(dàn)然俨(yǎn)然雪褥(rù)瑟(sè)瑟有声尘芥( jiè )堆形骸(hái) 脸颊(ji á)沸反盈(yíng)天贺家墺(ào) 絮絮(xù) 呜咽(yè) 驯(xùn)熟桌帏 wéi) 讪讪(shàn) 咀嚼(jǔ)(ju é)渣滓(zhā)(zǐ) 瞥(piē) 拗(niù)不过蹙(cù)缩门槛(kǎn) 窈(yǎo)陷惴惴(zhuì) 歆享(xīn)( xi ǎng )牲醴(shēng)(lǐ) 蹒跚(pán)(shān)2、字形积累(注意形近字的辨别)寒暄 (喧哗) 烟霭(和蔼) 走投无路形骸 (惊骇弹劾) 惴惴 (揣摩湍急)3、字义识记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讪讪:不好意思的样子。
怔怔:呆愣的样子。
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
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四、快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
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本文的情节内容。
(师生互动合作完成)叙述顺序情节内容时间倒叙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结局祥林嫂凄然死去 (3—33)三个半月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两年发展祥林嫂被迫改嫁 (54—65)约两年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0)五年尾声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111)五、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
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
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师生讨论,教师总结)“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总结明确关键词:造成悬念;形成对比,增添悲剧气氛;突出主题。
倒叙的作用: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一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吸引读者: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死去?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初步理清祥林嫂的人生历程。
2尝试分析、归纳祥林嫂和鲁四老爷这两个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要点:重点分析祥林嫂和鲁四老爷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回顾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二、分析祥林嫂形象:1.小说的主题是靠人物形象来体现的。
这一课文的主人公就是祥林嫂。
我们只有弄清楚祥林嫂的性格和命运,才能懂得《祝福》的主题。
而作为人物形象又是通过故事情节──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或冲突表现出来的。
那么,祥林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和分析祥林嫂的形象。
2.先请一个学生讲述祥林嫂的故事,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评析、补充。
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完成下面的“祥林嫂年谱”简表。
祥林嫂年谱简表到鲁镇以前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的一个春天没有了丈夫。
到鲁镇一年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
祝福时很忙。
到鲁镇二年春天改嫁。
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
阿毛两岁。
到鲁镇四年第二任丈夫贺老六死。
到鲁镇五年春天阿毛被狼吃掉。
秋天到鲁镇。
年底祭祀时很闲。
到鲁镇六年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秋天捐门槛。
冬天祭祀,仍不被主人允许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八年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反应迟钝。
到鲁镇九年被赶出鲁四老爷家。
沦为乞丐。
到鲁镇十三年问我三个问题。
死亡。
3.分析作者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部分,通过眼睛这一“窗户”透视人物的心灵。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先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再引导学生分析小说出现的人物。
鲁迅说,刻画一个人,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找出文章描写祥林嫂外貌(特别是眼睛)的地方,画上横线,大声朗读一遍,并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然后师生对话、互动,一起完成下列表格:找眼睛论特点初到鲁镇——顺着眼安分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再受打击,内心痛苦讲阿毛故事——直着眼精神有些麻木捐门槛后——分外有神又有希望不让祝福——失神、窈陷再受打击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小结: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从作者对她眼睛的描写可见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生动具体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
其形象特征如下:①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②她勤劳、善良、安分守己,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劳动生存下去;③但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
三、探索、简析鲁四老爷形象。
同学们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手法来塑造这个人物的呢?1.间接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
敬奉“陈抟老祖”:是把他当作卫道的护法神;对联:崇信理学,是封建卫道士的化身;几部书: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这段书房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点明了鲁四老爷的政治身分和思想基础,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
(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主凶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2.直接描写:重点分析他的动作和语言。
在祥林嫂的问题上,鲁四老爷一共开过六次口,说了百十来个字,却就把他保守、虚伪自私、阴险狠毒的性格特征暴露得淋漓尽致。
①一处是: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讨论归纳: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
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
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
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然而”是书面语重转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
“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②一处是:骂祥林嫂是“谬种”,为什么?讨论归纳: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革和破坏他所信奉的统治秩序的行为。
女人再嫁,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上,是女人最大的罪恶,鲁四老爷是不能容忍的。
这样“罪恶深重”的女人“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去,不是更显得与这个社会作对吗?所以骂她是“谬种”。
(补充“贞节”,理学的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
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甚至提出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
封建思想灭绝人性。
)小结:通过上面两个方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
他通过不允许祥林嫂参加“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
他是直接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四、小写作:请你运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一个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字数150左右。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分析四婶、柳妈和“老女人”“我”的形象。
教学步骤:一、鲁四婶形象分析师生对话互动明确: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头一次留祥林嫂是看她能干,祥林嫂被婆家绑架走以后,她害怕给自己家惹麻烦。
以后惦念祥林嫂不是因为关心她的命运,而是自己的用人没有祥林嫂那样可心。
以后祥林嫂再来,她“起初还踌躇”,后来倒是真心怜悯祥林嫂,留下她。
但是祥林嫂没有以前那样灵活能干了,四婶开始“不满”,进而“警告”,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