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2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批评是一门独立的、尊严的、多元的艺术。

既有理性,又有想象力,也有道德的诉求,用让*斯塔罗宾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文学批评要“善于把科学和诗结合起来”。

只要“把科学和诗结合起来”,就是好的批评,都有存在的根据。

文学批评应该是多元的,从形式上说,应该有规范的论文,有自由的随笔,也有灵活的小品;有客观的描述,有主观的倾诉,也有主客观的对话。

但是,所谓多元,主要说的还是内容,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历史主义、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现象学、社会学,都可以是它的理论指导。

在文学批评的百花园里,有万人瞩目的牡丹,也有无人眷顾的小草,.间或有几株毒草也不必大惊小怪。

再说,有时候,香花毒草也不是一时可以认定的。

如今文学批评的一部分已经发展成在相当封闭的小圈子里活动的学问,一些新的概念和术语只在专家的笔下流动,与普通读者无缘。

“修辞立其诚”,文学作品应该是真诚的、真实的。

批评家考察一部作品,不能止于揭露作者的“社会的自我”,而是为了理解和解释作品中所表现的作者创造的自我。

社会的自我固然不能证明作品的价值,但独独浓靠创造的自我就能揭示作品内在的本质吗?这是大可怀疑的。

只有两种自我相互比照,才能对作品进行深一步的阐发。

圣伯夫说“直击作品伪装下的作者”,他毕生为之战斗之一是“不断地揭露文学作品在各种形式下,甚至以最平常的形式下所隐藏的犯罪、诡计、俗套、学究气、哄抬、掺假和谎言。

”当代社会忽视作家品格上的弱点和缺点,直至否定作品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导致文过饰非、美化自己的作品越来越多。

圣伯夫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会以作家的品行之优劣来评价作品,但是,我们会以作家的行止来对照作品中的表现,因为作为读者,我们会问:“如果作家在他的私人事务中是自私的,那么他是否有权在作品中宣扬无私这种品德呢?”我们的社会会回答:“他有权。

”可是,我们的批评家呢?难道他不应该超越社会的习惯和俗见,主持正义吗?批评可以是美的。

让.斯塔罗宾斯基提到批评之美时说,批评具有“与诗的成功相若”的“精神之美”,批评应该能够做到既严谨又不枯燥,既能满足科学的苛求又无害于清晰,因此我冒昧地确定我的任务:给予文学随笔、批评,甚至历史一种独立的创造所具有的音色性和圆满性。

批评之美源于批评家精神的自由,精神的自由是什么?李健吾先生说沈从文的小说“具有一种特殊的空气,现今中国作家所缺乏的一种舒适的呼吸”。

我以为,自由就是这种“舒适的呼吸”。

真正喜欢文学的人一定喜欢富有文采的批评文字,喜欢“既严谨又不枯燥,既能满足科学的苛求又无害于清晰”的阐释作品的作品。

(摘编自郭宏安《圣伯夫一在现代性的门槛上》)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学批评形式上多元,内容上更应如此,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历史主义、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现象学、社会学都可以是它的理论指导。

B. 作为一门艺术,文学批评是独立的、尊严的、多元的、具有理性及想象力的、承载着道德诉求的。

善于把科学和诗结合起来的文学批评,是好的批评。

C. 文学批评在当代社会已发展成在相当封闭的小圈子里活动的学问,一些新的概念和术语只在专家的笔下流动,与普通读者无缘。

D. 文学批评可以是美的,这种“与诗的成功相若”的美源于批评家精神的“舒适的呼吸”。

李健吾先生认为现今中国作家缺乏这种“舒适的呼吸”。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面对文过饰非、美化自己的作品,文学批评家应该超越社会的习惯和俗见,主持正义。

一个文学批评家有权揭露那些文过饰非的作者。

B. 文学批评,有备受关注的经典之作,也有无人问津的平凡作品,还有一些对人有害的作品。

对有害作品,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时间会将它们转变。

C. 阐发作品需将“社会的自我”与“创造的自我”互相比照,单靠“社会的自我”未必能证明作品的价值,而独靠“创造的自我”也未必能揭示作品本质。

D. 造成文过饰非、美化自己的作品越来越多的原因,是当代社会忽视作家品格上的弱点,否定作品与作者之间的联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学作品应是真诚、真实的。

批评家考察一部作品,不是为了揭露作者的“社会的自我”,而是为了理解和解释作品中所表现的“创造的自我”。

B. 即使一个作家在他的私人事务中是自私的,他也依然有权在作品中宣扬无私这种品德,这是一种社会习惯和俗见。

C. 文学批评应既严谨又不枯燥,既能满足科学的苛求又无害于清晰,喜欢文学的人一定喜欢这样的文学评论。

喜欢玩弄新奇概念、术语的人未必真喜欢文学。

D. 圣伯夫将“直击作品伪装下的作者”作为战斗任务之一,让•斯塔罗宾斯基则追求给予文学随笔、批评,甚至历史一种独立的创造所具的形式之美和精神之美。

【答案】1. C 2. B 3. A【解析】1. 试题分析:以偏概全,原文“如今文学批评的一部分已经发展成在相当封闭的小圈子里活动的学问”,选项比原文少了“一部分”。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此题选项C混淆范围。

2. 试题分析:“时间会将它们转变”理解不当,文中只说一时难以认定。

3. 试题分析:“不是……而是”与原文逻辑关系不符。

混淆逻辑范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互联网正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产生着深刻影响。

最近,记者在北京郊区几家小微企业采访,发现一些小微企业主围绕自己的人生爱好、文化追求推出了不少小发明,创业对他们而言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吴新芳是一位红酒爱好者。

他研究创制了添加枸杞等中草药配方的特色红酒,销售基本上靠互联网完成,虽没有多突出的经营业绩,但能维持盈亏平衡。

用他的话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再难也是快乐的。

对吴新芳而言,让东西方文化在红酒里融合的创意,是支撑他的小微企业继续前行的文化理念。

居住在怀柔区桥梓镇杨家东庄村的蒋五四、张芳夫妇,正经营着一家经济律师事务所,借助互联网,夫妇二人基本在家里就能完成工作。

长年居住在乡下,生态环境是比城里好了很多,可取暖设施却跟不上,于是拥有工程学士学位的蒋五四开始琢磨如何取暖,经过了七八年的完善,其“热压力水循环取暖装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不少这样的创业者追求生活和事业的统一,把创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有的投身农家乐、书吧,有的去做工艺设计,如纯天然的皂雕、纯木制手工首饰等。

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创意和创造让生活和事业相互交融,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理念。

2020年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创新创业指导性文件,推出了“互联网+”多个领域行动计划、政策举措,打造了汇集“众创” “众包,,“众扶,,“众筹”的“四众”平台,“双创” 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同期,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启动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城市示范工作,目前,全国已有几十个“双创”城市,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2020年,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小企业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创业将蓬勃兴起,分享经济等各类新模式、新业态将持续涌现。

预计2020年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将成为我国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尤其在“互联网,与制造业在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的深度融合方面将涌现出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将对促进我国实体经济转型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材料二调查发现,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国际化的薪酬待遇是吸引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因素。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指出,被调查的留学回国人员选择了创业的比例为11.9%,远高于国内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

据调查,创业领域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生物工程、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导师艾曙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我个人不是很赞成没有社会经验、工作经验的留学生一开始就创业。

建议先找一家单位工作一段时间,理解什么叫做组织以及在组织中个人行为如何与组织行为结合,建立团队意识,锻炼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和行业资源,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去创业。

”材料三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22. 9 万人,有意从事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只有10%,而最终选择创业的仅为1%。

而据美国教育研究机构统计,2020年在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重高达20%至30%。

华东师范大学赵中健和卓泽林通过研究发现,美国大学主要通过开办创新创业课程和学位项目,提倡体验学习和应用学习的途径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

鼓励所有学科的学生通过跨学科课程和项目进行创业。

例如,科罗拉多大学斯普林斯校区的创新学士学位项目采用多学科团队进行教学。

该校计算机科学专业除了要求学生完成计算机科学课程,还要求他们发展团队,学习创新,投入创业,练习写作计划案,学习商业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

麦可思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斯坦福大学重视的是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约有90%的学生至少选修一门创新创业课程。

背靠硅谷,斯坦福大学鼓励教授到硅谷的公司兼职或从事公司的科研项目,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这些项目中去,教授和学生的研究成果很容易在硅谷迅速转化为产品。

学校也开放自己的实验室,与硅谷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互动效应。

材料四“如果学校开设了创业课,我应该不会去上”,今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的研究生黄剑锋说。

他曾经获2020 “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专项奖”第一名,在校期间经营自己的创业项目,做智能自行车硬件设备。

但他从来没有上过创业课程,他觉得没有实战经验的大学教授们教创业,恐怕对学生没有太大帮助.从2020年起,黄剑锋的学弟学妹们都将在课堂上体验创新创业课。

2020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20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根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已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门数比2020年增加了 14%。

但2020年11月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只有12. 78% 的大学生创业者主要从创业课程获取创业知识,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未接受过系统的创北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