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
1、农民工的工伤医疗保险不健全。由于农民工自身的素质决定他们主要从事 生活环境相对比较恶劣、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工作,这很容易对其身体健康 和安全问题构成威胁。一旦农民工出现工伤医疗事故或生病,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伤 医疗保险,他们只能仗着年轻、身体好、硬挺着而不去医院看病;遇到不得不看的 病,绝大部分也只能是自费,用工单位通常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只垫付很小一部分费 用。他们的基本保障权益很难得到维护,’生活通常会变得异常艰难。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此也十分关心,也在制订相关的《外来务工人员工伤医疗保险条 例》。如:广东省在2000年颁布了《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 “用人单位应自招用农民工之月起,必须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为其办理参加工伤、 医疗、养老保险手续。”,但文件是发出了,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农民工仍然游离 于社会保险的“安全网”之外。到2003年底,深圳市在劳动部门登记了的外来工就有 330多万,实际外来农民工在500万左右,而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04.39万®。
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分析
———————————————————————————————— 作者:
———————————————————————————————— 日期: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象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了 农民工,他们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由于身份的差异却享受 不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保障,他们的就业、收入、劳动状况、生活状况和社会 保障现状令人堪忧,尤其严重的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失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 题。在我国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势在必行。首先,农民工面临的风险急需 社会保障。其次,解决农民工社保有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我国经 济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再次,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兼顾 公平与效率的需要。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农民工这一群体的愿望,但 在设想和着手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种种障碍因素,认识分析这些障碍因素有利于 问题的最终解决。第一、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基于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我 国形成了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第二、社会原因,由于户籍制度因素、 城乡矛盾、企业漏保现象及资金问题导致农民工社会保障迟迟没有提上日程。第三、 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低、流动性和收入不稳定性以及社保意识淡 薄等因素使得农民工只考虑现在,不考虑将来。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农民工这一群体的愿望,但在设想和着手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种种障碍因素认识分析这些障碍因素有利于问 题的最终解决。
二、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 战略,并形成传统经济体制,包括产品和要素价格扭曲的宏观政策环境、高度集中 的资源计划配置制度和缺乏自主权的微观经营体制三个组成部分。重工业是资金密 集型产业,与当时资本稀缺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资源禀赋状况相矛盾,在市场调节 状态下,必然遭遇高成本的难题,由此,会不由自主地排斥市场机制,采用计划机 制来保证低成本。因而在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实行与农村不同的低生活费用优惠政策,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必然采取措施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二元户籍制度由此产生,即 实行城乡有别的户口登记制度与限制迁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城市的各种管理 制度,包括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是城乡有别、并严重偏向城市的。 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就业、保险与福利”三位一体的特点,为城镇劳动者及其 家属提供相对较全面的福利保障,以实现“低工资、高就业”。而在广大农村,社会 保障制度的项目少、水平低,在集体经济时期,主要包括“五保供养”制度、合作 医疗、军人优抚保障和灾害救济等。从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看,我国农村并没有真 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有“五保户”这样的农村特殊群体享有社会保障,但 这样的人群很少,他们中有部分人住进了农村福利养老院,2003年底农村养老院也 仅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了 农民工,他们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由于身份的差异却享受 不到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保障,他们的就业、收入、劳动状况、生活状况和社会 保障现状令人堪忧,尤其严重的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缺失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 题。在我国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势在必行。首先,农民工面临的风险急需 社会保障。其次,解决农民工社保有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我国经 济增长、加速城市化进程。再次,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兼顾 公平与效率的需要。
2、农民工缺乏最低生活保障。正处在转型加速期的中国社会仍带有明显的二 元特征,附着了太多利益的户口仍在发挥着作用。由于农民工没有城镇户口,就不 能平等地享受到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失业保险。正是这些结构性的制度 安排使农民工成为边缘群体,也正是这种边缘性的社会地位使其难以享受社会保障 权益。城市农民工由于工作不稳定,往往会经常性失业,一旦失业,他们在失业期 间多是靠积蓄,或向他人借钱维持生计,生活举步维艰,显然对其继续留在城市生 存并寻求其他工作产生很大困难。一部分人不得不背着空空的行囊,带着惆怅,重 回农村老家。
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仅是农民工个人的事情,更应该引起政府部门 的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第一,农民工社 会保障缺失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工的就业率不高,收入水平低下,因此,国家需 要对农民工进行素质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率,增加农民工收入。第二,户 籍制度是产生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源,为加速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加快农 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国家必须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并且降低城市门槛。第三, 农民工难以享受城市为市民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难以享受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市民 待遇,就业歧视和地域歧视依然存在,因此,破除歧视性限制性政策也是解决农民 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有效措施。第四,针对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短缺问题,可以采取(1)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2)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三方出资,(3)开征社会保障税, (4)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等多种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第五,虽然农民工数量浩大, 但由于处于高度的分散状态,很难实现自己合法权益的保障。将农民工纳入工会组 织,将有利于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3、农民工缺乏养老保险。我国《宪法》第20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资帮助的权 利。国家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包括农民工,但也没有说不包括 农民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有1.2亿农民工在城市中务工,到2020年时, 将有3.6亿农村人口转移进城镇;2030至2060年时,3亿农民工都将陆续进入退休 年龄,需要养老保障,可是这些农民工却没有养命钱,解决人口老龄化、维护社会 稳定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自然会面临太大的挑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