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答案一、2014年新课标Ⅱ卷(1) A、D【解析】B项错误在于,不是“建议”他“当即回国”。
C项错误在于不是如该项所说“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
E项错误在于还没如该项所说的成为现实。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答:现实因素: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
思想基础:他心中有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愿;他从小受到母亲关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现实原因”和“思想基础”二词,然后分别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答:①当他得知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时,他为了报效祖国,放弃即将得到博士学位,当即回国。
②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勘察森林资源情况。
③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举家迁往甘肃,进行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④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
此外,他还谢绝了巨额酬金。
【解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一语,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筛选有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答①为了报效祖国,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
②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他不惧艰险,深入实地考察,辛勤工作。
③为国家付出自己的一切:捐献家产和巨额酬金,主动提出减薪等。
④不为官位和金钱所诱。
【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目“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的限制,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将军赋采薇【答案】(1)E3分,D2分, B1分(2)】①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戮力同心,共赴国难;②宗的简介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
(3)①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②第二首借秦始皇开疆拓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
(4)①超越党派立意,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自关心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志军有方,视死如归。
(每点都结合文章的具体实例分析)【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位,选取关键的此句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意的题目,注意找到历史人物,然后点明志向。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这是探究题,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2016全国2卷(1)BC(2)敏锐的洞察力;独立思考与创新;扎实的研究功夫。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奥数教学应注意系统性;应注重引导学习兴趣;要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4)吴文俊对物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他独辟蹊径,运用机械化思想研究数学,建立了新模式,在数学专业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吴文俊对文学艺术有着广泛兴趣,涉猎历史书籍、观看历史影片,拓宽了学术研究的视野;甚至观看围棋比赛也培养了他在数学研究的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
四、朱东润答案: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A.“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与原文不尽相符,原文是“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心神的意图”,所以有此可见作者献身传记文学主要是因为兴趣,而不只是因为开了韩柳文学。
C.说法过于的绝对。
原文并没有说“拒绝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
E.作者并没有说“传叙文学”更加科学,只是认为在西洋文学里分类比较麻烦,而在中国传统当中却很自然。
)(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①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传记作品,如《史记》、《汉书》、《约翰逊博士传》、《维多利亚女王传》等,并比较它们的异同;②深入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辨析不同概念,如阅读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分辨史传、别传、自传、传叙文学等;③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如给张居正写传。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冋答。
(6分)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程;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③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朋友闲谈一样。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8分)第一问:①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
如果只重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那样就不够细致,像《约翰逊博士传》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
②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
要是像有些古代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
第二问:观点一:同意。
①只有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且具有可读;②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观点二:不同意。
①细致刻画个性需要史料支撑,如果史料不足仍然强调这一点,就会导致不够客观,显得矫揉造作;②追求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不能有效凸显传主的个性。
五、陈纳德(1)BD【解析】A项,“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不对,见原文“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C 项,“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不准确,因为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的;E项,“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不准确,从原文“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可以看出。
(2)①他的飞行技术精湛和军事才能超群。
他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战斗技术,他编写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2分)②他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珍视友谊,有高尚的品质。
他说:“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能在这里为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日本侵略中国,他要为中国,也要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2分)③他有出色的指挥才能,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他组建飞虎队,指挥作战,洞察敌人飞机动向,预先做好防备,重创日本空军,在空战中战绩显赫,屡次受到嘉奖。
(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回答此题,首先要理清这篇传记的基本思路,与传主的事迹。
文章先写陈纳德受邀来到中国,再写七·七事变后,他决定留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再写珍珠港事件后,他指挥飞虎队重创日军,又写了仰光空战、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的赫赫战绩。
据此,进行整合即可。
(3)①他热爱祖国,热爱和平,为反法西斯而战。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能在这里为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②他不图名利,一心为正义事业而努力。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意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工作,陈纳德在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
③他珍视中国人民的友谊,将自己的命运同中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虽然,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中,没有欣赏人物形象的这一考点,但在很多题目中,涉及到对人物形象——传主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这一题,侧重于对人物品质的概括。
回答此类题目,需要梳理主要事件、思考文中细节、关注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
(4)①他将自己祖国的命运同中国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能在这里为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他认为,“中国进行的抗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②他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组建飞虎队,为中国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③他与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获得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奖。
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与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同中国人民紧密地联系起来,正如他所说:“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④他受到中国人民的敬重和纪念。
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重庆到昆明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
(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这一题属于探究性题目,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是要注意的是,回答时决不可脱离文本。
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陈纳德对中国抗战的认识以及作出的巨大贡献,二是中国人民以及政府对他的深厚感情。
不要忽视相关链接中的有关信息。
六、黄宾虹(1)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2)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
(3)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
(4)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求艺术真谛。
①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溢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
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勇于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
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
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