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类专项练习学校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⑴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⑵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⑶矣。
苟能起,又不艾⑷。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注】⑴卬ánɡ:高举着头。
⑵踬zhì仆:跌倒。
⑶病:疲惫。
⑷艾yì:停止,悔改。
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4分)辄持取()人或怜之()苟能行()又持取如故()2.选出划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A、以厚其室B、为去其负C、日思高其位D、大其禄3.选出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A、蝜蝂者,善负小虫也今世之嗜取者B、其背甚涩极其力不已C、卬其首负之人或怜之D、虽困剧不止也虽其形魁然大者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战国策》一书,是时期由(人名)编辑整理的。
(1分)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修.八尺有余( ) ②孰.视之( )③私.我也( ) ④今齐地方.千里( )8.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
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2分)答:9.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2分)答:10.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
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3分)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邓艾字士栽,少孤。
年十二,随母至颍川,读故太丘长陈寔①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称谢。
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②己吏父,久已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③。
(选自《三国志·邓艾传》)【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颍川许人,东汉名士。
②厚:厚待,优待。
③计吏:官职名。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①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 ) ②重遗.其母( )12.邓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演义》中有精彩的描写。
选文中,他在任汝南太守前,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与众不同?(2分)答:13.文中“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已死,遗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这句话体现了邓艾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答:(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
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
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
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
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
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郁离子·僰人舞猴》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②伫,站立。
③佁然,静止貌。
④褫(c hǐ),剥去,脱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①元方入门不顾.顾②耻.己之不如也耻③思所以..败之所以④乃袖.茅栗以往袖15.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16.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17.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4分)①啖.粥而读义:②辄.以水沃面义:③食不给.义:④乃至被谗.受贬义:19.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20.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4分)阅读《口技》一文,完成小题。
(12分)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会.宾客大宴()(2)满坐.寂然()(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不能名.其一处也()22.用“/”划分朗读节奏。
(标两处)(2分)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3.翻译下列句子。
(4分)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分)24.口技表演者表演了三个场景内容,请概括。
(2分)(1)一家四口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2)(3)25.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把“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2分)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12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El:“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6.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4分)(1)又何间焉参与。
(2)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3)遂逐齐师追赶。
(4)望其旗靡倒下。
27.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2分)(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乃入见。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之)分人。
”2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翻译:。
29.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答:。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王冕者,诸暨人。
幼贫,父使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①默记。
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④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辄:总是(常常)、就。
②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③曷:通“何”,为什么。
④执策:拿着书。
30.解释加点字词。
(4分)①普少习.吏事()②家人发.箧视之()③卒.用其人()④暮乃反.()3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普明日复奏其.人曷不听其.所为B.太祖乃.悟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C.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人不得上,以.实奇(《于园》)D.读之.竟日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32.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