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第1套真题)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第1套真题)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A . 帝国的繁盛B . 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C . 近代的曙光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2. 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

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A . 废分封立郡县B .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C . 郑和下西洋D . 戚继光抗倭3.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 . 宋朝B . 元朝C . 明朝D . 清朝4. 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A . 司母戊鼎B . 金瓶(金奔巴瓶)C . 锦衣卫印D . 开元通宝钱5.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对我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③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④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而修建的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6. 某地考古发现的古墓随葬品中,有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

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是()A . 唐朝B . 宋朝C . 元朝D . 明朝7. 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A . 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B . 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C . 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D . 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8.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 . 社会秩序动荡B . 边疆防御巩固C . 专制皇权强化D . 地方权力膨胀9. 十五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A . 他相信天主教旨意B . 他相信地圆学说C .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D . 他拥有航海地图10. 下图是一幅世界名画。

画中的主人公正对你微笑,人物眼神温柔、宁静,充满着期待和生命力。

下列选项与这幅名画匹配的是()A . 《神曲》——但丁B . 《大卫》——米开朗基罗C . 《蒙娜丽莎》——达·芬奇D .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11. 17至18世纪,有一批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进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权、法制等学说,大力倡导科学理性。

他们燃起的思想火花是()A . 人文主义B . 马克思主义C . 空想社会主义D . 启蒙思想12. 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日。

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A . 相对论B . 日心说C . 万有引力定律D . 生物进化论13. 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中国文化热,这股热潮被称为“东学西渐”,这一局面集中在A . 秦汉时期B . 隋唐时期C . 宋元时期D . 明清时期14.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 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B . 两次运动中心都在意大利C . 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D . 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15. 如果把“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美国的诞生”、“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A .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B . 新体制的创立C . 工业文明的浪潮D . 殖民扩张道路16. 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美国独立战争最显著的特征是()A . 摆脱殖民统治B . 建立资产阶级政权C . 推翻封建统治D . 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条件17. 1862年9月,林肯在签署某文件后庄严宣布:“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

”林肯签署的这个文件应是()A . 《独立宣言》B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 . 《人权宣言》D . 《废除农奴制法令》18. 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都推行了改革。

这两个国家社会改革的共同点是()A .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B . 都阻碍了社会进步C . 都废除了农奴制度D . 都走向了军国主义19. 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句解说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这只领头羊是指A . 英国B . 法国C . 美国D . 德国20.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网络上进行“千年思想家评选中,马克思的得票率高居榜首,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广泛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 巴黎公社的建立B . 《人民宪章》的发表C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 . 《人权宣言》的发表21. 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

德国在重9世纪40年代“考问世界”方面的史实是()A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 . 第一次世界大战C . 启蒙运动D . 工业革命22. 南美洲地区最高荣誉的足球赛事被称为“解放者杯”,它是为纪念哪位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袖而创立的?()A . 马克思B . 玻利瓦尔C . 圣西门D . 哥伦布23.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 . 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 . 人们去影院看电影D . 人们用手机打电话24. 我国某城市有一座雕塑(下图),其主题是“怒折烟枪”,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该城市是()A . 虎门B . 南京C . 北京D . 上海25. 搜集和整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马关条约》签订时间:1895年4月签订:日本马关条约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条约危害: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 签订时间B . 签订地点C . 条约内容D . 条约危害26. 在近代中国,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出现了下图局面?()A . 《南京条约》B . 《北京条约》C . 《天津条约》D . 《辛丑条约》27. 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下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曾攻入清朝都城北京的是()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③D . ②④28. 史同学在整理课本内容时,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A . 为寻求救国路,________多次上书B . 不做亡国之君,________下诏变法C . 反对变法维新,________发动政变D . 以血唤醒民众,________慷慨就义29.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以下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义和团运动②太平天国运动③黄海海战④谭嗣同英勇就义A . ①②③④B . ④②①③C . ②③④①D . ③④②①30. 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他就是()A . 京师同文馆B . 商务印书馆C . 新华书店D . 三联书店二、非选择题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霍布斯鲍姆把1789—1848年这一时期定义为“革命的年代”,认为这一时期所发生的“革命”,“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材料二:见下图。

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1)材料一所述“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是指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哪一重大事件?这次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该重大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在该重大事件中,哪一纲领性文件对“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做出了权威解读?说明该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32. 近代的东西方世界的碰撞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华,向清政府提出通商贸易的要求,乾隆帝以不合祖制为由予以拒绝,在给英王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能,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1839年8月,当林则徐禁烟的消息传到了英国,英国人狂妄叫嚣:“我们应以武力方式向中国要求《恢复名誉》。

材料三:大约150年前,东方的一个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当时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英国为“恢复名誉”对中国发动了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中的“岛国”“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说说这一改革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4)东西方世界的碰撞中,两个东方国家的不同选择和不同结局,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33. 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艰辛,艰辛的探索之路孕育着新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以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1)材料一中“学习外国利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有人说这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为实现材料二“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3)材料一,二这两次探索运动,在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上有何异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