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炼钢基础理论-4

4-炼钢基础理论-4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31
2.3.1 硅锰氧化
炼钢用的钢铁料含有硅、锰,对成品钢硅、锰的含 量也有要求。因此,很有必要了解硅、锰在炼钢过程中 的氧化和还原规律。
炉料中的硅锰主要由铁水(生铁)、废钢等带入, 在钢中无限溶解。在炼钢温度下被氧化成SiO2、MnO进 入渣中。在一般碳素废钢中含[Si] 0.17%~0.37%,[Mn] 0.35%~0.80%。
分析:该反应是在钢中及渣-钢界面上进行的,是放
热反应,锰氧化产生大量的热,也是转炉炼钢的热源之
钢液的密度可按下经验式: ρ1600℃=ρ‘1600℃+∑(Δρ·J)
在20℃时,钢的密度按下经验式: ρ20℃=ρ‘20℃+∑(Δρ·J)
式中 ρ‘—纯铁在某温度下的密度,Δρ—某元素使纯 铁密度提高值;J—某元素在钢液中的质量百分数,%。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12
e.g 25#钢1600℃时的密度?
14
3)钢液的黏度 黏度是钢液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对冶炼温度参数的 制定、元素的扩散、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和气体的去除, 以及钢的凝固结晶都有很大影响。 同熔渣黏度一样,钢液的黏度与流动性均表示钢液 流动时流层内摩擦力的大小,二者互为倒数。 一些液体的黏度见下表: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及其控 制
影响因素
组成↑、 ↓, 高熔点成分↑、 ↑
数值大小 1300~1400℃
黏度
元素扩散、渣-钢间的反应、组成↑、 ↓ ,温度↑、
气体逸出
↓,未熔质点↑、 ↓
0.02 Pa•s
密度
决定渣所占有的体积及钢 液滴在渣中的沉降速度
表面张力
渣-钢间的反应 及夹杂物的吸附
温度↑、 ↓
按温度对钢液密度的影响计算: ρ=8523-0.8358 Tk=6958 kg/m3≈7 t/m3
按成分对钢液密度的影响计算: ρ1600℃=ρ‘1600℃-210[%C]-60[%Si]-7.5[%Mn]-
164[%Al]-55[%Cr] + 43[%W]+6[%Ni] =7030-52.5-16.2-4.9=6956.4 kg/m3 ≈7 t/m3 常用钢固态密度见表,表中也能看出成分的大致影响 情况。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16
影响钢液黏度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成分。 温度影响 随温度升高黏度降低,即流动性变好。这是由于温度 升高钢液密度降低、原子间距离增大、相互吸引力减小。 成分影响 成分对钢液黏度影响比较复杂! 碳 钢液中的碳对黏度的影响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 碳含量使钢的密度和熔点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黏度的变化。
东北大学/阎立懿
19
硅、锰、镍能使钢的熔点降低,所以含量增加,钢液 黏度降低,尤其含量很高时,降低更显著。
钛、钨、钒、钼、铬含量增加则使钢液的黏度增加, 因这些元素易生成高熔点、体积大的各种碳化物。
钢液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增加,钢液黏度增加,流动 性变差。
初期脱氧产物生成,夹杂物含量高,黏度增大,夹杂 物不断上浮或形成低熔点夹杂物,黏度又下降。脱氧不良, 钢液流动性一般不好-。
ρ=8523 - 0.8358 Tk , kg/m3 式中 Tk——热力学温度,K。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11
成分影响 成分对钢液密度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认 为,碳、硅、锰、磷、硫、铝、铬等元素增加可使纯铁密 度减小,其中碳的影响明显;而密度大的元素钨、镍、铜 等元素可使纯铁密度增大,其中钨的影响最大。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3
熔渣作用、组成与分类
项目
内容
特征
作用 组成 分类
五大作用
去除P、S等有害元素;参与熔池传氧; 防止吸气(H、N);吸收非金属夹杂物及反应产物; 稳定电弧燃烧,提高炉子热效率、保护炉衬。
碱性氧化物 中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非氧化物
碱性渣 酸性渣
CaO、 MnO、 FeO、 MgO Fe2O3 、Al2O3 SiO2 、P2O5
20Mn、60Mn、65Mn
15CrA 20Cr、30Cr、40Cr
38CrA
GCr15
W9Cr4V W18Cr4V 0Cr18Ni9、1Cr18Ni9、Cr18Ni9Ti、
2Cr18Ni9
东北大学/阎立懿
密度/t/m3 7.8 7.87
7.85 (与紫铜相当)
7.81 7.74 7.82 7.80 7.81 8.3 8.7(高于黄铜的) 7.85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23
S、O是很强的表面活性物质,只要含有很少量的S、 O就能使钢液的表面张力大大下降 。原因是它们在钢 液中的生成物FeS、Fe0被排挤到钢液的表面,浓度出 现偏差,导致表面张力急剧下降。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24
Ni 、 Co 影 响 较 小 , 原 因 是与铁的性质相近;
△H= - 542kJ/mol
或[Si]+2(FeO)=( SiO2)+2[Fe]
+ 2) 2(CaO)+(SiO2)=(2CaO·SiO2 )
[Si]+ 2[O] 或 2(FeO)+2(CaO)=(2CaO·SiO2)+ 2[Fe]
分析:该反应是在钢中及渣-钢界面上进行的,是放
热反应,硅氧化产生大量的热,是转炉炼钢的主要热源。
范围时,钢液中存在
δ-Fe、γ-Fe两种晶体结
构(体心立方——面心
立方),密度是随碳含
量的增加而增加,表面
张力增加。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26
5)钢的导热能力
钢的导热能力可用导热系数或热导率来表示,指在 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 在1s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热量,即当体系内维持单位 温度梯度时,在单位时间内流经单位面积的热量,钢的 导热系数用符号λ表示,导出单位为W/(m·℃)。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21
影响钢液表面张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成分 及钢液接触物,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钢液成分。
温度影响
对于一般液体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减少,但对于碳 素钢液来说,表面张力是随着的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 之一是温度升高表面活性物质,如C、O等的热运动增强, 使钢液表面过剩浓度减小或浓度均匀化,从而引起表面 张力增大。这也可从成分影响得到解释。
几种液体的黏度比较
液体名称 纯铁液
钢液(水) 稀熔渣
碱性正常渣 稠熔渣 松节油 轻机油 水
温度/℃ 1600 1600 1600 1600 1600 25 25 15
黏度/ Pa•s 0.0005
0.002~0.003 0.002
0.02~0.10 0.2
0.0025 0.02~0.10
0.001
反应的有利条件是:低温,高氧化性(高O、高FeO
),高碱度(高CaO或低SiO2),对于造碱性渣的炼钢来 说,硅氧化的很彻底,后期温度提高后也不还原。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34
(2)锰的氧化
[Mn]+[O]=( MnO)
△H= - 244kJ/mol
或/和[Mn]+(FeO)=( MnO)+ [ Fe]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20
4)钢液的表面张力
钢液的表面张力对新相的生成,如CO气泡的产生、 钢液凝固过程中结晶核心的形成;对相间反应,如脱氧 产物、夹杂物和气体从钢液中的排除,渣钢分离,钢液 对耐火材料的侵蚀等有着重要影响。
使钢液表面产生自动缩小的力称为钢液的表面张力, 用 符 号 σ表示,单位为N/m。钢液的表面张力普遍高于炉 渣的,大约在1.5 N/m。
组成、温度, 但比较复杂
2.5~3.0 t/m3 0.35~0.5 N/m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5
温度影响 总的说来,随着温度升高,钢液的体积增加 (原子间距增大)、密度降低。
如纯铁密度,20℃时为7.88, 1538℃时为7.23 , 1600℃时为7.03 t/m3,这与中、低合金钢液的密度7.0 t/m3相当。钢液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22
成分影响
1550℃时,纯铁液的表面张力约为1.7~1.9 N/m。 溶质元素对纯铁液表面张力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它的性质 与铁的差别大小。如果溶质元素的性质与铁相近,则对 纯铁液的表面张力影响较小,反之则就较大。一般来讲, 金属元素的影响较小,非金属元素的影响则较大。
东北大学/阎立懿
29
温度对钢热导率的影响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30
2.3 钢液的化学反应
炼钢是在高温下、多相参加的复杂物理化学过程, 如温度在1600~1700℃范围,气-渣-钢-耐火材料间进行: 熔化与凝固、分解与化合、溶解与析出及氧化与还原反 应等。
主要进行:硅锰氧化反应,钢液脱磷、脱碳、脱氧、 脱硫反应,以及气体与夹杂物去除等。
CaF2 、CaC2 、CaS
以CaO 为主,能够去除磷、硫元素 以SiO2 为主,不能去除磷、硫元素
氧化渣 还原渣
渣有氧化能力,FeO含量15%~25%,能向钢液中供氧; 渣有还原能力,FeO含量0.5%~1.0%,能从钢液中夺氧
10.03.2021
东北大学/阎立懿
4
熔渣(液态)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影响钢导热系数的因素主要有钢液的 成 分 、 温 度 、 组织、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及钢中晶粒的细化程度等。
10.03.20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