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 一个金融中心兴起的历史故事与现实意义(1)

上海: 一个金融中心兴起的历史故事与现实意义(1)

上海:一个金融中心兴起的历史故事与现实意义–马德斌马老师开场(简单记录):我小时候在上海长大,在美国读书,后来到伦敦政经学院。

伦敦和上海有相似之处。

上海留下了很强的西方的痕迹,今天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看,背后是法律和经济的密切关系,它超越民族,超越国家。

今天我从货币讲起,我想说的是,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给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提纲:●领先世界的中国货币与欧洲的后来居上●公共租界与上海金融中心的兴起●中国海关与中国公债●金融革命●革命的终结●领先世界的中国货币与欧洲的后来居上-来自东方的消息:货币1)货币来自于内在贵金属的价值,完全不同于现在的法币,马可波罗在元朝实行大规模纸币,中国很早就认识到货币的交换功能。

2)中世纪欧洲的货币金属本位论3)货币的功能4)商品货币和法定货币,展示了徐谨老师《白银帝国》书里的内容。

5)中国政府滥发,收税也不收纸币,信誉垮掉很快。

明早期,朱元璋严厉抑制商业。

6)后期一条鞭法,张居正,消极的抵抗,市场的力量,白银的来临。

西班牙银元在中国。

7)银铜比价反转,鸦片,白银外流,银稀缺,打鸦片战争,毛海介老师的《鸦片战争》?。

当时实际上还可以选择是去白银化,有个徽商的户部官员,王茂荫就是这样提议的,被训斥降职。

清朝吸取的教训是不碰纸币,马克思把王放到了资本论里了,他变得很有名。

2.欧洲的后来居上1)小找头,大问题2)重商主义与亚当斯密的思想实验。

财富不仅以金银衡量,川普还是重商主义代表3)货币理论诞生4)从双本位到金本位5)从光荣革命到金融革命。

●伦敦的金融城:一个有围墙的城中之城签署大宪章的法人代表,有特权,G A T E命名,因为伦敦有很多城门,高度自治,皇帝进去也要被同意。

英国的金融中心就在这个城中之城。

英国皇室招来女婿荷兰威廉三世。

现在的英国皇室是德裔。

英格兰银行对于政府的公债改革做了改革,国会中介,银行对于公债有保障作用,股份公司也少。

政府债券与金融中心的兴起。

--这段历史实际上徐谨老师的《印钞者》讲的非常清晰明了●私人银行券与货币1)哈耶克的自由货币论2)私人银行券的多重竞争和信誉3)被人遗忘的苏格兰银行体系4)亚洲的怡和,汇丰。

●英国租地,在杨浦区a)广州掘开河,隔离。

中国难民涌进去,有钱人去买房子,土地是外国居民的,但是中国人和外国人越来越多,成为公共租界。

b)公共租界并不听从英国政府命令,而是自主经营。

而法国是领事管理。

c)这是个纳税人负责的股东公司,工部局的法人地位,中国人的法官判中国的案子,公审会廨。

各个国家的利益也是不同的,各种商业利益。

低税,执照,小政府,有限的公债发行。

●中国现代银行的兴起北洋军阀,终止不能兑换。

张嘉璈抗命成功,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公开抵抗北洋政府,在外滩属于租界。

利用司法解释权,法人被股东告上法庭,不能撤换。

地名券,周末也开放,储备银储备,当时非常紧张,汇丰都来支持,1916年,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的起点。

国有全部踢走了。

上海钱庄也都移到租界了。

●中国海关,公债和近代中国。

海关管邮局,赫德是北爱人,绿色邮筒。

黄封面,皇家。

1)清政府的洋人委托管理机构2)低税,高薪,清廉3)人员,多国,中国雇员4)第一个中立的全国性机构,列强保护下,北洋政府发现只有海关老老实实缴税上来。

5)海关与中国财政,关税担保与内外债信誉6)外债到汇丰,内债到上海银行,扣完的盈余到中国政府。

养老金制度,高薪,信息透明,每一笔都清楚,海关新疆西藏有海关。

属于清政府的。

1927年,中国第一任海关司长。

日本人是第二把手,表示我虽然是日本国民,但海关规则是最重要的。

7)安格联的作用8)海关还债剩下的盈余积累,用作担保内债,独立于政府之外,信誉大大提高。

中国政府在伦敦发债。

北洋政府在内战的时候,成立内债委员会,民国三年发债,以及到蒋介石的年代,江浙帮扎根很深。

资本家资助支持蒋介石。

汪精卫汉口放火租界,把资本家也都推到蒋介石这边。

宋子文把北洋政府的办法都用于南京政府。

后来跟战争等等有关,出现问题。

●公债价格,政府摊牌1)银元的价格:洋厘0.72量超过2%-4%,货币充足,套利成本大大降低,离上海越远套利成本越高。

而且逐渐套利成本和纽约越来越接近。

2)1933年废两改元,顺利。

3)公债,房子未来财富的现在兑现,可以储备。

证券基础也是公债。

公债和现代民族的诞生有重要关系。

蒋介石下台,孙科上台,搞垮公债也就是搞垮全国银行业。

4)国家权力扩张,战争导致膨胀5)历史和现实:6)上海是全球化的一个早期形态,重视的是商业信誉,上海的制度自下而上,租界自治7)信用超越意识形态甚至主权8)集权与分权●总结:1.民国工部局,市政委员会,是个公司,对股东负责。

美联储也是公司,私人银行家控制的,中国央行,资产和负债,没有股东。

中国央行,负债是自有资金,非银行联合体。

是公权力的派生机关。

2.工部局,治理结构特别关键,自治。

印尼,新加坡香港,干脆放弃货币定价权,给了美国。

中国用美元作为锚。

3.金融中心的信用,稳定。

4.制度之间的竞争是国家竞争的核心,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债券的发行能力。

邀请评议。

韦森老师点评:应该徐瑾老师先评论,她写了《白银帝国》《印钞者》。

我不太熟悉这段,但我想讲一点,上海的崛起,经济的崛起才有金融中心的崛起,鸦片战争以后,第一次战争后,上海处于江南最富裕的区域,这是结果。

第二是跟太平天国有关系,从广西打到江南,安徽都跑到上海,民族资本家崛起的原因。

还有徽商等等,带来了地契,是可以抵押的。

第三,还有租界的法律程序制度带到了中国。

法律公正性,到租界里面来解决。

中国金融市场缺的是法律制度,法制不健全,美国经济不好,股票上。

中国经济好,股票跌。

上海招商引资,如果能引来香港的金融法庭,那不得了。

最后一点,为什么政府怕赤字,经济高速增长,税收越高,现在经济下行,可以发债,减税啊。

梁老师点评:1.上海能够成为金融中心和天时地利有关系,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上海是孤岛,苏州杭州都沦陷,有外国人的保护,太平军没有进攻上海。

湖州是茶叶出口地,武昌汉口是重要的贸易集散地,但都是有地利没有发展成上海的金融中心,想造反的章太炎也躲在租界,1942,1943取消租界。

现在上海最重要的也是制度红利。

2.近代的金融发展,是和整个中国的货币制度联系到一起的。

中国有长期的银元和铜钱的二元结构,工部局发行上海也没有成功,有助于经济发展。

宋子文整理各地方的财政,竭尽全力统一货币。

而从自由市场的角度讨论,地方有发币权,军阀和蒋介石是发行法币的制约,后来遭受了战争,法币发行完全被破坏了。

3.海关和银行制度,赫德功绩是近代这块最重要的,田赋被天平天国破坏,唯一靠的是海关1/3和厘金。

军阀战争需要钱,以前有指责中国银行不贷款给工商业,而贷款给军阀打仗,但这也是当时公债的目的。

4.最后一点,上海金融发展过程,租界促进了租界内管理的统一和带来管理制度。

黄包车在法租界,到英租界换车,电车也,西方的市政管理,筹资,怎么建路灯,怎么建自来水,影响非常大。

徐瑾老师点评:1.马老师对公债谈的挺多,为什么中国不发公债,有看法认为这是中国无法建立宪政基础的原因。

但仅有公债不够。

我在《印钞者》里提出四角概念。

收税,不够发公债,银行管理国债发行,议会控制预算,这中间有漫长的制度演化,是一步步走来的。

2.恰恰发公债是银行最大的权力,一个国民政府,张先生建立了中国银行,蒋介石说让他走他就不得不离开,然后换孔祥熙,再换宋子文走,银行实际上是一步步走向没落,张是江浙人,报纸责怪这帮人在资助军阀,他们是有苦难言,哪里像日本财阀,他们是有首相决定权的。

银行一步步瓦解,实际从30年代就开始走下破路,真正好的时候还是20年代北洋政府时期。

3.租界的海关,制度都很重要。

但关键是自治,华资和日资联手赶走英资。

后来委派杜月笙和蒋介石谈租界能否自治。

中国乱世中的状况,现代性的诞生,分割犹如战国,但也增加了丰富性。

只要有机会,一句老话:两个魔鬼相争,好过一个天使。

马老师回应点评:上海今天和昨天完全不一样,作为一个学究,考虑政治少。

英国的国家主权,国会越来越重要,国王来借债,国会掌握预算。

中国人李鸿章来租界也不能封马路,作为主权者心里什么感受。

英国国会是皇帝冲进去,门有被砸的地方,国会不修被国王砸坏的门,作为纪念。

●创业P H D问:上海工部局的架构的普适性?答:英国的殖民的方式,是多元的。

占了印度实际就管不过来,后来采取非正式的殖民,只要自由贸易就可以。

国会都是从地方来的,美国从T O WN H A L L,英国通过C O M M I T T E E,印度是东印度公司,这些英国人到这里来,用股份公司的概念来治理。

和美国独立的P R E S E N T A T I O N一样意思。

被评为伪帝国主义,S E L F-G O V E N I N G,就可以形成英联邦,爱尔兰最恨是没有委员会。

南非的调查报告,说中国租界没有中国代表不合法。

法国领事管理,很早就有中国代表,但没用。

英国特权,有殖民痕迹,当时真正得到好处是中国的企业家。

分权的情况下,银行家敢于和北洋政府叫板,以前企业家从来没有叫板的权力。

后来拿掉租界,企业家就没有了基础。

北美独立13州,都是公司过去的,不受英国领导,无代表不纳税,导致革命。

●问:第一个问题:权力的分配机制更有利,华尔街控制影响是否影响民众利益。

第二个,公债是否建立在信誉上面,信誉和权力的关系。

集中是否会影响信誉。

答:民粹主义在兴起,专家论述脱欧的坏处对于英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但大家都不相信主流媒体。

西方早期是精英民主,有限民主,苏格兰民主现在17岁就开始了。

美国设计的时候有精英成分,没有女性黑人当然是歧视。

但是全民民主有很大的问题,怎么样把公众的需求和精英的理性结合起来。

比如我们找校长,要以资格为主。

川普是脱口秀经历,没有从政经历。

不能有利益冲突,债主不能决定款项,需要第三方。

比如中国皇帝,借债老百姓不相信啊。

当年蒋介石把荣家人从租界绑出来,融资。

政府公债没有监督,更有问题。

主持人:贷款是信息完全不透明,08年以后,债券信息半透明,披露报表。

荣家抓走是属于贷款。

股票是有价格的,经营,预期,治理结构,金融市场不健全。

我国宁愿收税,近几年,中国要建金融市场,半年滚动发行,对财政部形成很高要求,还本付息的考量。

总的来说发债券比收税好。

●问:母国的制度安排?答:合法性问题,划一块地,中国让你做贸易,隔离,目的简单,偶然因素,自治传统。

赶路离开,未再记录,见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