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者:何汉康,陈剑,石磊,刘莉,韦爱欢,陈良细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对126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及冠心病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及严重度。

结果发现心绞痛组和心肌梗塞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AS)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均<0.01),冠状动脉单支组和多支病变组与非冠心病组的AS 指标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颈动脉超声的敏感性为81.61%,特异性为75.0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37%。

结论冠心病患者大多合并有AS。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动脉硬化;超声检查
冠心病属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其诊断与检查较为复杂,并有一定的侵入性。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便特点,我们研究了颈动脉粥样硬化(AS)与冠心病的关系,目的在于寻找一种诊断冠心病的简便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126例是我科2003年5月~2005年5月的住院病人,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其中男90例,女36例,年龄66.13±11.21岁;冠心病组98例,其中男78例,女20例,年龄66.37±11.51岁,包括心绞痛62例,心肌梗塞36例。

非冠心病组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65.89±10.89岁,包括高血压病8例,扩张性心肌病6
例,肥厚性心肌病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无器质性心血管病者9例。

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病例分组
对疑似冠心病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主要观察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将冠脉狭窄程度≥50%作为有意义的病变;左主干狭窄≥50%,而无其它血管病变时,计为一支血管病变,将冠心病组病人分为单支病变组56例,多支病变组42例。

按WHO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再将冠心病组病人分为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

1.2.2 观察方法
颈动脉超声检查仪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Vivid7超声仪。

对所有疑似冠心病病人均做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查前安静休息15min,以B超显像法显示颈动脉横轴和纵轴图像,观察动脉壁厚度,有无斑块及斑块形态、大小、有无狭窄及阻塞。

以彩色多普勒显示管腔内血流空间分布及范围,观察细微硬化斑块,确定狭窄及阻塞部位。

1.2.3 颈动脉判定标准
①AS的分型及等级积分[1]:正常:内膜无增厚,颈动脉内膜-中膜的厚度(IMT)<1.00mm,0分;Ⅰ型:内膜局限增厚,但IMT <1.2mm,1分;Ⅱ型: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但未造成明显狭窄,2分;Ⅲ型:20%≤管腔狭窄<50%,3分;Ⅳ型:50%≤管腔狭窄<99%,4分;Ⅴ型:血管完全闭塞,5分;②AS斑块Crouse积分法:将IMT>
1.2mm定为斑块形成,不考虑各个斑块的长度,而将各个孤立性斑块的最大厚度(mm)相加,得到两侧颈动脉斑块积分之和,即为其斑块总积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的分析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参数情况
心绞痛组、心肌梗塞组与非冠心病组之间AS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见表1。

表1 两组各参数积分的比较 (略)
2.2 不同冠状动脉造影组间积分情况
冠状动脉病变单支组、多支组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即非冠心病组)比较,AS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2。

表2 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和无病变组超声检查指标比较(略)
2.3 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
在冠状动脉造影呈阳性的98例中,79例颈动脉超声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9例无斑块;在冠状动脉造影呈阴性的28例患者中,7例颈动脉超声示有动脉硬化斑块,21例无斑块。

故颈动脉超声的敏感性为81.61%(79/98),特异性为75.00%(21/28),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37%(100/126)。

3 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老年人的多发病和主要致死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主要侵犯循环系统中的大型弹力型动脉(如主动脉)和中型肌弹力型动脉(以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受累最多,而肢体各动脉、肾动脉、肠系动脉次之)[2]。

研究表明[3],动脉内膜是最早受累的部位,血管壁内膜增厚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

而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明显特征。

本病缺乏敏感而特异性的实验检查,因而选择性数字减影法动脉造影成为了重要的检测手段。

但该项检查费用高,而且为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风险,因而促使我们寻找一项价廉无创的检查替代它。

本研究发现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AS等级积分、Crouse积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的上述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亦高于非冠心病组,从而证实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AS之间的关联性,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病变程度的加重,AS的程度亦相应加重。

超声技术可直接显示管壁,能观察到尚无明显管腔狭窄管壁增厚,且具有无创、便捷、费用低廉等优点。

颈动脉位置表浅,超声技术能清晰显示其病变程度。

本研究中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结果的比较发现,颈动脉超声的敏感性为81.61%,特异性为75.00%,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37%。

所以AS者提示有冠心病,因而颈动脉超声可作为冠心病的便捷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黄铮,龚兰生,施仲伟,等.颈动脉超声结合危险因素
调查冠心病高危病人[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3):16-18.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59-1367。

[3]Chiadoni I, Taddei S, Virdis A, et al.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common carotil artiery wail thiekening in patienl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J]. Hypertension,1998,32(1):25-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