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百度《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保守估计,近年来我国每年税收流失的绝对额均在亿元以上。

该组织专家估算我国主要税种的流失情况:增值税流失率为%,所得税流失率为%,关税流失率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新利博士用税收能力指标估算的增值税征收努力为%,营业税的征收努力为%。

国家税务总局公布,自年至年底,全国税务稽查部门共立案查处税收违法案件万件,查补收入亿元,年全国各级税务稽查机构查补税款亿元。

上述列举不同层面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税收流失的存在和严重性。

也使我们更加深刻领会国家税务总局将强化科学管理作为新时期税收的主题之一的内在用意。

我们认为:我国税收流失与税源管理关系重大;只有把握住税源,控制税源流失,才能控制税收流失,才能保证税收足额入库。

本文试图结合税收的基本原理,沿着税收征管流程从实践出发,对当前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做粗浅剖析,提出化解拙见,期盼同仁赐教。

一、税源管理概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源指水流起头的地方或来源,如源头、源泉等。

据此理解税源即税收的源头、源泉,是指税收的最终来源或者说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宿。

我们认为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通过对应纳税行为及国家税收的来源要素(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课税环节和税基等)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并实施监控、把握发展趋势的动态过程。

税源管理既要把握和分析已经实现并入库的税收规模、结构和规律,又要把握和分析已经实现但未入库的税收状况,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思想汇报专题找出存在问题和原因,研究对策和建议,并积极探索税收变动规律,把握后期税收发展趋势。

从内涵上讲,税源管理是对形成税收的税基的调查、了解、分析、掌握的过程,具体讲就是对应征税收的监控过程。

它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应包括:一是掌握纳税户户数、分布和基本情况,努力实现零漏户管理。

二是了解和把握当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销售状况,包括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物流和资金流状况。

三是了解和把握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情况和纳税申报情况。

四是了解和把握纳税人的税收潜力和纳税能力,并对同一行业不同纳税人进行税收统计分析和税负评估。

五是对各类纳税人的纳税真实程度进行分析和信誉等级评估等。

从外延来看,税源管理应涵盖从掌握税基的各种制度、指标、流程到服务征管、稽查等税收的全过程。

二、当前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税务登记方面()税务登记证的漏办、逾期登记和逾期变更现象普遍存在。

据《中国税务年鉴》、《中国工商年鉴》年全国国税局登记户数万户,地税局登记户数万户。

同期工商登记总户数则为万户;即使考虑交叉或重叠等原因,全国仍有万户漏办税务登记证。

年月日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四部门联系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明确指出,由于工商、税务等机关各自办理登记发证中的信息共享度低,百度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从事生产经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游离于税务部门的监管之外,逃避国家税收。

年全国工商登记的总户数和税务登记的总户数来看,把不可比因素剔除,两者的差距还在以上。

由于税务登记覆盖不到所有的纳税人。

漏管户或逾期登记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税源管理的失控。

另外,逾期变更税务登记证会使税务管理机关缺乏前哨信息。

影响较大的如现行税制中的商业和工业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的适用征收率不同,企业的经营由商业转为工业或由工业转为商业时,税负就相应变化,税务登记证不及时变更,税务机关就不能及时掌握税源的变化。

()违反税务登记管理行为的处罚条例缺乏可操作性。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对纳税人不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的行为,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但在日常中,由于缺乏工商部门反馈的资料和难以对企业发出责令限期改正的通知,当处罚以上违章行为时,往往被责令限期改正的规定噎住。

税务部门对此违章行为往往只能不了了之。

、纳税申报方面()应申报而未申报、超过纳税期限申报、进行虚假申报、申报不全,填写不规范,少申报税费的种类现象凸显。

申报方式的多元化,一些网上申报的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报送的申报材料,一税一表,税种多,报表就多,单是增值税申报表就达份之多,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更是一个主表个附表,填写起来十分繁琐,在录入时不认真或操作技术生疏,造成申报数据错误,直接影响税务机关对宏观税源的分析和把握。

()邮寄申报以邮局的挂号收条为准,纳税人信封里放了几张报表也说不清楚。

法律责任难界定。

()现行的税收法规对纳税申报期限的规定: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除按次进行临时申报纳税外,具体纳税期限核定以一个月为一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日内申报纳税;个人所得税虽然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自期满之日起日内申报纳税,但也是在次月日内一并申报纳税;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分季预缴,纳税在季度终了后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预缴申报。

相对比较杂乱无章。

、纳税评估方面()纳税评估指标存在一定局限性。

现行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所确定的行业预警值,实际上是企业真实纳税标准的一种假设。

现在的评估是将评估指标的测算结果直接与行业正常值进行比较,如果该企业被测算的指标处于正常值的合理变动幅度内,就被认为已真实申报。

实际上,评估对象的规模大小、企业产品类别多少等因素都对行业峰值有较大影响,企业还经常受到所处环境、范文写作面临风险、资金流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单凭评估指标测算和评价很难合理确定申报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纳税评估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制约着纳税评估的效果和方向。

()纳税评估与征收、稽查各环节不够顺畅。

我们认为纳税评估是介于征收与稽查间的滤网,能够解决一般性税收违规问题,缓解稽查压力,增强选案准确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稽查的重点打击作用。

目前,评估还处在探索阶段,纳税评估操作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与征收、稽查等环节的联系过程中,尚需积极的协调配合。

()评估分析方法落后,方式单一,影响了评估质量。

目前纳税评估基本上都是采取手工操作,而纳税评估常常需要对纳税人不同时期、不同申报信息进行比对,需要进行大量的指标测算及数据比对分析,以便发现异常情况和疑点,量大,计算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误差,从而影响纳税评估的准确率。

此外,纳税评估基本上都是采取与企业财务负责人约谈的方式来举证,评估人员就审核分析发现的疑点问题通过约谈来核查,这样很容易被表面现象和某种似乎合理的理由蒙蔽,范文比如企业会以资金短缺,生产不正常,销售少等各种理由搪塞过去,不能对纳税人评深评透,从而影响纳税评估对税源把握的有效性。

、税务稽查方面()目前增值税税务稽查中,鉴别纳税人取得专用发票是否真假、是否虚开,已成为税务稽查的一大内容。

如何去取得准确无误的书面证据来证明我们的怀疑是正确的。

现在的常规做法是,请有关发票鉴定机关进行鉴别并出具书证或通过发票交叉稽核、网上协查来加以认定。

但事实各地发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交叉稽核单,大量石沉大海。

即使收到回复,上面也只是笼统地写上一句话查无此单位或是该票非我局发售等。

税源流向难确定,打击难。

()对征收机关的过错追究难。

目前我们所发现的一些偷税行为,纳税人固然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但征收机关在日常管理上也是有一定的责任的。

如某机械厂将税法规定应按的某农机类产品按的税率进行纳税申报达数年之久,税务机关曾做出限期纠正的决定,仅因未能以书面形式通知纳税人,致使纳税人迟迟不愿改正。

这种因税务机关自身及税务人员的失误所造成的纳税人少缴税款,按《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在年之内可以要求纳税人补缴税款。

然而税务稽查机关对这样的问题在做出具体税务行政处理时往往不敢下手。

一是有碍征管分局的面子;二是征管分局的意见与稽查机关的意见相左;三是征收机关的意见被纳税人获知后对稽查机关的意见持强硬态度;四是有资格最终做出处理决定的部门举棋不定。

这样会造成税源量的缩水。

()注重纳税大户,忽视缴税小户。

注重具名来信,忽视匿名举报。

这样会造成税源面的缩水。

()查补执行入库难。

目前的实际情况,不仅大、要案的税款入库极为困难,而且一些查补金额并不大的纳税人,在收到税务处理决定书后,采取失踪、关闭注销的方法,逃、拒履行缴税义务。

税款的入库也非常吃力。

尽管有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但在实际运用中手续繁杂操作乏力。

即使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效果也不理想。

、税务行政处罚方面()地方政府擅自制定税收政策,越权减免税收税务行政处罚难。

从近几年全国统一开展税收执法检查统计,各地查出地方党政部门制定的与国家税法不符的违规文件分别为:年份,年份,年份,年份,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每年截流税源数千亿。

另外费挤税现象令人忧虑。

据不完全统计,至年底全国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项,全国各类的基金有项,收入达亿元左右。

由于税费不分、政务腐败等问题,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日益侵蚀税基,造成了税源变种。

严重损害了税法的权威性。

税务行政处罚对地方政府几乎不起作用。

()税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滥用,容易寄生收人情税、罚人情款。

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务违法案件处罚标准作了一定程度的细化,同时也给予税务执法人员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基层税务机关执法本身的规范和监督。

但事实上税务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屡见不鲜。

收人情税、罚人情款等腐败问题也十分凸显。

造成了税源的法外游离。

三、化解措施、严格税务登记管理()密切与工商、国税、民政、卫生、技术监督等部门通力合作,建立信息资源共享。

在对纳税人监管流程梳理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与传递纳税人登记注册、年检、纳税、组织机构代码等信息,提高税务登记内容的录入质量,切实把好税收管理的源头入口。

()要加大户籍巡查力度。

对已在征管软件中存在的一些找不到人、查无实体、无限期待经营、一个实体多个营业执照多个税务登记证的户头要加大清理力度,收回税务登记证,责令办理注销手续,同时将相关情况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报。

要特别做好对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和资格的确认,杜绝名不符实情形的发生。

征管系统应开通变更法定代表人调查维护流,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变更发证。

、强化纳税申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进行纳税申报宣传,使纳税申报法律、法规和规章力争人人皆知。

对不进行申报、不按期申报、不报送纳税申报资料和编造虚计税依据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根据税法赋予的权力,坚决依法处罚,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达到惩一儆百,营造诚信纳税、依法治税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大申报管理的考核力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