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现象在我国十分严重,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图”,完成1-2题。
)地区更严重的自然原因有( 1.曾导致A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比B ②植被覆盖率低①地表多疏松的沉积物④河流的流量更大,流速更快③地壳活动更活跃①④ D. C.②③ B. ③④ A. ①②)2.C地区曾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②洪涝集中于春季和夏季①河道弯曲,支流多④清淤河道,加固堤坝减轻洪涝③通过绿化工程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①④D. ②③ B. ③④ C. A. ①②降雨侵蚀力,是指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
闽东南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降雨侵蚀力是该地区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外在驱动力。
下图为闽东南月均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年内题。
分布图。
读图回答3-5)该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季雨林 B. A.D.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月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6月降雨侵蚀力较4.7.A. 东南风势力较往年弱B. 雨带已经推移到北方C. 受信风控制时间较长D. 该月植被覆盖率极高) 5.引起图中降雨侵蚀力最大的降水类型是(锋面雨 D. C. 台风雨 B. 地形雨 A. 对流雨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题。
6-7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读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完成坡度—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6. A. 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B. 坡度在 C. 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D.7.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B. A. 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D. 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C. 坡面径流流速小题。
.湖南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省区之一,结合湖南省地图,回答8-98.湖南省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包括()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全年降水丰沛③土质疏松,多黄土④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 B. A. ①③②③D. ①④ C. ②④图中甲湖泊周边地区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
从可持9. )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湖泊周边地区应(.A.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B. 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价格工业D. 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C. 利用水运,发展钢铁工业下图为“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及“我国东部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读. 题。
图,完成10-11) 10.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植被条件差 A.①地表起伏大,②地表侵蚀,③植被条件差B.C. ①地表起伏大,②植被条件差,③地表侵蚀①植被条件差,②地表起伏大,③地表侵蚀D.) 11.结合图示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②图中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①图中乙地水土流失最严重③图中丁、丙两地复种指数不同④图中甲处植被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②③④ A.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①②③ C.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有人建议在黄土高原地区变外环.式梯田为内环式梯田。
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一个个凹地,降雨时雨水汇集到梯田底部形成一个个微型湖泊,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于其底部,从而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久而久之 12-13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
读图,完成题。
)12.与外环式梯田相比,内环式梯田的好处是(可改变当地的气候,增加水资源量 B. A. 修建梯田的工程量较小可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 D. C. 可使黄河下游地区土壤的肥力提高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都利用小浪底水为了缓解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状况,从200213.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有效的控制了黄河下游河床增高的趋势。
下图中能够正确示意调水调沙前)(实线)后(虚线)黄河下游河床变化的是(DD. C. C A. A B. B鱼鳞坑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者月牙形土坑,. 它能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C. ②①A. B. ③④D.15.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A. 风化B. 侵蚀C. 搬运D. 沉积.机械防沙措施(包括尼龙网方格沙障固沙等)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压埋尼龙网方格沙障会导致沙障防护功能基本丧失。
如图为划分成6个地貌部位的某一流动沙丘示意图。
据此完成16-18题。
) 16.相对于生物措施,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是(对环境适应性强固沙速度快B.A. 治理成本低C.需要劳动量小D. )17.机械防沙的原理是(削减风力 B.A.增加降水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提高地下水位D.C. )该沙丘中最容易发生尼龙网方格沙障被压埋的是( 18.D.V B.Ⅱ C.ⅢA.Ⅰ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月土壤水分含量(﹪.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一9 19-21题。
据此完成,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缘)19.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8 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月土壤含水量高8③6一 D.②④ C.①③ B.②③A.①④.20.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22-23题。
) 2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风力侵蚀减弱A.自然植被改善 B.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C.)“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23.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 上海24. (2015 响。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
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
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2)不利影响: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
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
(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
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
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
25.(2014课标)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6分)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1.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分)7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3.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2分)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2分)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分)(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分)(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2分)侵蚀路基(和路肩);(2分)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
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2分)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