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炼机转子
① 这个较大空间供快速进料和初步变形;②沿着转子螺 旋突棱输送并返回①;③在转子突棱之前和之上的剪切、 摩擦作用
随着混炼过程的进行,开始有一小部分胶料流 过螺旋突棱,但胶料主要沿着转子的螺旋进行 轴向输送。两侧的胶料不断通过长棱、短棱输 送到中间的①区间,加上转子间的折卷作用。 形成胶料在密炼室内的流动。 随着混炼的进一步加深,混合物粘度显著下降 ,胶料流过突棱,依靠转子突棱和室壁之间的 狭小缝隙产生的剪切作用以及螺旋棱的输送胶 料作用,来实现胶料的混合和分散。 混炼结束后,打开卸料门,转子把胶料推下, 并打扫密炼室实现完全排空。
3、圆筒形转子 圆筒形转子密炼机 的混炼作用完全不 同于剪切型转子密 炼机。它的炼胶作 用主要靠两个啮合 的圆筒形转子来完 成,啮合的转子呈 圆筒状,如右图所示。
圆筒形转子
圆筒形转子上各有一个大的长条状的螺旋突 棱和两个小的突棱,一对转子的小突棱形状并 不一致。
圆筒形转子及展开图
两个转子相向转动、转速相同,一个转子凸面 啮入另一个转子的凹面中。由于转子突棱根部 和顶部直径相差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圆周速 度,产生较大的速度梯度,对通过转子间的胶 料产生强烈的摩擦剪切作用。长条状螺旋突棱 产生的推动作用把胶料从密炼室的一端推向另 一 端;随着转子的旋转,胶料又被另一个转子 的螺旋突棱反向推回。这样循环往复使胶料围 绕密炼室运动不止,胶料层次不断更新。同时 由于两个转子间隙小,转子转动时两个转子间 区域形变剧烈,对胶料进行着强烈的辗炼。
本伯里型 (二棱、三棱、四棱和六棱)
椭圆型转子
过去叫做GK-UK型
GK-N 非啮合切线型 GK-E 啮合型 GK型 圆筒型(二棱、四棱)
圆筒型转子 三角型转子
肖氏、K型
椭圆形
三角形
圆筒形
(2)按转子啮合与否
相切型
啮合型 单速
(3)按转子转速变化与否
双速 变速
转子具有两个速度
(4)按转子速比
异步转子
胶料在捏炼过程中,其经受流动和变形的 捏炼作用是很复杂的,大致分为以下四个 方面: (1).转子突棱顶与密炼室内壁间隙的捏炼作 用(对于椭圆形转子密炼机,这一作用是 重要的); (2).转子间的搅拌作用; (3).转子间的折卷作用; (4).转子间的轴向往返切割、搅拌作用。
2、分类
(1)按转子端面形状不同
因为副棱的存在,使得转子中间具有强烈的输 送胶料的作用。一方面有助于胶料的运动,同 时也相对减少了对转子轴端防尘装置的压力。 副棱横亘在主棱之间,胶料不能自由状态下被 拉入两个转子之间,因此吃料性能差,混炼程 度强烈依靠上顶拴的压力。 这种转子的扭矩要小于本伯里型转子。卸料比 较快捷,卸出的料一般为块状。
§1-4 我国密炼机转子的发展
我国从1956年开始制造密炼机,主要应 用本伯里类型的椭圆形转子。从七十年 代开始研制四棱转子,之后又从国外引 进了一些GK型转子、圆筒形转子。目前 在我国的橡胶工业生产中,本伯里类型 的转子应用是最为广泛的。但是这种情 况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求。新型 转子的研究会是以后研究的重要课题。
同步转子
(5)按转子转速不同
慢速 以XM-250为例 ≤20rpm 中速 以XM-250为例 30~50rpm
高速 以XM-250为例 ≥60rpm
密炼机转子转速与其它机械相比,属低速范围, 但对炼胶作业来讲却是高速了,因为炼胶要消耗大 量能量,产生大量热量,这两点都限制转速范围
。
普通型 四棱、两棱
圆筒形转子工作部分的表面积要比相应加料 量的其他类型转子面积大50%,因此可以实现 很好的热交换,可以以低的混炼温度进行长 期混炼。另外圆筒形转子的加料特性较差, 上顶拴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转子的吃料能力。 啮合型密炼机的卸料为薄片状,并伴有小的 碎屑,排料时间长。
4、同步转子 近年 来 ,随着子午线轮胎的崛起和迅速发展, 对其使用的混炼胶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质量要 求 ,造成对混炼设备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 在这 种形势下对密炼机的改进就势在必行 。改 进的主要方是转子速比 、转子的构型和转子的 热传递3个方面 。 所谓 同步即将转子速比改为1:1。它改变了传统 密炼机转子之间存在速比的理论。长期以来前 后转子以不同转速运转,使转子循环定位。最 新的研究表明,这会引起两转子的混炼室之间 的物料存在温度梯度,影响胶料的均匀度 。
六十年代开始,国外密炼机的转子突棱由二 条螺旋突棱向四条螺旋突棱发展,相继出现 了GK型四棱转子、本伯里四棱转子等。密炼 机采用四棱转子,对某些胶料可使产量提高 15~30%。 目前,工业化生产中使用的密炼机转子分为 两大类:一类是以本伯里二棱和四棱转子、 GK型四棱转子为代表的剪切型转子,主要用 在橡胶工业、特别是轮胎工业的大批量生产; 另一类是以圆筒形转子为代表的啮合型转子, 主要用于要求低温高质量的胶料混炼。
(2)本伯里转子形状 本伯里转子标准型为二棱转子。转子可以按操 作者的位置分为前转子和后转子,每个转子上 有两个螺旋突棱,一为长螺旋棱,螺旋角为右 旋30°,一为短螺旋棱,螺旋角为左旋45°。 前后转子的长、短棱因转动方向相反而相反配 置。长、短棱的长度比一般为7:4。 本伯里四棱转子是在二棱转子上再加上相同的 长、短棱各一个,这样转子每转动一周,胶料 均受到两次剪切作用,转子的折卷作用和输送 胶料的作用也大大增强。采用四棱转子,可以 显著提高混炼效果和机器的生产能力。
2、GK型四棱转子 GK型四棱转子的剖面基本上类似于椭圆形转 子。混炼机理和本伯里的混炼基本上一致。
GK型四棱转子如下图所示。
在转子的工作部分,有主、副棱各一对。主棱 由一长棱、一短棱组成。长棱为左旋30°,短 棱为右旋48°,长短棱的长度比约为6:4.在长 、短棱之间分别配备一个低平的小棱。这两个 小棱旋向相反,旋转角度为30°,构成转子的 副棱。一般主、副棱的直径比为10:9。 由于副棱直径小于主棱直径,从而在副棱上基 本上没有胶料的环向剪切作用。主、副棱与室 壁的不同径向间隙使胶料形成两个流动层次, 这两个流动层次不断地积聚、分开、补充,大 大有助于混炼作用的强化。另外,两个副棱加 强了对胶料的分流作用和轴向搅流作用。
密炼机转子
RUBBER INTERNAL MIXER Rotor
密炼机转子
§ 1- 1 § 1- 2 § 1- 3 § 1- 4
密炼机转子的发展概述 密炼机转子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常用密炼机转子的介绍 我国密炼机转子的发展
§1-1 密炼机转子的发展概述
191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密炼机。 这种密炼机的混炼室内,设有一对相向 转动、具有一定速比的椭圆形转子。三 十年代,出现了圆筒形转子,这种转子 上有一长条大突棱和两个小突棱。炼胶 主要靠两个转子的突棱相互啮合来完成, 使用该转子具有温度低、混炼质量优良 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广泛重视。 这期间还出现了三角形转子和S形转子。
对剪切型转子来讲,提高混炼能力和混炼 质量,关键在于增强胶料在密炼室内的轴 向运动,提高和强化转子棱峰和密炼室壁 间的剪切能力。这是因为胶料的混炼过程 主要是混合与分散的过程。 因此(1)具有足够的剪切力,以实现较 高的剪切应变速率;(2)充分的胶料运 动,以保证混入和分散的均匀。这是研究 的重点。
等速运转的转子则消除了这种温度 梯度 。由 于转子工作表面的定向不变 ,保证了峰值功率 的稳 定 一致 ,从而使每批胶料的均匀度及批 与批之间胶料的均匀度得到提高。
同步转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突棱同步转子 上图转子螺棱的设计与传统的不一样 。在这种转 子的设计中,转子的2个长 棱的相互作用将物料直 接导至2个半密炼室的整个空 间。从 理论上讲,同 步转子的构型可以使每个半密炼室成为1台完整的 密炼机。同步转子的结构适用于各种规格炼胶机 , 密炼机容量从 40 ~ 620L不等。
§1-2 转子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1、工作原理 物料在加入密炼室后,就在由两个具有螺 旋棱的、有速比的、相对回转的转子与密 炼室 壁、上、下顶拴组成的捏炼系统内 受到不断变化反复进行的强烈剪切和挤压 作用,使胶料产生剪切变形,进行了强烈 的捏炼。由于转子有螺旋棱,在混炼时胶 料反复地进行轴向往复运动,起到了搅拌 作用,致使混炼更为强烈。
(6)按转子外表面结构来分
特殊型
螺旋型
销钉型转子
啮合型转子
剪切型转子
§1 -3
常用密炼机转子的介绍
1、本伯里密炼机转子 (1)本伯里密炼机的混炼 本伯里密炼机的混炼一般需要三个阶段来完 成。在混炼开始时,胶料从加料口投入后落在 两个转子上方,并不断地被拉入转子之间,进 入混炼室。最初胶料一般都为块状,硬度高, 这期间主要在转子之间和卸料门顶部的较大空 间内。(见下图的①部位)依靠两个相向转动 的转子的不同速度所产生的速度梯度,以及时 刻变化的转子距离产生剪切作用来对胶料进行 破碎和混合。
转子长短棱、的排列方式(以270L密炼机4棱转 子为例),过去是2长棱相差180°在一侧,2短 棱相差180°在另一侧,长短棱相位差为90 ° 胶料在长 、短棱交界处流动性较差,设计制造 不精,易形成死角。而同步转子长、短棱是 成 对同侧均匀布置,适于同步运转,流道畅通 , 胶料流动性好。 当两转子的初始位置确定后,开始旋转工作的转 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转动过程中就不会发生改变。 我们通常将这一初始位置称为两转子的相位关系, 这也是同步转子与异步转子的重要区别之一。如 何获得最佳的相位关系,是同步转子的关键技术, 它将直接影响同步转子密炼机的性能和混炼胶的 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