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海洋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

对海洋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

对海洋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全世界的海洋经济正蓬勃发展,海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它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而且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如何才能做到保护好海洋环境,使海洋资源得到合理、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对解决当今人类与海洋和谐共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与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海洋环境人与自然1.前言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工业空前繁荣,生产力快速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自主创造能力不断提升,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

然而,潜在的危机也随之而来,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制掠夺和开发使得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出现了尖锐的矛盾。

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收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科学家表示“正常的物种灭绝速率”应该是一个物种存活100万年,而现在物种灭绝的速度预计是正常速度的100~1000倍,甚至达到10万倍。

每年有27000多个物种灭绝,每天大约有75个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在被人类认识之前就永远从这个星球上消失了[1]。

100多年前,1878年前后,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书中就曾经向人们发出了关于环境问题的警告。

可惜,他的这部著作没有最后完成,其手稿直到1925年才正式公布于世,因此,恩格斯的警告没有引起当时人们的注意,如今,“生存还是毁灭?”哈姆雷特式问题再一次以新的面孔出现在人类面前。

海洋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条件。

全世界的海洋经济正蓬勃发展,充分显示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2]。

在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上,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 70.8%,从这点上看,地球基本上是个“水球”。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是人类的“大粮仓”、“大矿场”、“大药房”、“大能源库”、“大建材基地”。

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家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海洋带给了人类巨大的利益,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是关系到人类能否在地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近年来,海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工业的发展,产生的工业垃圾越来越多,陆地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人类开始将海洋当作天然垃圾场,任意向海洋排泄废弃物和污染物,使近海海域污染越来越严重[3]。

全球3/4的大城市和40%的人口集中在离海岸60公里以内的地区,海洋环境污染已成为困扰人类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而且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4],因此海洋的兴衰关乎到人类的存亡。

然而,人类对海洋开发的思路和发展的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在以追求利益为最大化目标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类对海洋资源的掠夺与环境的破坏变得更加严重, 2/3以上鱼类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

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如何才能做到保护好海洋环境,使海洋资源得到合理、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解决海洋环境问题?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敏感的哲学家们意识到光从生态学研究的角度寻找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生态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问题,必须把生态环境放在社会历史中,才能找到解决生态危机的最终出路[5]。

当代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6]。

在全球性海洋环境污染日益突现的今天,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对解决当今人类与海洋和谐共处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与实践指导意义。

2.人与自然的关系广义的大自然,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

此物质世界是以自然的方式存在和变化着的。

天然自然是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即没有任何信息进入人类视野的那部分世界;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其信息的那部分自然界;人工自然是人类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构成了最广义的自然界概念。

人类任何一项人工自然物的发明,几乎都经历由天然自然到人化自然再到人工自然的三部曲。

人类对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

从自然支配人、人是自然的奴隶的采集渔猎时代到逐渐成为自然的主人。

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主要表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系列论述中。

恩格斯在其论述中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下述三个方面,一是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二是人与自然关系中的能动性和受动性,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的联系[7]。

在人类存在之前,自然界就已经先在地存在着、演化着,人类仅仅是自然界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为了生存,必须进行物质生产劳动,从自然界获取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但人的不当活动也会引起的自然界的报复。

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人自身也会不断完善[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广泛深入,现代生产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由此引起了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

当代世界正面临着三大危机:人口问题、自然资源、环境问题,由此派生出五大全球性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环境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工业化问题。

尤其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环境问题等。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最早提出现代生态环境保护观点的两本书之一,另一本是1962年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在这本现在称为划时代的书中,作者花费了四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由于对剧毒性农药DDT的滥用,已经让春天变得寂静无声,这种后果远远大于核战争的放射性与残骸所带来的恐惧。

最后,她得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

”大声疾呼人类要爱护自己的生存的环境,要对自己的智能活动负责,要具有理性思维能力并与自然和睦相处。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自身的文明问题,是如何达到一种理想的人类生存环境的问题。

为了确保人与自然界的外在和谐关系,人与自然必须达成内在一致,才能确保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在行为方面与自然界和谐一致。

3.海洋环境现状3.1.海洋的存在与演化现在的研究证明,大约在50亿年前,在地球形成的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天空中水气与大气共存于一体。

随着地壳逐渐冷却,大气的温度也慢慢地降低,水气变成水滴落下汇集成巨大的水体形成原始的海洋,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原始海洋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海洋[9]。

海洋的形成充分说明了自然界是物质的也是系统的演化的。

据联合国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水资源的总储量为138.6亿亿立方米。

其中,海洋储存的水量为133.8亿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96.5%,其它各种水体储量仅占3.5%,而可用于人类饮用只占2%。

目前为止,人类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还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10]。

海洋是地球之母,没有海洋就没有生物,它储藏着地球97.5%总水量,栖息着20多万种生物,含有80多种元素,蕴藏着全球80%蛋白质和75%的石油天然气,目前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大舞台,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空间。

3.2.人与海洋生命起源于海洋,巨大的海水储量孕育了种类繁多的海洋动植物资源、矿产品资源,海洋还为人类提供额的生存活动空间,在全球陆地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今天,巨大的海水储量就是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

早在公元前2万5千年或者公元前1万年前,就有人类进入北极越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

但是,人类真正意义上认识海洋和开发利用海洋是近代的。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能力的增强,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全面展开的。

目前,世界一些海洋国家围绕海洋环境探测技术、海洋资源调查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深潜技术、水声技术以及海洋生物技术等等方面展开了极有成效的开发研究[11]。

科学的不断进步,会使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更加充分、全面,未来的海洋会是人类的“建材基地”,甚至是人类的栖息地。

而海洋作为地球天气的天然调节器,更是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不只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海洋经济更是以高出国民经济2至3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

2006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2万亿元,占2006年我国生产总值的近10%[12]。

我国沿海生态环境已遭受一定破坏, 2009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表明,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为91950平方公里,其中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分别为16460平方公里、13800平方公里和21570平方公里[13]。

世界公认的十大环境问题有三个涉及海洋:海洋污染、渔业资源衰竭和物种灭绝、海平面上升[14]。

由于工业的发展,产生的工业垃圾越来越多,陆地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人类开始将海洋当做天然垃圾场,任意向海洋排泄废弃物和污染物,使近海海域污染越来越严重。

海洋污染直接导致海水质量的下降,或造成海水水体氧气缺乏,对海洋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或海域形成营养富余,导致某种或多种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形成“赤潮”,使大面积的鱼、贝窒息死亡。

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还很不够,更令人痛心的是人类的过度开发、残酷捕捞、肆意污染,使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大规模高强度的不当海洋开发也加速了我国海洋环境和生态的恶化,加剧了海洋环境灾害发生的频度,直接威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产力的进一步开发,也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4.自然辩证法对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指导意义人与自然即对立又统一,它们在对立中有统一,在统一中有对立[5]。

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

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是有限的,而人的需求是无限的,人类对海洋的无限制索取最终将遭受自然的惩罚。

如何解决海洋环境问题呢?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大自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其次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海洋向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可开发的资源,然而人类在利用过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如向海洋投放垃圾等),应该重视防治海洋环境陆源污染的能力建设。

为此,各国应该投入足够的资金来防止海洋环境陆源污染,加强海洋环境陆源枵染的技术研发和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