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航海技术本科《货物积载与系固》B卷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90分)1. 商船水尺读数表示:A. 水面至水底深度B. 水面到船底深度C. 水底至船底深度D. 水线到甲板的高度2. 当船舶排水量一定时,由淡水港进入海水港则:A. 吃水增加B. 吃水减少C. 吃水不变D. 变化趋势不定3. 船舶的总载重量DW一定时,船舶的NDW与______有关。
A. 航线长短B. 油水消耗定额C. 船舶常数D. A、B、C都是4. 杂货船的航次净载重量NDW等于:A. 总载重量减去航次储备量及船舶常数B.排水量减去空船排水量C. 排水量减去空船重量及航次储备量和船舶常数D.A、C均对5. 在货源充足且船舶吃水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当船舶的舱容系数小于货物的平均积载因数时,则可达到:A. 满舱满载B. 满舱不满载C. 既不满舱又不满载 D. 满载不满舱6. 在使用静水力曲线图查取______曲线时,其计量长度应自船中处量起。
A. 重心距船中距离X gB. 漂心距船中距离X fC. 漂心距基线高度D. 水线面面积系数C W7. 船舶的浮心B是指船舶______。
A. 总重量的中心B. 受风面积的中心C. 水线面面积的中心D. 水下排水体积形状的几何中心8. 某轮在始发港开航时吃水d=10.00m,TPC=20.0t/cm,途中耗油水300t,中途港卸货1000t后又加装货物500.0t,其它因素不计,则该轮从中途港开出后吃水为______m。
A. 9.6B. 9.9C. 10.1D. 10.49. F表示干舷,d表示型吃水,D表示型深,则它们之间的近似表达式是:A. D+F+d=0B. d=F-DC. F=d-DD. F=D-d10. 远洋油轮的载重线标志上最高一条载重线是:A. 热带载重线B. 夏季载重线C. 热带淡水载重线D. 冬季载重线11. 我国沿海航行船舶每年一月应使用______载重线。
A. 夏季B. 热带C. 冬季D. 北大西洋冬季12. 装货清单上bl 缩写符号表示______包装形式。
A. 布包装B. 包或捆C. 罐头桶装D. 钢瓶装13. 如果货物的标志不当或不清,则:A. 承运人对由此引起的混票、毁坏、错交等损失不负责任B. 承运人对由此引起的混票、毁坏、错交等损失负责任C. 承运人对由此引起的混票、毁坏、错交等损失所负的责任由运输合同确定D. 承运人对由此引起的混票、毁坏、错交等损失所负的责任由托运国法律确定14. 海运货物在运输途中因其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原因,产生的货物重量的不可避免的减少量占原来运输货物总重量的百分比,称为:A. 自然耗损B. 自然耗损率C. 亏舱率D. 亏舱15. 所谓亏舱是指:A. 满载而不满舱的空间B. 货物所占舱容与货物量尺体积的差值C. 装载选港货的空间D. 包装舱容与散装舱容的差值16. 货物的积载因数越大,说明:A. 每吨货物所占舱容越大B. 每立方米容积所能装载的货物越多C. 排水量利用率越大D. 每吨货物所需容积越小17. 当航线水深不受限制时,船舶的航次净载重量与______无关。
A. 空船重量B. 开航日期C. 舷外水密度D. 船体水下附着物的重量18. 船舶在实际营运计算航次的NDW中,不论航次时间的长短均取为定值的航次储备量包括:A. 锅炉油B. 供应品C. 船用备品D. B和C19. 某船使用夏季载重线排水量18000 t装货,空船重8000t,ΣG=1220t,C=180t,则下述错误的是:A. 本航次的净载重量8600吨B. 本航次所允许的最大装载重量为10000吨C. 本航次最大装货量为8600吨D. 本航次装载8600吨货物可能达到满舱满载20. 实际营运中,充分利用船舶载货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是:A. 正确进行船舶强度计算B. 正确绘制积载图C. 保证船舶具有适度的吃水差D. 轻重货物的合理搭配21. 某货舱舱容1230 m 3 ,某航次本舱装货量1080t,现拟配S.F1=0.72 m 3 /t(Cbs=10%)和S.F2=1.19 m 3 /t(Cbs=15%)的两种货物,则各自应配______可使其满舱。
A. 轻货470t,重货610tB. 轻货360t,重货720tC. 轻货610t, 重货470tD. 轻货720t,重货360t22. 按照船舶所受外力分布的走向和船体结构变形的方向不同,将船舶强度分为:A. 纵强度、横强度和局部强度B. 总强度、局部强度和扭转强度C. 总强度、扭转强度和纵强度D. 横强度、扭转强度和纵强度23. 常见的船舶总纵弯矩值沿船长方向的分布多为:A. 向首尾两端逐渐增加B. 向首尾两端逐渐减小C. 向首尾两端保持不变D. 向首尾两端变化无规律24. 船舶中剖面上允许承受的静水弯矩MS 的大小由______决定。
A. 船舶吃水B. 船中剖面模数C. 船舶装载后的排水量D. 货物沿船长方向的分布25. 根据经验数值法,若船舶的拱垂值Lbp /1200≤δ<Lbp /800,则船舶的拱垂变形处于:A. 正常范围B. 极限范围C. 危险范围D. 有利范围26. 中途港货物数量较多时,为保证船舶的纵向强度应:A. 尽可能集中装载B. 尽可能分散装载C. 在垂向上尽可能适当地分装于几个舱D. 在纵向上尽可能适当地分装于几个货舱27. 船舶中间甲板的允许负荷量是根据甲板间舱的高度与______来确定的。
A. 底舱高度B. 甲板间舱内货物的高度C. 实际装载货物的积载因数D. 船舶设计舱容系数28. 某轮装运自重100t的圆柱形重件一件,重件上有8个2.5×1m 2 的木墩,拟将此重件装在上甲板(单位面积允许负荷量为2.0t/m 2 ),则要使上甲板强度满足要求,至少应再加相同的木墩______个。
A. 12B. 16C. 20D. 2229. 为了保证安全,船舶营运中允许处于:A. 稳定平衡状态B. 不稳定平衡状态C. 随遇平衡状态D. A、C均可30. 某船排水量6836t,在右舷距船中6m的压载舱注入42t 压载水后,测得船舶横倾角为 2.5°,则此时船舶GM=______m。
A. 1.25B. 1.11C. 0.85D. 0.6831. 船舶存在自由液面会使______。
A. 复原力矩减小B. 复原力矩增大C. 稳性高度增大D. 最小倾覆力矩增大32. 少量卸货时,假定KM不变,则当货物的重心高于船舶的重心时,卸货后船舶的初稳性高度值将:A. 减少B. 不变C. 增大D. 变化趋势不定33. 在船舶静稳性曲线图上,外力矩和复原力矩相等时对应的横倾角是:A. 静倾角B. 动倾角C. 极限动倾角D. 极限静倾角34. 当船舶横倾角略大于稳性消失角时,如果此时外力矩消失,船舶将:A. 回摇B. 左右摆动C. 静止不动D. 继续倾斜35. 有关船舶动稳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动稳性力矩在数值上等于最小倾覆力矩值B. 动稳性力矩在数值上等于最大复原力矩值C. 动稳性力矩在数值上等于外力矩所作的功D. 动稳性力矩在数值上等于复原力矩所作的功36. 根据IMO《木材甲板货运输船安全操作规则》校核木材船的稳性时,静稳性力臂最大值GZmax______。
A. ≥0.30mB. ≥0.25mC. ≥0.20mD. ≥0.15m37. 根据04年《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对国内航行普通货船完整稳性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在各种装载状态下经自由液面修正的初稳性高度值应不小于______m。
A. 0.10B. 0.15C. 0.20D.0.3038. 为了保证船舶安全,船舶的适度稳性是:A. GM不小于0.15mB. GM不小于临界稳性高度C. 横摇周期T不小于9sD. (GMC +Ch )≤GM≤GM|Tθ=9s(Ch :临界稳性高度的安全余量)39. 某轮在航行中测得船舶的横摇周期Tθ=7秒,根据经验,该轮的初稳性高度值______。
A. 过小B. 正好C. 过大D. 与稳性无关40. 船舶在同一个航次中,出港时能满足稳性要求,则到港时______。
A. 能满足稳性要求B. 不能满足稳性要求C. 不一定能满足稳性要求D. 稳性将变得更好41. 如果两艘船的排水量相同,GM也相同,则这两艘船在稳性方面的安全程度______。
A. 相同B. 不相同C. A、B均可能D. 取决于货物的装载方案42. 某船装至Δ=7500t、KM=7.12m、KG=6.2m时左倾4°,现有500t货待装, 则应在左舷距船中8m处装______t和右舷距船中5m处装______t货方可调平船舶。
A. 271,229B. 229,271C. 246,254D. 155,34543. 某万吨货轮某航次半载出港时吃水差t=-0.7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的影响是:A. 提高航速B. 提高船舶舵效C. 减少甲板上浪D. A、B、C均有可能44. 通常情况下,船舶空载航行时,其吃水差与船长之比的绝对值应:A. 大于2.5%B. 大于1.5%C. 小于2.5%D. 小于1.5%45. 某轮两柱间长为76m,装货后平均吃水为6.02m,漂心距中距离为1.16m ,吃水差为-0.97m,则船尾吃水为______m。
A. 6.08B. 6.52C. 6.68D. 6.38二、填空题(每题两分,共10分)1. 静水力曲线图上,船舶的排水量曲线呈______形。
2. 船舶的每厘米吃水吨数TPC是指船舶的________。
3. 当船舶中部装货过重,首尾部装货过轻时,船舶可能产生的变形是:4. 船体中拱时,甲板受到______,船底受到______。
5. 船舶横倾角小于10°的稳性称为______,大于10°的稳性称为______。
答案1--B 2--B 3--D 4--D 5--B6--B 7--D 8--A 9--D 10--C11--A 12--B 13--A 14--B 15--B16--A 17--C 18--D 19--B 20--D21--C 22--D 23--B 24--B 25--A26--D 27--D 28--A 29--A 30--C31--A 32--C 33--A 34--D 35--D36--B 37--B 38--D 39--C 40--C41--C 42--D 43--D 44--C 45--B填空题答案1.略微上凸2.平均吃水变化1厘米时所需要加减载荷的吨数3.中垂变形4.拉应力/压应力5.初稳性;大倾角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