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PPT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PPT


说一说:《望庐山瀑布》前两句诗 描写了哪些景物?
太阳、香炉峰、云雾、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 遥看 ” 一词点出了观察的 立足点,照应了题目。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挂 ” 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 写出了“遥望”中的瀑布的形态。
后两句从近处描写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 修辞手法,把瀑布雄奇壮观的气势描写得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紫烟:日光透过云雾, 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霞。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形容瀑布流 得很快,像飞一样。
九天:天空的最高处。
仿佛几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让人怀疑是 银河从九天垂落到山崖间。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 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只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孟浩然)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落九天
雄伟、壮丽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 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对 庐山瀑布的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望庐山瀑布》让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瀑布 的壮观。读了这首诗,我们更加热爱祖国壮 丽的山河。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烟 川
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自读课文,画出《登鹳雀楼》一诗描 写的景物。
的壮美山川和所感。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 庐山瀑布 雄壮与美丽。
部编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品读释疑
登鹳雀楼
白日:傍晚的太阳。
(唐)王之涣
依:靠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入海流:指黄河 最终流入大海。
尽:完。这里指太阳靠着群 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夕阳依傍着群山落下去了, 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更:再。 欲:想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尽。 千里目:指看到更远的地方。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 层楼。
说一说: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哪些景物?
白日、山、黄河、海。
这是课后第2题哦!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夕阳依傍着群山慢 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 着大海汹涌奔流。
语文要素
认识夸张
夸张也叫夸饰或铺张,是一种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 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 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望庐山瀑布》中,“三千 尺”“落九天”这两个词语,就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香炉峰高、瀑布长,突出了瀑布的雄伟壮丽。

生紫烟 远看

挂前川


三千尺 联想
眼到、心到 诗人游览风景名胜,入眼的是美丽 壮观的景致,生发出的往往是哲理性的感悟。这些 哲思跨越千年, 依然芬芳。身处风景名胜之中,我 们如果能将“眼到”和“心到” 结合起来,相信也 可以妙笔生花,写出一篇篇动人心扉的美文来。
部编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品读释疑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挂前川:瀑布看上 去像一条大河挂在 山前。川:河流。
白日、黄河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写一写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2.听写生字、词语。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大楼 依靠 用尽 黄河 一层 日照 香炉 烟云 悬挂 大川
课堂小结
填一填: 《登鹳雀楼》描写了诗人登上 鹳雀楼 看到
部编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初读感知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河山秀丽,在古代名山大川和 精美的建筑更是为古人所喜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与 名山和建筑有关的诗作。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我会认
lóu
鹳雀
qiónɡ

yān

yī jìn yù

言又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énɡ

pù bù


yáo

chuān

漓尽致, 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怎么知道瀑布有“三千尺”?他丈量过吗?
“三千尺”形容的是瀑布的高度,这里运用了夸 张的修辞, 不是实指。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读了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高崖上飞腾直落 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 天垂落到山崖间。
《望庐山瀑布》中,( B)是诗人所见,(C)是诗人 所想。其中( A)是虚数,极尽夸张地写出了诗的高峻和 瀑布的壮观。 A、三千尺 B、飞流直下三千尺 C、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人所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感悟到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读后两句时声音 要洪亮。
想一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 们什么道理?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 得远。意在告诉人们要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由远望“白日”到 俯瞰“黄河”。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象壮阔、气势雄浑 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表现出诗 人宽大的胸怀。
诗的后两句: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 景、情、理交融, 含义深远。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 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白日
登 所见 黄河 壮阔、雄浑
鹳 雀 楼
所想
欲穷千里目 站得高 更上一层楼 看得远
积极进取
《登鹳雀楼》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 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 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 瞩的胸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