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芪桂枝五物汤研究进展

黄芪桂枝五物汤研究进展

黄芪桂枝五物汤研究进展王祥森指导:赵天才(陕西中医学院2008级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研究生,陕西咸阳,712046)黄芪桂枝五物汤载于《金匮要略》,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物组成。

具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的功效。

传统用于血气运行不畅,痹于肌肤所致的血痹证。

近年来,中医药工作者为进一步开发应用这一传统古方,对该方的临床运用与现代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其成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现综述如下。

一、临床研究进展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李立[1]在排除伴有椎管狭窄、腰椎结核、肿瘤等疾病外,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158例,以三维牵引床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

结果以症状缓解,腰椎活动度恢复,阳性体征消失,能恢复原来的工作为优标准,本组治疗7~15 d,平均11.5 d。

优108例,优良率达85.0%。

2.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房纬等[2]治疗本病属阳虚型者30例,在传统推拿、针灸、牵引治疗基拙上配合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对照组30例仅采用推拿、针灸、牵引治疗。

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JOA 评分。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6.67%(P<0.05);2组治疗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3.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郑茹[3]选择本病男性患者60例给予罂粟碱、前列地尔、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烟酸片、肠溶阿司匹林片及抗生素治疗,其中治疗组32例加服黄芪桂枝五物汤,2组均治疗2个月。

结果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创面完全愈合,步行速度100~120步/min,能持续行走500 m以上,肢体光电血流图明显改善为临床治愈,治疗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治愈9例,总有效率75.0%(P<0.05)。

4.治疗急性腰扭伤邹敏[4]选择本病患者治疗组53例针刺第七颈椎突上旁开4 cm处及全息穴之腰痛点,另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

同时设局部注射组43例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治疗组治愈43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28例,总有效率97.67%(P<0.05)。

5.治疗血管性头痛赵霞[5]等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方,酌加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品,治疗血管性头痛112例。

药物组成:黄芪30g,白芍20g,桂枝12g,川芎12g,当归15g,红花10g,牛膝15g,延胡索12g,甘草10g,生姜15g,大枣5枚。

分3次煎服,15d为1个疗程,连服1~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结果:112例患者治愈48例(42.8%),显效36例(32.1%),有效19例(16%),无效9例(8%),总有效率92%。

治疗后患者血液流变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该方通过改善血液粘滞性、扩张血管、减少血管阻力、改善血液循环、解凝解聚,从而达到止痛目的。

6.治疗消化性溃疡金强[6]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消化性溃疡。

组方:生黄芪30g,桂枝15g,白芍20g,生姜10g,大枣10g。

胃脘疼痛甚加川楝子12g,煅瓦楞子20g;上腹胀满加八月扎30g,佛手柑12g;呕吐加姜半夏12g,吴茱萸10g;泛酸明显加白及10g,海螵蛸15g;胃纳差加焦山楂12g,焦神曲12g。

每日1剂,先武后文火煎煮,每剂煎2次,每次取汁200mL,2次药液混匀,早晚空腹分服。

并设对照组用枸橼酸铋钾300mg,每日3次;莫沙比利5mg,每日3次。

餐前半小时服。

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63.46%),有效16例(30.77%),无效3例(5.77%),总有效率94.23%。

对照组治愈14例(46.67% ),有效11例(36.67% ),无效5例(16.66% ),总有效率83.34%。

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7.治疗股外皮神经卡压综合症股外皮神经卡压综合症属中医学“血痹”范畴,黄芪桂。

枝五物汤对其疗效显著。

赵淑红[7]选择108例本病患者,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45岁,平均51岁;病程最长者26个月,最短者2个月,平均7个月。

所有患者均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

10 d为1疗程。

结果以症状完全消失,行走如常为临床治愈,1个疗程治愈76例,总有效率98.2%。

8.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刘英[8]等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90例,2组患者均按糖尿病常规治疗并饮食控制,均给予弥可保(500μg/d),分3次口服。

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药物组成:黄芪60g,桂枝15g,白芍15g,丹参30g,水蛭12g,生姜10g,大枣12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均治疗2个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

显效3例,好转30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9.6%。

石雨时[9]等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白芍、生姜、生地黄、当归、牛膝、桂枝、山茱萸、川芎、蜈蚣、莶草、鸡血藤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40例。

结果:总有效率达90.7%。

卢艳文[10]等将DPN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血糖稳定,使空腹血糖(FPG)<8mmol/L,餐后2h血糖(2hPG)<10mmol/L,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甲钴胺(0.5mg/片),每次1片,每日3次。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生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3g,豨莶草10g,地龙15g,丹参15g,川芎10g,牛膝15g。

阴虚者加生地黄15g,气虚甚者加太子参30g,湿热下注者加苍术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评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明显改善。

王希瑞[11]等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达标(即空腹血糖<7. 0 mmol/L,餐后2 h血糖<10. 0 mmol/L),应用甲钴胺营养神经,同时积极控制血压,并进行调脂治疗。

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金匮》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处方:黄芪30g,桂枝15g,赤芍20g,当归15g,全蝎6g(分冲),地鳖虫10g,鸡血藤50g,大枣3枚,服用1个月。

结果,干预组在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电生理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王中甫[12]等将159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首先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运动治疗、饮食控制、糖尿病教育使血糖达标(目标FPG 4.5-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10.00mmol/L,)。

观察组:黄芪桂枝五物汤+弥可保治疗,黄芪20g,芍药12g,桂枝12g,生姜30g,大枣4枚。

加减:阳虚四肢不温加肉桂、附子,血虚麻木不仁加当归、生地,瘀血阻络加鸡血藤、桃仁、红花。

每日1剂,每剂2煎,每煎300ml,混匀早晚分服;弥可保注射液5mg,肌注,疗程12周。

对照组:单纯采用弥可保治疗,用法、用量、疗程同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血流变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疗效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

谢明映[13]治疗40例DPN患者,所有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组方:黄芪15g,桂枝、地龙、桑枝各10g,水蛭9g,赤芍、银花藤、丹参、川芎各12g,水煎分早晚服;西洛他唑片1次100mg, 1天2次,疗程2个月。

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

9.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侯卫国[14]等对IgA肾病属脾肾阳(气)虚证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按2∶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黄芪桂枝五物汤)40例和对照组(西药潘生丁)20例,疗程均为2个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为50.0%(P<0.05),治疗组能有效缓解患者疲倦乏力,腰背酸痛,面肢浮肿,肢冷畏寒等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对降低蛋白尿具有明显疗效(P<0.05)。

组间比较在降低尿红细胞,改善BUN、Scr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降低IgA肾病脾肾阳(气)虚证患者蛋白尿及血尿均有效,对改善临床疲倦乏力,腰背酸痛,面肢浮肿,畏寒肢冷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10.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李素琴[15]等将11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芬必得0.3 g,每日2次。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辨证治疗,药物组成:黄芪60g,桂枝20g,白芍30g,生姜15g,大枣8枚,当归20g,牛膝15g,鸡血藤30g,川芎20g。

随症加减:气虚较重者加人参、白术、桑枝、重用黄芪;肝气郁滞者去黄芪加香附、柴胡、枳壳;气虚血瘀者加丹参、红花、赤芍。

上肢麻木、拘急疼痛加桑枝、姜黄;下肢筋脉拘挛疼痛伴蚁行感加威灵仙、秦艽、全虫,僵蚕。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8.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王薇萍[16]等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MTX7.5mg/w+羟基氯喹片0.2g/d)。

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协定处方:生黄芪30g,桂枝12g,炒白芍药20g,知母15g,当归15g,生甘草6g,川芎15g,补骨脂10g,骨碎补6g,威灵仙30g,浙贝母15g,莪术12g,汉防己15g,防风15g,炒白术15g,陈皮6g,地虫6g,王不留行12g,杜仲15g。

1剂3煎,前2煎口服,第3煎外洗,药渣外敷。

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7% (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关节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部分关节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刘亦文[17]等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综合疗法(包括理疗、针灸、推拿、按摩、痛点或关节腔注射药物、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口服肌松驰剂以及肩关节主动活动等)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g、桂枝12g、白芍12g、当归12g、羌活10g、鸡血藤30g、桑枝20g、姜黄10g、大枣5枚、生姜5片),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15d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6例,好转4例,无效0例;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

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11.治疗面神经麻痹朱卫东[18]治疗面神经麻痹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泼尼松20~30 mg/d,晨1次顿服,1周后逐渐停用,由带状疱疹引起者联合阿昔洛韦0.2 g,每日5次,连服7 d~10 d,地巴唑10 mg,口服,每日3次,同时给予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并结合理疗等;治疗组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药组成:黄芪40g,赤芍、丹参各15g,桂枝、当归、川芎、天麻、僵蚕各12g,全蝎6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