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58例陈万芬(广东省乐昌市妇幼保健院广东乐昌512200)【摘要】产后身痛,俗称“产后风”,多因血虚受风、营卫失调,卫外不固,营血不足所致。
妇人产后素体虚,易受外邪入侵,临床宜注意补气血,扶正祛邪,笔者以黄芪桂枝五物基本方为主,结合辨证加减治疗产后身痛患者58例,效果显著。
黄芪益气固表、白芍补血通血脉,缓急止痛,当归活血,经方加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产后身痛产后身痛,俗称“产后风”,首见于宋《当归堂医从·产育宝庆集方》,名“产后遍身疼痛”,是妇女产后常见疾病之一[1]。
妇人因产时失血耗气、产后气血元气失调、经脉关节失于濡养、卫阳不固致使风寒湿邪侵入,好发于冬春严寒季节,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为治疗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所设方[2]。
2004年1月~2011年2月,笔者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58例产后妇女,皆为本院门诊病人,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36例,年龄22~38岁,平均28±3岁。
58例患者中剖宫产25例,顺产33例,病程20天~7个月。
所有患者均符合产后身痛诊断标准,产前无身痛病史,临床表现为产褥期间,出现肢体痠痛、麻木、重著、腰痛、甚至头晕、心悸、怕冷。
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以补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5g、生姜3片、大枣5枚、秦艽10g、当归15g、鸡血藤40g、桑寄生30g、杜仲15g、怀牛膝15g、防风10g、独活10g。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随症加减,剂量3~15剂。
3结果3.1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可正常工作劳动;好转:全身痛,重著消失,手指麻木,腰痛仍有,但较前好转;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
3.2 58例产后身痛患者中治愈33例(56.9%),好转21例(36.2%),无效4例(6.9%),总有效率93.1%。
4病例举例薛某,30岁,妇产科门诊病人,于2009年12月24日初诊。
剖宫产后63天,产后一直全身痠痛、腰痛、上下肢关节痛、怕冷,晚上穿羽绒衣睡觉,曾在它院服中药治疗约一个月,效果欠佳,遂来我院。
诊见:脸色苍白,舌淡暗,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证属气血虚、肾虚。
《妇科玉天》日:“产后真元大损,气血空虚”,妇人因产时失血耗气过多,产后气血虚弱,加之产后元气失调,筋脉失养,肾气亏虚。
黄芪甘温属阳,可补气血、肾虚不足,杜仲,怀牛膝补肾强腰,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服三剂症状好转,再服4剂,感觉明显好转,仍有腰痛,加强补肾药,继服五剂,症状消失。
5讨论产后病多虚多瘀,虚是产后身痛主要病理因素,产后百脉空虚,腠理不密,风寒湿邪入侵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产妇失血过多,虚损较大,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耗损精血,不荣则痛。
产后身痛主要表现为产后肢体痠痛、麻木、重著、局部无红、肿、灼热,与一般风湿身痛不同,临床多见于严寒季节分娩后产妇,因产后血虚,经脉失养,亦有素体肾虚,产伤动脏腑,气血俱虚,胞脉失养,或气血俱虚,营卫失调,腠理不密,若起居不慎,则风、湿、邪乘虚而入,留着经络、关节,故出现上述症状。
临床表现虚实夹杂,古《妇人大全良方》曰[3]:“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遇气弱则经络、分肉之间多流滞;累日不散,则骨节不利,若医以为伤寒治之,则汗出而筋脉动惕,手足厥冷,变生他病。
”黄芪桂枝五物汤为《金匮要略》之血痹方剂,可补气血、温经络,血痹以肢体局部麻木为主要症状,为阴阳俱虚,营卫气血不足所致。
《丹溪心法》有“产后无得令虚,当大补气血为先,虽有杂证,以末治之”的原则[4],产后身痛属痹证范畴,但又不同于其他痹症,产后百节空虚,营血不足,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客于血脉,产后受风,则营卫失调,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稽留关节、肢体,故治疗上应以养血祛风为主,兼散寒、化湿、补肾。
笔者从养血益气,补肾强腰,温经通络,兼祛风湿方面立法,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
方中黄芪大补元气,益气固表,扶正固邪;当归、白芍、鸡血藤,补血活血,气血渐旺,经脉得以濡养;桂枝温经通络,散寒驱邪,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护脾胃,桑寄生,杜仲,怀牛膝补肾强腰,秦艽、防风、独活祛风胜湿。
产后素体虚,临床宜注意补气血,扶正祛邪,以黄芪桂枝五物基本方为主,结合辨证加减用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金匮中用于气血两虚痹症治疗,临床将之用于产后疼痛,妇人产后气血两虚加之肾气亏损,所致关节疼痛酸楚,与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相通,临床运用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张金兰,张金锁,周敏.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产后身痛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26(2):28.[2]徐丁洁,刘金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61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6):57~58.[3]余军.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产后身痛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21(1):46~47.[4]余延芬,田淑霄.田淑霄教授调补营卫治疗产后身痛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特点[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4):24.黄芪桂枝五物汤减减医治产后多汗症35例临床经历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多汗症的疗效。
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和补中益气汤加减中药水煎剂口服,两组用药1周1疗程。
用药两周后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28例(80.00%);对照组总有效23例(74.18%)。
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多汗症,获得了肯定疗效,未发生不良反应。
产后多汗症指产后汗液排泄异常,含自汗与盗汗。
产妇于产后出现涔涔汗出,持续不止,动则益甚,称产后自汗;寐中汗出湿衣,醒来即止,为产后盗汗。
西医治疗缺乏特异性,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本人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多汗症,获得了较满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4~2009年收治产后多汗症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
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产后10~60天,平均35天。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经管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产后多汗症为:①产褥期出现汗出过多者。
②产后汗出不止,动辄益甚,持续多日不减。
③产后入睡,周身涔涔汗出,可湿衣裤,醒后渐止。
甚者一夜醒来换衣衫1~2次。
纳入相符TD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者。
排除产褥期生理性汗出及产后中暑、产后血晕、产后发热所致的汗出。
方法:①治疗组:以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g,桂枝6g,白芍20g,生姜6g,炙甘草6g,大枣6枚。
加减:伴头晕面白血虚甚,加当归身15g、阿胶15g(烊化冲服);伴大便难,加肉苁蓉20g;伴心悸、失眠者,加远志15g,煅龙牡20g;盗汗甚,手足心热者加山萸肉10g、麦冬10g、五味子10g、炙鳖甲10g/。
日1剂,水煎2次,取汁500ml,早晚分服。
②对照组:补中益气汤加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周1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产后多汗症部分拟定。
①治愈:自汗、盗汗已止,其他症状消失,产褥期中汗液排泄如常人。
②显效:自汗、盗汗已明显减少,近如常人,其他症状减轻或消失。
③有效:自汗、盗汗有所减少,其他症状减轻。
④无效:自汗、盗汗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变。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力:治疗2周后,治疗组35例,治愈19例(54.29%),显效9例(25.71%),有效7例(20.00%),总有效28例(80.00%);对照组痊愈15例(48.39%),显效8例(25.80%),有效8例(25.80%),总有效23例(74.18%)。
经Ridit分析,两组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比力: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讨论:产后多汗症是产科常见病症之一,祖国传统医学采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诊治本病效果明显。
多因素体虚弱,又经艰难分娩过程,耗气伤血,以致产后气阴两虚、腠理不密。
气虚则卫阳不固,血伤则阴虚内热,致使产后自汗、盗汗皆现。
产后出汗过多,可进一步损伤津液,津液内耗,轻则可致乳源缺乏而缺乳,或津枯肠燥而大便难,甚则阴血不濡,筋脉失养而发为痉病。
《金匮要略》曰:“产后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
病甚者,可因汗出如油,阴气耗伤而为亡阳。
产后汗症,见于《妇人良方》之中,名虚汗不止,按“虚汗不止者,由阴气虚而阳气加之,里虚表实,阳气独发于外,故汗出也。
血为阴,产则伤血,是为阴虚也;气为阳,其气拭魅者,阳加于阴,故冷汗出。
而阴气虚不复者,则汗出下止也。
凡产后气血兼虚,故多汗,盖人身之气血相互依存,密切相关”。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产后多汗,多为素体虚弱,复因产时气血耗伤太过,肺气益虚,卫阳不固,腠理不密所致。
如《校注妇人良方·产后门》说:“产后汗不止者,皆由阳气频虚,腠理不密而津液妄泄也”。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原文第2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该方用于营卫气血不足之人,又外受风邪,导致阳气不通,血行不畅,即“阳不足而阴为痹”,以肌肤麻痹不仁或酸痛为临床特征。
方中黄芪甘温益气,生姜助桂枝通阳行痹,芍药和营理血,生姜、大枣和营卫、补中气。
五药相和,既走阳分以通阳益气,又走阴分,和营行痹;既可补益正气,又可外驱风邪;既可作用于五脏,又可走经脉、肌肉、肢节;既可通阳气,又可养阴血。
因此,经适当加减可应用于多脏器系统疾病的治疗,并不仅仅用于治疗血痹证。
尤在泾说“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营之滞,助卫之行…”。
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多汗证旨在取其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补在表之卫气。
桂枝散风冷而温经,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固表。
桂枝得黄芪益气而振奋卫阳;黄芪得桂枝,固表而不致留邪。
芍药养血和营,与桂枝合用,调营卫而和表里,两药为臣。
生姜辛温,疏散风邪,以助桂枝之力;大枣甘温,养血益气,以资黄芪、芍药之功;与生姜为伍,又能和营卫,调诸药,以为佐使。
方药五味,配伍精当,共奏益气固表,和营止汗之效,且不伤津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