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ppt5(7份打包) 苏教版2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ppt5(7份打包) 苏教版2


尽管诗人有着积极向上的志趣和 抱负,但是,目前的处境是受排 挤落第回乡,对此作者是如何看 待的?
最后两句借庄子的寓言表示自己敝屐功名 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寓言谓:惠 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 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 说:鵷雏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 会把鸱的腐鼠当美味。
安定,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唐 代泾原节度使治所。唐文宗大和九年 (835),王茂元拜泾原节度使,开成三年 (838),李商隐赴其幕,还做了王茂元的 女婿。不久,李商隐应博学宏词科试,落选 回泾州,登楼有感,写此遣怀。据近人张采 和《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科 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
李商隐登上安定城楼后看到了什么?
• 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 的洲渚尽收眼底。
• 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 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 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李商隐是怎样表达他的感受的?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 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 《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 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 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鸿词科 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 样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 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 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 拟于伦,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24岁以前, 是他的青少年时期。
•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 (846),33岁,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 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
•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847)34岁以后, 是李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
写作背景
• 登柳州城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 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 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 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 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 尽调侃奚落的能事。
艺术手法
• 这首诗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 • (1)引用范蠡的典故,生动地表明了自己像范蠡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1、找出诗中化用的四个典故,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的感情? 贾谊和王粲这两人都是怀才不遇的忧时念国无可奈 何,李商隐在自己落第远游的时候和这两个历史人物 产生了共鸣,引古人自况,表达自己不幸的遭遇。 范蠡乘扁舟泛五湖的典故表明李商隐向往离开朝廷 归隐,但必须等到自己扭转乾坤,澄清了当前国家的 混乱的局面以后,等到唐王朝中兴的时候,才功成身 退,要扭转乾坤,但不要利禄。
比喻,对比的手法
尾联诗人用鹓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说 明此次赴学鸿词试,并非恋此区区科第,而 是有他自己忧时爱国的高情远志。把朝廷的 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食腐鼠的鸟比喻那 些利禄小人。通过尖锐讽刺,挞伐那些利禄 小人。
诗人还用自己的崇高怀抱和贪恋腐鼠的小 人们卑鄙心理所做的泾渭分明的对比,狠狠 地鞭挞了排斥自己的朋党势力。
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志趣和抱负的?
• 作者的遭遇虽然困踬,可是他的凌云之志, 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 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 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
意为,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 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 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泊名利之心; 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 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之 心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 哪里还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这两句诗反 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 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
一样既有宏伟的抱负,又有淡泊名利之心。 • (2)由于王粲、贾谊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
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泪,王粲远 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若合一契,而使 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 上。 • (3)引用庄子的寓言,不但表露了他不汲汲于名 利的品质,又反映了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 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
登楼抒怀 别有怀抱
不得见用之愁; 知音难觅之憾; 忧国忧民之心; 贬谪异乡之苦; 功成身退之志; 吊古伤今之叹; 思归思乡之情……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 卡儿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 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 克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21、 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 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 —卢梭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 奇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 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37、我们唯 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孔子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 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47、书到 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 一样成功。——莫扎特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命是活动。——卢梭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54、唯书籍不 朽。——乔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 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61、奢侈 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 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67、今天应做的事 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71、既然 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 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7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77、坚强 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7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7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 思。——朱熹81、对一个人来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03、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站
“更”借王粲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 重用,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 己对前途的隐忧。
“永忆”是坚持的向往着的意思,表现出诗人积 极入世的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