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内容改革:
目前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包含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四门课程。

对于大一新生,全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进入大一下学期,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分别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从而使计算机公共课程与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有机衔接。

形成了有序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学时数改革:见机房课表和教学任务书
三、课程教学管理改革
●2008年成立公共课部,对全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统筹管理;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推进课程组建设,成立了四个课程组;
●在学生意见反馈上,利用教学管理QQ群和院系联系人制度保障
信息的沟通和教学中问题的处理;
四、教学师资力量:
●要求全院教师、特别是副高以上的教师带一个班的计算机基础
课程。

引导尽量多的优秀专职教师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校其他部门,挑选、聘用一批计算机专业的在职员工,作为
兼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师。

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师资队伍。

●聘用在读研究生作为兼职教师,严格把关。

坚持试讲制度,
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聘。

五、考核形式改革:采用无纸化考试
六、学生作业提交方式改革:教师在服务器建立班级账户,学生通
过局域网提交作业,教师随时可以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方便学生在实验课内无法完成作业可以在其他时间补交。

见实验档案文件夹。

七、课程建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四门课程中,《计算
机基础及应用》课程已经通过校级精品课程验收;《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建设依托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经成功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建设中;《程序设计基础》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也已启动。

八、教材建设: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
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意见(2007年),组织有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编写相关课程的教材;并紧跟社会需求,每三年对教材进行重新编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