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口语教案

教师口语教案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第一节、朗读技能训练一、朗读的基本要求二、朗读的基本技巧第二节演讲技能训练一、演讲的本质与特征二、演讲的有声语言三、演讲的无声语言四、演讲的分类五、演讲的应变技能第三节听说技能训练一、听话技能训练二、说话技能训练第二章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第一节朗读技能训练所谓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书面材料念出来,它是一种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于听觉的有声语言活动。

朗读的特点是口语化、艺术化和针对性。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一)发音准确(二)吐字清晰吐字归音总的要求是:咬住字头和字颈,发响字腹,收全字尾。

(三)传情达意(四)自然流畅二、朗读的基本技巧(一)重音重音是指在句子中某个词语说得特别重或者特别长。

1、分类结构重音:这类重音与句子的结构有关;老王看.了。

(重音在“看”)如果句中有了宾语,则宾语较重,如老王看书.了。

(重音在“书”)如果句中有修饰语,则修饰语较重,如楼.上的老王看书了。

(重音在“楼”)如果句中出现疑问词,那就表明了人们关心所在,如谁.看书了(重音在“谁”)强调重音:这类重音与演讲者强调的某个潜在语义有关。

(谁说不是啊!)(不是别人。

)(不是举着。

)(提着的是灯笼)(不是在跑。

)可是我们联系上文:“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就可以判定,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重音应该落在“灯笼”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与“流星”挂起钩来。

2、表现方法①重音重读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写吧!②重音慢读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坏。

③重音轻读我站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着,盼望练习:我的“自白书”陈然任脚下响着沉重的脚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祈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将上述这首诗中的重读音节,用相应的符号加以标注,重音重读用“”,轻读用“--”,慢读用“∽”)我的“自白书”陈然任脚下响着沉重..的脚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的刺刀!..胸口对着带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祈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二)停顿停顿是指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或层次之间声音上的间歇。

停顿首先是生理的需要,其次是表达的需要。

1、结构停顿与语言结构有关的停顿叫“结构停顿”,结构停顿的长短应该与标点符号相对应。

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依次是逗号、句号。

问号、叹号与句号同级。

破折号最长,冒号、删节号是灵活的。

①老张看见儿子伤心地哭了。

老张看见儿子/伤心地哭了。

(老张哭了)老张看见/儿子伤心地哭了。

(儿子哭了)②咬死了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狗(死的就是猎人)咬死了猎人的/狗(死的就是狗)2、强调停顿反映说话人心理和感情变化的停顿叫强调停顿,也叫心理停顿。

①可是,早饭过后还不见他起来,人们有点慌了,推开门一看//一个个/惊/呆了。

②第二天早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上带着微笑。

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三)语速语速是指表达时吐字发音的和缓与急迫,也就是表达时或快或慢的速度变化。

1、快速:兴奋、紧张、急迫和愤怒等情感。

2、中速:一般用于感情起伏不大的情况。

3、慢速:庄严、沉思、平静、忧伤等感情。

例如:百年大树,年年吐绿,年年献果,你拿什么回报为什么美好的终遭不幸为什么珍惜的终难长存我后悔极了,还不如不去母校,让那银杏树永远在我记忆的土壤里生长着。

(四)抑扬抑扬指句子高低升降的变化。

他真行。

→他真行。

↗他真行。

↘他真行。

↘↗1、平调即平直舒缓的调子,没有高低升降的变化,可表示平淡、冷漠、严肃等语气的句子。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相传叫百草园。

→(叙述、说明)②烈士们的英灵和业绩将永垂不朽。

→(庄重、严肃)2、升调声调也叫高昂调,就是由平向上升高,句末明显上扬,常用来表达喜悦、兴奋、惊异、号召等感情,常用于疑问句中。

①啊!↗你考了一百分!↗(惊异)②球进了!↗(喜悦)③你说什么↗(疑问)3、降调降调又叫低降调,就是先平后降,句末明显下抑。

常用来表达感叹、请求、命令、自信、沉重、劝阻、允许等感情,常用于祈使句中。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肯定)②好,就照你的意思办!↘(允许)4、曲调曲调又叫曲折调,就是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使全句有上升或下降的曲折变化。

常用来表达含蓄、幽默、讽刺、意外、烦躁、夸张、轻薄等感情,常用于感叹句中。

①你,↗你干得了吗↘↗(怀疑)②你算了吧!↘↗(烦躁)③他说你又聪明,又漂亮,又有文化。

↘↗(讽刺)第二节演讲技能训练一、演讲的本质与特征二、演讲的有声语言三、演讲的无声语言四、演讲的分类五、演讲应变技能第二节演讲技能训练一、演讲的本质与特征(一)演讲的本质1、演讲活动必须具备的四个要素(1)演讲者――主体(2)听众――客体(3)沟通主客体的媒介(4)主客体同处一起的时境(时间、环境)有声语言(讲)――有声语言是演讲活动最主要的物质手段,是信息传达的主要载体。

它以流动的声音运载着思想感情,直接诉诸于听众的听觉器官,产生效应。

态势语言(演)――态势语言是无声语言最主要的成分。

所谓态势语言,就是指能够表情达意的人体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等。

主体形象――主体形象实际也是一种无声语言。

包括形体、容貌、衣冠、发型、举止神态等。

2、演讲的本质演讲是演讲者在特定的现实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等艺术表达手段,针对现实社会中某一问题,或围绕一个中心,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意见、抒发情感,从而影响和感召听众的一种现实的信息交流活动。

(二)演讲的特征1、现实性――本质属性2、艺术性3、工具性4、鼓动性二、演讲的有声语言(一)有声语言的特点1、嗓音宏亮、圆润,不求夸张2、吐字清晰、有力,连贯流畅3、节奏分明、适度,变化有序4、感情充沛、真挚,身心投人(二)有声语言的特殊技巧1、喷口喷口:是指发音时在字头上特别用力,使字音响亮有力,能传达到很远的地方。

运用喷口可以渲染愤怒、激昂的情绪,可以加强气势。

生母是p、t、k的喷口更为明显。

①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②贪.,是万恶之源!③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着,盼望2、拖腔拖腔:是为了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有意把某些音节拖长的一种声音技巧。

运用拖腔时,要注意必须有充足的气息作保证。

拖腔常用来表示领悟、回忆、迟疑、呼唤、气力不足或声音微弱等情形。

①一路上巴尼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着。

②在座的各位,想必..不会喜欢假话吧!③想当年...,我才十七岁。

3、气音气音:是一种气与声混、气大于声的音,发音时声门收缩,声带放低,压低嗓音,声音类似耳语,有明显的气息伴随话语。

气音常用来表达感叹、惊讶、害怕的感情,可以描绘耳语,表现衰弱无力,或者特别激动,特别劳累、特别紧张的情景、气氛。

①小心.......。

(紧张)..!前面有敌人岗哨②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

..........……我不行啦③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

4、拟声拟声:是指在表达中改变音色,把事物的不同声响和人物不同的说话声音模拟出来的技巧。

如风声、雷声、海涛声、马蹄声、动物的鸣叫声、男女老少的说话声等等,以烘托环境、渲染气氛,把听者带进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艺术境界。

①叮铃铃...……小张骑着自行车来了。

5、颤音颤音:是故意造成语音的不稳定性而出现特殊效果的一种变音技巧。

多用来表现异常激动、恐惧、愤怒、悲痛的情绪。

发音时声门打开和闭塞快速交替,使声音微微颤抖。

①“天.!这.……这是怎的....”妈妈发现了我额角上的伤疤,“是.……是.枪伤..”(引自《高山下的花环》中赵蒙生见到母亲时的情景)6、笑语笑语:是一种使声音里带有笑意的声音技巧。

它的特点是边说边笑,但要笑得自然、有分寸,不可过头,只要让人感觉出声音里有明显的笑意即可。

笑语分两种:轻松、活泼的笑语用来表现欢快、风趣的感情色彩;冷笑和嘲笑则常表示嘲弄、轻蔑的情态。

①她一见是我,就笑盈盈地迎上来,说:“是你呀,稀客,快请进..........!”②这些海鸭呀.....,享受不了生活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他们吓.坏.了。

练习:“隐----蔽!”只听身后的梁三喜大喊一声,接着我便被他猛踹了一脚,我一头跃进堑壕里!跟着传来“哒哒哒”一阵枪响……我不顾一切地扑过去。

“连长!连长!”我一腚坐在地下,把他抱在我怀里……他微微睁开眼,右手紧紧攥着左胸上的衣袋,有气无力地对我说:“这里……有我……一张欠账单……”(引自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请用上述学过的特殊技巧分析一下,上述段落中引号当中的内容应该运用那种技巧)“隐----蔽!”(气音)只听身后的梁三喜大喊一声,接着我便被他猛踹了一脚,我一头跃进堑壕里!跟着传来“哒哒哒”(拟声)一阵枪响……我不顾一切地扑过去。

“连长!连长!”(颤音)我一腚坐在地下,把他抱在我怀里……他微微睁开眼,右手紧紧攥着左胸上的衣袋,有气无力地对我说:“这里……有我……一张欠账单……”(拖腔、气音)三、演讲的无声语言无声语言是指演讲中演讲者的仪表、风度、手势、动作、眼神、表情以及所运用的其他视觉材料。

这些手段虽然无声,但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于演讲者,有镇定振奋和辅助传情达意的作用,对于听众,有感染、说明、强调、吸引、启发、指示等作用。

(一)无声语言的特点1、必须受约定俗成的制约,不能随心所欲。

2、贴近生活3、具有依存性(二)无声语言的作用(P160)1、补充、强化口语信息2、沟通、交流感情3、调空交际活动(三)无声语言的基本要求(P162)总的美学要求是和谐。

1、得体2、自然3、适度(四)无声语言的运用1、眼神(1)注视,集中凝望某一点。

(2)虚视,演讲者在台上眼望听众,但并不聚焦看某一点,只是把台下听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3)流转,演讲者的目光在全场流动。

作O字型,W字形,V字形。

教师的目光要求与训练:2、面部表情第一,要有灵敏感。

第二,要有鲜明感。

第三,要有真实感。

第四,要有分寸感。

第五,要有艺术感。

教师在教学中的表情语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性的,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常带微笑,另一种是变化的面部表情,如随教学内容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随教学情境与学生发生的感情共鸣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