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内科护理学完整-贫血护理PPT课件
内科护理学完整-贫血护理PPT课件
ppt课件完整
2
注意:
久居高原的居民Hb正常值高于海平面居民; 妊娠、低蛋白血症、心衰时血液被稀释,易误诊
为贫血; 脱水时血液浓缩,即使红细胞量低,但Hb浓度不
降低,贫血容易漏诊; 贫血不是独立的疾病,常常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
现。
ppt课件完整
3
(一)贫血的分类
贫血有三种分类方法: 按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按血红蛋白浓度分类; 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ppt课件完整
12
2、对因治疗 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针对发病机制治疗是根治贫
血的关键。 慢性失血,根治出血; 巨幼细胞贫血,补叶酸和维生素B12; 溶血性贫血,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造血干细胞质异常性贫血,采用干细胞移植。
ppt课件完整
13
小结
按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可将贫血分为红细 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失 血性贫血三大类;按血红蛋白的浓度分类,可将 贫血的严重程度划分为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 度贫血、极重度贫血四个等级;按红细胞形态特 点分类,可将贫血分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大细胞 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 血。贫血的主要治疗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可帮助铁被肠粘膜吸收。肠粘膜吸收铁的量与体 内贮存铁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ppt课件完整
18
3、铁的运输和利用
进入血液的Fe2+ 经铜蓝蛋白氧化 Fe3+ 与转铁蛋 白结合或通过幼红细胞膜,与转铁蛋白受体结合 胞饮入细胞内,再与转铁蛋白分离,在线粒体上 还原成Fe2+,参与合成 Hb。
ppt课件完整
2、骨髓检查:包括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对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等具有诊断价值。
3、贫血发病机制检查:
造血原料缺乏原发病检查,如叶酸、铁代谢水平 测定;
失血性贫血原发病检查:
造血细胞质异常有关的染色体、抗体、酶,肿瘤
病检查。
ppt课件完整
11
(四)治疗要点
1、 对症治疗 目的:纠正贫血,改善组织器官缺氧,恢复功能。 方法:输血。 重度贫血或心肺功能不全,输红细胞; 急性大出血者,输全血; 贫血合并出血,采取针对性措施; 合并感染者,抗感染治疗。
ppt课件完整
8
(二)临床表现
贫血——组织缺氧——功能障碍(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贫血的速度、严重程度以及组织器官对
贫血的耐受能力有关。 1、一般表现: 最早最常见症状是疲乏、困倦、活动耐力下降; 贫血最突出体征是皮肤黏膜苍白。
ppt课件完整
9
2、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失眠、记忆减退、 注意力不集中,严重贫血出现晕厥。
3、呼吸循环系统:中度以上贫血有心悸、气促,甚 至发生端坐呼吸。长期贫血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4、消化系统:消化功能降低、消化不良。 5、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多尿、轻度蛋白尿,溶
贫可导致急性肾衰。长期贫血造成性功能下降。
ppt课件完整
10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确定有无贫血及贫血的程度。
7
3、按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分类:
根据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 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将贫 血分为四类:
① 正常细胞性贫血:再障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溶贫 ② 大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③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④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慢性感染、尿毒症、恶性肿瘤
① 功能形态铁:血红蛋白铁(占67%)
②
肌红蛋白铁(占15%)
③
细胞内酶类中
② 储存铁(占29%,男1000mg,女300~400mg )
③
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ppt课件完整
16
2、铁的来源和吸收 正常人体每天需要铁是20—25mg,衰老破坏的红
细胞为主要来源。 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1.5mg的铁即可维持体内铁
渗透压改变 红细胞丢失: 各种急、慢性失血性贫血
ppt课件完整
6
2、按血红蛋白的浓度分类:
轻度贫血-------------->90g/L 中度贫血--------------60~90g/L 重度贫血--------------30~59g/L 极重度贫血-----------<30g/L
ppt课件完整
ppt课件完整
4
1、按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RBC生成减少: ① 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
合征、白血病 ② 造血微环境异常:骨髓纤维化、肾功能衰竭 ③ 造血原料不足:失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ppt课件完整
5
红细胞破坏增多: ① 红细胞自身异常: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② 红细胞周围环境异常:免疫学溶血性贫血、血浆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第二节 贫血病人护理
ppt课件完整
1
一、概述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Hb)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 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常 以血红蛋白浓度为主。
成人贫血的标准(海平面): 男Hb低于---------------------------120g/L 女(非妊娠)Hb低于-------------110g/L 孕妇Hb低于-------------------------100g/L
的平衡(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为2~ 4mg)。 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
ppt课件完整
17
铁吸收主要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Fe3+转化为Fe2+才能吸收。 促进铁吸收的因素: ①维生素C及一些还原物质使高价铁还原成无机亚
铁。 ②胃酸能使铁游离化并促使其与铁络合物结合,均
19
4、铁的贮存和排泄 人体每天约有0.8%的红细胞老化而破坏,破坏后的
铁几乎全部被利用合成Hb。如此周而复始维持体 内铁的平衡。 ①铁的贮存:体内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肠粘膜中。 ②排泄:排泄量<1mg/d,主要是通过胆汁或粪便排 出。少数由尿中排泄、汗腺排出的极少。育龄妇 女可通过月经、哺乳排出。
ppt课件完整
14
二、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定义:缺铁性贫血是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 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小 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它是各类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生长发育期的儿 童和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较高。
ppt课件完整
15
Hale Waihona Puke 【疾病概要】 (一)铁的代谢
1、铁的分布:人体内铁分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