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日期: 2006-12-15 8:51:13来源:点击:715第一章概述一、地理位置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

地理位置处于东经 111o51ˊ-112 o02ˊ,北纬30o16ˊ-30 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 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 公里,至宜昌市 60 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 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

1949 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

1954 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

1964 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

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

1976 年新场( 1981 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

1981 年列为乡级镇, 1985 年 12 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 220 天左右,年均气温 16.5 ℃,一月最冷,最低气温 -14.8 ℃;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 38.5 ℃。

年平均降雨量 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 米,相对高差小于10 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

水上,江岸线长1850 米,最小水深 10 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一、规划指导思想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枝江市七星台镇城市规划必须实行的首要原则。

规划必须从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角度,在保护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力求既能满足今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证未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优化资源配置原则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是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七星台镇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原则城市规划是关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划,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主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4、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原则城市化、小城镇发展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战略,对拉动工业化和城市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城乡的互补性对城市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城市规划要从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建立有机的城镇体系,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为加速农业人口的转化和村镇建设提供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保护好农田和水利资源,走城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三、规划依据1、《湖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村镇规划标准》4、《湖北省城镇规划技术规定》5、《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6、《枝江市城区近期建设规划》7、《枝江市城镇体系规划》8、七星台镇经济发展“十五”规划9、其它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四、规划区范围、规划性质和规划期限1、规划区范围的界定以原集镇为基础,用地沿长江向上游延伸,北面以三一八国道向北拓展50~100 米为界,东端以沈家店村为界,南面以长江为界,西侧以李家岗村为界,总用地面积为247.0ha。

2、规划性质的确定七星台镇是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枝江市的工业重镇,是以发展油脂化工工业为主的滨江城镇。

3、规划期限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为:近期: 2004 年― 2010 年远期: 2011 年― 2020 年五、总体规划编制的背景枝江市七星台镇建国以来曾作过一次规划,即1987 年由枝江县城环局组织编制的,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城区性质为:“七星台镇是以油料和其它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具有造纸工业发展前途的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镇区规划总面积1.08 平方公里。

此规划于 1989 年 10 月 19 日经原枝江县人民政府审批后正式实施。

十几年来,对七星台镇城区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用地布局上,由于老城区改造规划未能实施,从而造成功能混杂的局面,沿道路两旁发展较快,道路骨架得不到拓展,市政基础设施等很多方面得不到落实,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镇区建设速度相对落后,规划与实施的矛盾正日益加剧。

由于 1987 年总体规划忽略了镇域生产力布局及镇域经济发展对城区的影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城区建设发展需要与原规划有了冲突;镇区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要新的总体规划来解决。

基于以上原因,需要进行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第三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一、镇域现状基本情况七星台镇镇域面积129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4 万亩,辖 21 个村, 1 个居委会, 86 个村小组,共有 12259 户。

截止到 2003 年底,全镇人口为 5.05 万人。

全镇拥有耕地面积8 万余亩,种植业是镇域农业的主导产业,主产稻谷、小麦、玉米等杂粮,经济类作物以油菜、花生和棉花等为主。

该镇 2003 年全年粮食总产为 0.9 万吨,蔬菜总产接近 3 万吨,以柑橘为主的水果总产达到 0.6 万吨。

2003 年工农业总产值为 6.67 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4.93 亿元,农业产值 1.74 亿元。

七星台镇物产丰富,盛产优质棉花、双低油菜、优质黄豆、大蒜、名优水果、无公害蔬菜、食用菌以及甲鱼等特种水产品。

绿色精品蒜苔已远销国外。

七星台镇经济实力较强。

年财政收入1008 万元,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 元。

农业上已形成“七大基地”,即 50000 亩优质棉基地、 40000 亩油菜基地、 20000 亩黄豆基地、 50000 亩大蒜基地、20000 亩水果基地、10000 亩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年产5000 吨优质鱼养殖基地。

工业上形成以油脂、建材、棉花加工为主导的生产体系,“三峡星”菜籽色拉油、“七星牌”小磨麻油畅销省内外。

二、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1、镇域村镇体系现状目前,七星台镇下辖21 个村、 1 个居委会,即:李家港、鲜家港、董家湾、沈家店、杨林湖、大埠街、江会寺、石套子、肖家山、兴隆山、孙家港、东林、新场、肖家桥、张家场、陈家港、王家店、赵楼子、三王庙、鸭子口、马羊洲等21 个村和七星台街道居民委员会。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现状各自然村分布比较零散,数量多、规模小,导致占地多、浪费大以及基础服务设施难以配套等问题,从而制约着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2、规划指导思想⑴、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逐步形成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村镇体系。

⑵、根据社区理论,以小学学区及基础服务设施配套为核心,组织中心村社区。

⑶、有条件地、适量地调整自然村和行政村,形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基础服务设施水平的中心村。

在居民点调整中,应遵循以下原则:a、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居民点向经济较为发达或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中;b、人口相对较小居民点向人口规模较大的居民点集中;c、交通不便的居民点向交通便利地区集中;d、镇区周边居民点向镇区集中;此外,还应以耕地分布为依据,合理分布农业人口。

⑷、合理性和可能性相结合,统一规划,分布实施,长期控制。

近期尽可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设示范性中心村,远期以中心村为核心进行调整。

三、镇域村镇体系规划根据《枝江市城镇体系规划》,七星台镇为枝江市的一般建制镇。

规划七星台镇镇域村镇体系分三级组成 , 一级为镇区 , 二级为中心村 , 三级为基层村。

中心村是由一个或若干行政村联合组成的、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新型农村社区,它介于乡镇和基层村之间,是农村居民点中最重要的社区组织。

本次总体规划对中心村的确定主要依据以下原则:⑴、区位优势:交通方便,位置适中,供水、供电、用地、环境等条件良好。

⑵、联系合理:经济流向、交通联系、社会联系、历史联系、服务范围联系相对合理。

⑶、规模经济:村庄相对密集,人口多、耕地有保障。

本次规划确定鲜家港、杨林湖、大埠街、江会寺、石套子等5个中心村,每个中心村人口规模1000—2000 人,中心村总人口 8400 人。

李家岗和沈家店两个村由镇区所有设施服务。

基层村可根据其他行政村及自然村的分布、人口及耕地情况作相应的兼并和调整。

人口规模为100—500 人。

附表 1:七星台镇规划中心村人口及其服务范围中心村人口规模服务范围鲜家港1800董家湾、肖家山杨林湖1800东林、新场、肖家桥、兴隆山大埠街1700张家场、陈家港、孙家港江会寺1600王家店、赵楼子石套子1500三王庙、鸭子口、马羊洲四、镇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1、镇域人口预测到 2003 年底,七星台镇全镇总人口50544 人,近年来全镇总人口发展情况见下表:附表 2:七星台镇历年人口变化表199019921994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总人口5283952040518905084650908510495113250613507955050150544从上表可以看出:从 1990 年到 2003 年,全镇人口共计增长 -2295 人,年均增长率为 -3.4‰。

七星台镇总人口增长因素按两大块分别考虑:一是镇域人口的自然增长态势及速度,其特点是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另外根据调查,现状七星台镇镇域内农村人口的出生率不到6‰,而死亡率为 9‰,这表明农村人口已形成负增长趋势;二是城镇人口的机械增长及速度,其特点是以机械增长为主,以自然增长为辅,随着七星台镇工业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今后的机械增长人口将是七星台镇建设规模的主流。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预测:到 2020 年镇域人口增长速度按年均-3.4‰递减,镇域总人口为:50544×( 1-3.4‰)17=47700(人)其中到近期 2010 年镇域总人口为: 50544×( 1-3.4‰)7=49353(人)即:七星台镇到 2020 年底镇域人口规模为48000 人,其中到近期2010年镇域人口规模为49000 人。

2、镇区人口预测城镇人口规模预测采用综合增长分析法: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 ‰,人口机械增长率取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