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设备维修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设备维修管理基础知识

(2)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生产现代化,要求企业设备投入加大,如购置费、
维修维护保养费、保险费、能源消耗等,费用越来 越大,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就是要提高设备技术水 平和利用率,减少故障,降低使用成本,意义重大。
四、设备管理的地位
(3)设备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 只有在良好的设备管理保证设备稳定工作的前提下,
到应用于生产的一生的管理。
企业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的管理 是从设备的投资决策、自制费、维护费、修理费、折旧费、 占用税、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到支出,实行企业设备的经济管 理,使其设备一生总费用最经济。
四、设备管理的地位
四、 设备管理的意义
1、 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 ①设备是工人劳动手段,是国
家财富
②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体, 在固定资产价值总额中一般 占到60%-70%
二、国内发展过程
3.振兴阶段 1987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设备管理条例》,明确规
定我国设备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主要任务 和要求。
三、传统设备管理的局限性
传统的设备管理主要集中在设备维修阶段 设备管理包括:研究—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
用—保养—维修—更新改造—折旧与报废,而维修仅 仅是上述过程的一个部分。 传统的设备管理: 信息交流不够;没有与经济管理结合 没有体现一生管理;只局限维修部分
各种冲压机床组成汽车冲压生产线
汽车零配件焊装生产线
机器人组成的汽车焊装自动化生产线
汽车发动机装配生产线
汽车变速器装配生产线
汽车总装配生产线
汽车总装配生产线
汽车涂装自动生产线
汽车涂装生产线
汽车产品检测线
车床
钻床
台钻 摇臂钻床
起重设备
二.设备的发展趋势电Fra bibliotek 化精密 化
大型 化
33
五、设备管理工作的任务、目的与意义
返回
主页
3、设备管理在生产和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手段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 上讲设备是科学技术的结晶。
(2)另一方面新型劳动手段的出现,又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新 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新产品的发展都靠设备来保证。
34
四、设备管理的地位
人内部机械、电气分工
59
案例:机修车间组织架构及职责
四、企业设备管理组织机构
• 企业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
分管副总(分管副厂长)
设备部经理
综合管 理专员
技改基建 工程 管理员
设备 技术员
资产 管理员
设备动 力专员
设备维 修专员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中小型生产制造企业设备部组织结构图
67
维修工
档案 管理员
2.两个目标 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
三、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内容
3.五个结合 (1)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2)维护与检修相结合。 (3)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 (4)专业管理与全员参加相结合。 (5)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设备管理体制
才能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随着对设备技术改造的 重视、技术的发展、设备性能的提高,直接参加操 作设备的人在减少,产品质量有所保证,而从事设 备维护维修的人员在增加。
四、设备管理的地位
(4)设备管理对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讲,设备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另
外,设备性能的提高,也促进技术的发展,新工艺、 新材料的应用,新产品的实现全部靠设备来保证。 可见,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加强对使用中的设 备技术改造与更新,在每次修理中都有不同程度的 技术改进,促进技术进步。
六、日本的全员维修
1.全员维修概述 全员维修概述也简称TPM,日本工业迅速发展时期,
在先后引进美国的预防维修和生产维修的基础上, 吸取了英国了综合工程学的原理,结合日本实际, 发展成为全员生产维修体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日本的全员维修
1.全员维修概述 全员维修概述也简称TPM,日本工业迅速发展时期,
五、设备管理的涉及面
①技术方面 ②经济方面 ③管理方面
寿 命 周 期

更新、改 造、大修的 经济性评价

维修费和劣

化损失分析
可靠 性
设计制造技术
设备诊断技术
维 修 性


经济侧面
技术侧面

固定资产 投资和折旧
设备 管理
维修技术
规划管理系统
管理侧面 维修管理系统
信息反馈系统
设备一生的综合管理
六、设备管理的职责
设备发 展
的趋势
高速 化
自动 化
智能 化
二、设备维护管理及特点
所说的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 备综合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应用一系列 理论、方法,通过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 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二、设备维护管理及特点
设备管理具有以下的特点: 系统理论的应用 设备管理进入到全员维修阶
内容多,工作量大 2.机械化程度。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设备拥有量多的生产单位,由于设备管理
与维修工作量大,技术复杂,设备管理几个分工细 3.生产工艺性质。化工、冶炼企业由于高温、高压连续生产,腐蚀性强等,设
备管理与维修工作量大,设备管理机构齐全,对于一般的加工企业,设置的机构 少
4.协作化程度。设备维修、改造、备件制造等的专业化、协作化、社会化程度 较高,设备维修的社会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减轻企业自身的设备维修、技术改造、 备件制造等精简
节约 3.既要有合理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贯彻责权利相互统一的原则。 4.要贯彻设备综合管理基本制度的要求。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 理想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想结合。
57
1.5 设备管理体制
二、影响设备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有关因素 1.企业规模。大型企业,生产环节多,技术与管理专业跨度大,设备管理业务
三、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的添置调研。 设备选择和评价。 设备的使用。 设备保养与维修。
三、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的内容
主要有设备物质运动形态和设备价值运动形态的 管理。 前者一般叫做设备的技术管理,由设备主管部 门承担, 后者叫做设备的经济管理,由财务部门承担。 将这两种形态的管理结合起来,贯穿设备管理 的全过程,即设备综合管理
第一部分 机电设备维修
第一节 第一部分 机电设备维修及管理
基础知识知识
第一节 设备及设备管理
教学目标
1、掌握设备概念 2、熟悉设备管理内容
一、设备及特点

设备是指可供企业在生产中长期使用、具备一
定的功能、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并在反复使
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和功能的物质资料,为
生产经营服务的机器、动力装置、仪器仪表等的总
副经理)直接领导设备处(科、室)。 ③总工程师领导企业设备系统工作。 ⑵ 设备综合管理委员会(或综合管理小组)。在厂长的直接领导下,由企
业业务系统主要负责人参加,处理设备工作中重大事项的横向协调。 ⑶ 技术装备中心。承担对设备的综合管理,比较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的经济实体。 2.基层设备管理组织形式:生产操作工人与设备维修工人的分工、检修工
①负责企业的设备资产管理,保持安全、稳定、 正常、高效的运转,以保证生产的需要。
②负责企业的动力等公用工程系统的运转,保 证生产的电力供应、循环用水、压缩空气等能 源的需要。 ③制定正确使用设备、安全使用设备的基本管 理制度。 ④制定设备维修和技术改造更新计划,确定设 备资产的管理制度。 ⑤负责企业生产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分 析、维修工作,合理控制维修费用,保持设备 的可靠性,充分发挥其技术效能,产生经济效 益
二、国内发展过程
1.初级阶段 1949年~1958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了三年经济恢
复时间,开始执行“一五”计划,在原苏联的援建 下,重点工程相继建设,企业管理包括设备管理水 平也得到提高。1956年,设备管理也引进了原苏联 的计划预修制度,建立健全了设备管理组织,为我 国设备管理工作建立了基础。
5.生产类别。机器制造、汽车、家用电器等行业生产类型不同,设备管理58 机构
1.5 设备管理体制
三、设备管理的领导体制与组织形式 1.厂(公司)级设备管理领导体制 ⑴ 厂级领导成员之间的分工。 ①设备厂长(或副经理)与生产副厂长(或副经理)并列,由厂长统一领
导下。冶金系统 ②生产副厂长(或副经理)领导企业设备系统工作,即由生产副厂长(或
企业设备物质运动形态的管理 是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修理、更
新、改造、直到报废;企业的自制设备还包括设备的调研、设计、制 造等全过程的管理。
企业有责任把设备后半生管理的信息反馈给设计制造部门。 制造部门也应及时向使用部门提供备种改进资料,做到对设备实现从无到有
称。
观看《大众途观是如何 精密制造出来的?》视 频
思考:生产汽车运用哪 些设备?
生产汽车运用了哪些设备? ——炼钢设备、轧钢设备、数控机床、冲压设
备、焊接设备、总装自动生产线、喷涂设备、 检测设备、立体仓库……
炼钢设备
轧钢设备
各种数控机床组成汽车发动机缸体加工生产线
数控设备加工汽车模具
段 维修专业化与协作化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管理 加快设备更新改造 节能、环保、职业安全卫生
成为重要环节
三、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是包括从设备规划调研、可行行研究决 策、设计制造或选型采购、安装调试、试运行磨合、 使用中的维护维修、更新改造到报废的一生过程,是 一个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因此,广义的设备管理包 含设备维修与狭义的设备管理。
相关主题